秦思齐站起身,走到那张巨大的运河地图旁,手指虚点那蜿蜒的河道:“若恩师您,能在陛下七十大寿这等普天同庆、史册必將大书特书的日子里,献上的不是寻常的金玉古玩,而是一份…经过实地严密勘察、论证充分、切实可行的《京杭大运河全线疏浚及关键枢纽建设方略》。以此作为献给陛下的万寿贺礼”
秦思齐的目光看向恩师:“恩师,您想,这份寿礼,分量如何?它不仅仅是一份贺礼,它代表著工部上下,在您的带领下,为解漕运之困、固北疆之本的殫精竭虑!
它预示著陛下心中牵掛多年的南粮北调难题,终於看到了彻底解决的曙光!它更向天下臣民昭示,我大丰王朝在天子七十大寿之际,非但未见颓势,反而正欲开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工程,彰显盛世之蓬勃朝气与无限潜力!”
“此礼一出,必將力压所有奇珍异宝,直击陛下內心最深处的抱负与喜悦!届时,不仅陛下会对恩师您刮目相看,对工部鼎力支持,朝中那些对此议尚有疑虑或暗中阻挠之声,也必然在此等大势面前,黯然失色!这,便是我们推动此事,最好的东风,也是堵住悠悠眾口最有力的凭据!”
最后总结道:“故而,学生以为,以此为契机,一举奠定此事的紧迫性。恩师,您以为如何?”
书房內,烛火噼啪作响。李立恆怔怔地听著,最初的不悦和错愕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豁然开朗。
李立恆也接著问道:“既然如此,这实地勘察,就更显紧迫和重要了!思齐,你对工程细节最为了解,此番勘察,你可愿……”前往运河沿线实地考察。这不仅是对其能力的认可,更是將这份可能作为万寿贺礼的核心功劳,亲手递到自己的面前。寻常官员若得此机遇,怕是早已激动得叩首领命。
秦思齐却在此刻,没有立刻热血上涌地应承,而是避开恩师的目光,声恳切地回道:“恩师信重,学生感激涕零!然,学生有下情回稟,还望恩师明鑑。”
他抬起头,目光坦诚:“学生年纪尚轻,入仕不过半载,资歷浅薄如初春之冰。翰林院编修,职责在於修书撰史,於这工程实务,虽有些纸上谈兵之见,终究缺乏歷练,未曾亲临河道,勘验地理。
若贸然担此勘察重任,恐难服眾。工部之內,经验丰富、熟知水工之法的老成官员眾多,由他们主持勘察,所得数据、所提建议,必然更为稳妥、更具权威。学生以为,此番勘察,还需恩师另寻资歷、经验皆能服眾的干员主持,方为万全之策。”
李立恆闻言,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但更多的却是审视。没想到秦思齐会拒绝,而且理由如此充分,並非推諉,而是出於对事情成败的慎重考虑。这份不贪功、不冒进的冷静,在这个年纪,实属罕见。
李立恆缓缓坐回椅中,手指习惯性地敲击著扶手:“哦?你既不愿亲往,那这万寿贺礼,具体又当如何操办?总不能还是这一堆枯燥的文书图册吧?”
秦思齐见恩师並未动怒,心中稍定,话锋一转:“恩师明鑑,学生虽资歷不足以主持勘察,但於此贺礼』之形式,倒有一愚见,或可博恩师一笑。”
“讲。”李立恆言简意賅。
李立恆缓缓坐回椅中,手指习惯性地敲击著扶手:“恩师可还记得,北宋沈括,在其《梦溪笔谈》中曾记载一事?其为研究边防地形,曾尝试用木屑、麵糊调製,製作立体地形模型,后来觉得不易保存,又改用熔蜡和木材雕刻,製作出极为精详的边防地形图,进呈宋神宗,用於军事决策,使神宗能直观山川险隘,龙顏大悦。”
稍稍停顿,让李立恆消化这个信息,然后才拋出自己的核心构想:“学生以为,恩师何不效仿古之智者?动员工部將作监之能工巧匠,依据各地堪舆图册及此次勘察所得最新数据,製作一份微缩的《大丰寰宇全国江山图》!
不必求全,可重点突出北疆防线、黄河水道及南北漕运干线!以木为骨,以蜡或胶泥塑形,敷以色彩,务求山川起伏、河流走向,一目了然!”
语气逐渐激昂起来:“而后,再单独製作一个更为精细、可动態演示的京杭大运河及黄河水利工程模型!在此模型之上,不仅要清晰標示出我们擬议中的戴村坝、南旺分水枢纽、各处水柜、闸坝之位置,更可巧妙设计机关,以暗藏之水槽、细小水流,模擬水源引入、蓄积、分配乃至泄洪之全过程!
让陛下与群臣能亲眼目睹,汶水如何被擗引,如何匯流至南旺,又如何在此水脊被精准地七分北流,三分南泄,如何通过水柜调节旱涝!此模型,便可命名为漕运永固水法模型!”
“恩师试想,在万寿节的庆典之上,当其他臣工进献的都是珠玉字画之时,恩师您献上的,却是这栩栩如生、可窥万里江山脉络的《江山图》,以及这巧夺天工、能演示治国安邦大计的《水法模型》!
陛下立於图前,俯瞰朕之江山;立於模型旁,亲见漕运畅通之奥秘!此情此景,何其壮哉,何其直观!远比万言书更能打动圣心。这,才是真正配得上陛下七十大寿、配得上我大丰煌煌盛世的独一无二的贺礼!”
这一番描述,如同在李立恆眼前展开了一幅壮丽而新颖的画卷。他仿佛已经看到了那精密的模型,看到了皇帝站在模型前那惊喜、讚嘆的表情!这已不仅仅是献礼,更是一场极其成功的政治秀和工程匯报!
李立恆站起身道:“妙!思齐,汝真乃天赐予老夫之智囊也!”
快步绕过书案,让其到书桌前:“將你方才所言,尤其是那水法模型的构想,演示原理,给老夫详细写来!”
秦思齐知道此策已深深打动了恩师,也不推辞,坐下后,凝神静思,便开始奋笔疾书。他將模型的整体构思、关键部件的製作思路,如如何表现分水。
动態演示的简易原理,利用水位差和隱蔽机关控制细小水流,儘可能清晰又留有余地地写了下来。具体的实现,还需要工部的能人们去钻研。
一时间,书房內只剩下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以及李立恆在旁负手踱步,时而凑近观看,激动低语。
待秦思齐写完,放下笔,將墨跡未乾的几张纸呈给李立恆。李立恆细看了又看,连连点头。
看著眼前这位屡屡给出惊喜的弟子,目光变得温和而深邃:“思齐啊,你献此奇策,於国於民,於工部於老夫,皆是大功一件。说罢,你想要什么赏赐?只要老夫能力所及,定不推辞。”
以为秦思齐会要求留在京城,进入工部实职,或者谋求更接近权力中心的职位。
秦思齐闻言,整理了一下衣冠,退后一步,对著恩师行礼道:“恩师厚爱,学生感激不尽。学生…別无他求。唯有一愿,恳请恩师成全。”
“哦?是何心愿?但说无妨。”李立恆有些好奇。
秦思齐抬起头,目光坦然:“学生,恳请恩师,待此事了结,万寿节后,能助学生…外放为官。”
“外放?”李立恆彻底愣住了,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