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两年飞逝,歹毒阴谋骤起;刘彻下詔,樊千秋回长安!
元光六年十二月二十的辰时,大雪纷飞,寒风凌冽,亦如两年前的那天晚上一样,冻人神骨。
【註:公元前129年】
与那晚刚刚才下雪有所不同,眼前的这场大雪已经足足下了三日了,从关东到关中的几千里大好河山,都已经冰封。
长了两岁的樊千秋和霍去病与那晚一样,仍然是並肩站在县寺正堂外的门檐之下,不动声色地背著手,赏眼前雪景。
二人除了又长高了几寸之外,並无大变,眼前之景,似乎与两年之前的那个雪夜,没有任何差別。
“阿舅,辰时都快过去了,你要不要现在便认输?”十二岁的霍去病比两年前自然又老练了许多,连嗓门也粗哑了。
“认输?我何时认输过呢?”樊千秋笑了笑再道,“此刻离辰时不是还有一刻多钟吗?倒是你,可愿再加些赌注?”
“加些赌注?”霍去病反问一声,抬头看了看樊千秋,眼中不禁放光,他舔了舔嘴唇道,“那那要加多少钱?”
“再加三千钱吧,如何啊?”樊千秋居高临下地笑道,眼神倒很平静。
“若再加三千钱,这赌注便是一万钱了,整整一金啊。”霍去病口中发出了“喷喷”的声音,
似乎非常心动。
“若我没有记错,这数目正好是你这两年攒下的钱数,若你害怕,不敢要了,本官不勉强。”樊千秋激將道。
“怕?我何时怕过呢?”霍去病挺起胸脯,学著樊千秋刚才的模样,回敬道。
“这句话说倒有志气。”樊千秋笑著夸奖道。
“我只怕阿舅输得太多,传出去丟了顏面。”霍去病亦笑答。
“那你可还记得赌约否?”樊千秋话风一转,看向院门说道。
“三日之前,阿舅在这正堂当中用著草卜卦,算出三日之內,县官必下詔书送到滎阳,召阿舅回京面圣“我自幼便不信这鬼神之说,所以和阿舅打赌,赌三日之內,並无詔书送到。”霍去病顿了顿又笑道,“如今只剩一刻钟了。”
“是啊,只剩一刻钟了,可不到最后何人说得准?来,加注!”樊千秋摇头说道,便从怀中掏出一小块金,递到霍去病面前。
“甚好!我愿与阿舅耍一耍!”霍去病立刻拱了拱手,果断地將金收入到了囊中。
二人一时间再没有旁的话说了,只是仍如同刚才一样,默默地站著,一齐看向十几步之外的县寺前院院门。
在院中值守的门亭卒和来回奔走忙碌的属官们,对他们二人也见怪不怪,毕竟,这三日里,每到辰时左右,都能见到二人身影。
寒风一刻不停地“呼呼呼”地刮著,將零散的雪吹到了樊千秋袍服的衣领中,甚是冻人,但这一点点冷並没有打断他的思绪。
看著眼前这白茫茫的一片,樊千秋的脑海之中,不禁浮现了这两年中的“变”和不变。
最重要的一个“变”,就是刘彻的年號又变了,或者说得再准確一些,是马上要变了。
几个月前的中元节时,皇帝向天下下发了詔书,宣布从明年开始,要改元为“元朔”。
刘彻这天子非常喜欢改元,在原来的歷史线上,在位五十四年,一共使用了十个年號。
元朔,是他的第三个年號。
在大汉,改元是一件大事。
一方面,要符合上天预兆;另一方面,又得体现皇帝的圣意。
於是,看似不起眼的年號,便成了“君权天授”的真实写照。
去年,朔旦与冬至重逢於同一日,而且又回归於同一个日子,这在历法上非常地罕见。
皇帝认为这是天大的祥瑞,所以便向天下下达詔书,將年號从“元光”改为“元朔”。
这一理由倒是很冠冕堂皇,但是,天下臣民都知道,“元朔”二字还隱含著別的意思。
元,始也;朔,月之苏也。
朔日,更是每年的第一日。
皇帝以“元朔”作为年號,自然是想晓諭天下:大汉肇建近百年,將要进入新的起始。
两年之前,当征討匈奴的大战拉开帷幕之时,刘彻便可以改元了,他之所以拖了两年,当然是为了保险起见。
先立功绩,再行改元,更能让天下看清刘彻的明君之姿。
两年之前,卫青、公孙敖、公孙贺、李广四个將军各率一万精锐,从不同的边郡出塞,寻找战机,反击匈奴。
刘彻亲自部署的此战,前后歷时了三个多月,虽然用兵並不算多,只有“马邑之围”所用兵力的一成半而已。
但是,这却是大汉帝国头一次调动精锐骑步大规模出塞,远离长城烽燧的庇护,直接与匈奴人在大漠上交战。
自然是“前无古人”,也算是一场“豪赌”。
既然是“赌”,便有胜有负。
从云中出塞的公孙贺,未寻找到匈奴人踪影,在大漠上遂巡半个月之后,无功而返,率领全师退回了汉塞內。
从代郡出塞的公孙敖,遭遇了匈奴左贤王部,双方在大漠中战了数日,大败而归,折损了足足七千名兵卒。
从雁门出塞的李广,遭遇了匈奴单于的主力,全军都被匈奴人团团围住,幸得小路,方能带大部分兵卒返回。
这三路人马,要么无功而返,要么大败而归,都未取得让人眼前一亮的战绩,唯有卫青,给大汉带来了大胜。
卫青从上谷出塞后,多日都未能见到匈奴人,他便判断匈奴主力在西不在东。
於是,他果断做出了决定,放弃大部分辐重,率领锐骑三千,直插大漠腹地!所经之处,果然无匈奴人阻挡。
最终,卫青率兵直捣匈奴贼寇祭天圣地龙城,斩杀留守此处的匈奴人数千名。
所杀不多,却让大漠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