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樊千秋:霍去病啊,別著急,阿舅杀不完匈奴人的!
这三位將军分別是公孙贺、公孙敖和李广,他们將各率领一万骑兵车兵,分別从云中、代郡、
雁门三处出塞巡,伺机与匈奴人交锋。
除了李广这位久在边郡与匈奴人交战的老將之外,公孙贺和公孙敖都与卫氏有关键,又或者说,他们本身就是卫氏家族的一员。
四十岁的轻车將军公孙贺本是北地义渠人,少年便从军,履立战功,刘彻登基之时,被擢为太僕,並娶卫子夫的阿姊卫少儿为妻。
按亲疏论起来,公孙贺和刘彻算得上连襟,是卫青姐夫,是霍去病的姨父一一货真价实的姨父三十岁的骑將军公孙敖同样是北地义渠人,刘彻登基后,被选拔为护卫皇帝出行的骑郎,因此机缘与卫青结为挚友,任建章丞一职。
数年之前,陈须和陈为给陈皇后出气,派人劫持卫青,欲诛之,有赖公孙贺冒死相救才得脱险,公孙贺自然也得到了刘彻的信任。
汉军之中並非没有可用的宿將或老將,比如长乐卫尉程不识、御史大夫韩安国,都曾率兵与匈奴交战,在兵卒中的威望自然也不低。
他们虽然並未没有取得什么大胜,可排兵布阵张弛有度,至少是罕有败绩,如今都被刘彻弃用,不知朝堂上会有多少閒言。
如今,刘彻借著那一箱“陈帐”,才能明目张胆地偏心,可卫青若是败了,后果恐怕不堪设想。
想到此处,樊千秋对刘彻的魄力又多了几分佩服和敬仰。
自己是后来人,当然知道卫青將会给大汉带来一场胜利但刘彻却是靠著自己的眼光选中了卫青,再將所有筹码压上去的。
樊千秋突然有了一种古怪的想法。
刘彻究竟是偶然间先宠幸卫子夫,而后才发现卫青的才能;还是先发现卫青的才能,才藉机宠信卫子夫,再將前者收为亲信。
先后之分,只有刘彻自己清楚吧?
当然,刘彻今次没有把事情做绝,主攻的两路是资歷更老的李广和公孙贺,卫青则被放在东边,作为侧应的一支奇兵。
“大兄从建章监超迁到车骑將军,足见县官对他的信赖啊。”樊千秋点点头说道,欣慰之余,
他也难免生出几分羡慕。
可惜,自己没有一个貌美的姐姐;可惜,自己现在还不知兵。
否则,他高低得想办法弄几千人,到漠北和漠南去见见世面,攒一赞军功。
“大兄善於骑射、精研兵法、身先士卒,数次孤身侦探塞外,今次领兵出征,定能旗开得胜。”卫布不知其中的微妙,只是激动。
“其余三位將军,更是良將,亦能凯旋。”卫广年长几岁,言谈更谨慎,並未喜形於色。
“离大军出征还有三个半月,县官给本官这道詔书,用意很明了,便是让滎阳继续筹措粮草,
支援前线。”樊千秋回到正题。
“使君只管放心,粮市上的粮食很充足,粮价亦平,这三个半月,还可再向关中输官粮和私粮二百万斛。”龚遂有信心地道。
“可不只是这三个半月,往后的这三年,官粮和私粮加在一起,每年要往长安输一千万斛!”樊千秋起身,斩钉截铁道,
“一千万斛?”龚遂倒吸一口凉气。
一千万斛粮,这足可支撑十万汉军出塞打一年啊,县官怎可能一刻不停地与匈奴人作战?
“县官可不只是想对匈奴人略施惩戒,而是想对其斩草除根!县官要的也不只是漠南无王庭,
还要漠北无土庭。”樊干秋直接说道。
“这—”龚遂和卫氏兄弟都然,他们虽然亦对此战有奢望,但是大汉毕竟从未战胜过匈奴,所以不曾想过皇帝有如此雄心?
“就是一千万斛粮,少一斛都不行,去和那些粮商说清楚,他们若想在滎阳城食,那便稳住粮价,助县官打贏眼前这一仗!”樊千秋道。
“诺!”龚遂虽然还没有完全从愣然中回过神来,却仍向樊千秋行礼答道,这些日子的事实证明,自家使君对天下大势看得更清晰明了。。
“不只是要有粮食,粮道也得通畅,別处本官管不著,但县內漕运河道要加宽清淤,不得堵塞,那通河社,亦要尽心用命”
“飘没只许有一成,绝不许再多了,否则,五穀社便是他们的前车之鑑,本官想要以理服人,
他们千万莫逼著本官用强的。”
樊千秋说完这些后,又把其余一些细碎处一一安排好,这不仅要加征县內更卒数量,更要让这几年徵调来的更卒吃不少苦头。
刘彻想要建功立业,绝不只是朝堂大大小小的官员要受累,也不只是前线的將士兵卒出生入死:首当其衝的,仍是天下黔首。
拓宽漕运河道要人,车马运输粮草要人,打造兵器鎧甲要人,修建长城烽燧也要人:这些人一面是活生生的,但一面文只是数目罢了。
当这数以百万计的黔首被调动起来后,其中衍生的横徵暴敛、欺软怕硬不知几何,却都会被刘彻最后的丰功伟绩完全掩盖。
从今之后的几千年,史书只会记得刘彻的运筹帷、卫霍的决胜千里、李广的封侯遗憾——却不会记得寻常黔首的悲欢离合。
人人幻想成为刘彻或者卫霍,甚至是李广,却不知自己只能在河道中下力清淤,在官道上负粮前行,在长城烽燧上风吹日晒。
当真应了后世的那句话: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樊千秋自然有悲天悯人的心,可他亦只是区区六百石滎阳令,管不了这天下的事情,能將滎阳的事情管好,便已经不容易了。
让徵调来的更卒吃饱饭,让死伤残废的黔首能拿到一些私费,让滎阳的粮价平和,让滎阳县豪猾兼併土地的速度再慢一些。
让冤狱少一些,让亡魂少一些,让饥民少一些亦不易了。
“事不宜迟,龚遂,你们三人立刻到各处去,把留在城中的属官召集到县寺来,將这些政事安排下去。”樊千秋最后再提醒道。
“诺!”三人领命之后,再次向樊千秋行了一个礼,而后便兴致勃勃地出门了。
“..—”樊千秋看著这几人的背影,不禁苦笑著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