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不再猜忌,那是因为朱翊钧前世研究古代贪官家產的时候也没有放过张居正。
张居正被抄家之后的数目在各种史料中都有明確记载。
故而,清楚张居正家底的朱翊钧猛然醒悟,冯保这样的巨贪终究只是少数。
一个念头却如闪电般划过脑海,將今日之事与他所知的未来串联了起来。
他对於歷史上张居正死后被清算又有了新的感悟。
或许对於歷史上的万历皇帝而言,冯保的倒台才是张居正被清算的真正导火索。
而不是网际网路所说的什么万历的心理阴影,张居正冒犯皇权。
这些只是压死骆驼的各种稻草,而不是问题的关键。
“就是因为歷史上冯保家產竟然有如此之多,所以就连后来的李太后也支持万历查抄张居正的家吧?”
朱翊钧思虑著,那会儿的万历皇帝是真的相信张居正是一个大贪官。
因为当皇帝动手的时候各路言官已经对张居正进行了將近一年的举报和指责。
张居正的各种黑歷史和手段都被他们挖了出来,譬如家中三子皆中进士,此为暗箱操作。
勾结冯保逼迫高拱离职。
刘台被迫害致死。
夺情时如何对付持有异见者。
甚至还有同僚张四维上台背刺,如此种种,万历皇帝忽然知道了很多意料之外的事情。
张居正的形象也在万历皇帝的心中也变得陌生。
在压制了舆情近一年时间之后,万历皇帝也不护著张居正了。
因为当时舆情汹涌,眾口鑠金之下,大家都相信张居正没少收受贿赂,其家產至少数百万两白银,比之冯保尤胜。
自此,对於张居正本人的清算逐渐扩展到了其家人。
於是抄家没收其財產,审理张家全族非法罪行。
最终抄家得黄金一万多,白银十二万。
万历皇帝顾念旧情,便额外嘱咐查案人员不准对张居正的母亲动手,还特地赏赐了田地给张母,让其颐养天年。
其实近二十万两的白银已经不少了,都和楚王家產相当,甚至隱隱胜出,说明张居正的確很有钱。
但有冯保珠玉在前,自然显得张居正公忠体国。
也让衝著几百万白银去的万历皇帝大失所望。
“然而,就连这二十万两的白银,也不见得是张居正贪污所得啊。”
朱翊钧想到此处,默默嘆了口气,心情愈发复杂难言。
很多关於张居正生活奢侈、贪污受贿的传闻其实都是清算张居正的时候捏造的。
在后世,哪怕很多人力挺张居正,认为其是辅国良臣,但是也承认张居正贪污受贿,並且为其辩驳,虽然贪污受贿、生活奢侈.....但依旧是大明的国之栋樑。
是大明的功臣,不能忘记他的功劳,对大明的贡献诸如此类的话。
尤其是某本畅销的明史小说更是对张居正盖棺定论,详细参考野史传闻,绘声绘色的描述了张居正生活的奢靡,实锤了贪污受贿。
然而张居正其实並没有贪污。
有明一代,张居正获得赏赐最为厚重,不管是原主万历之前的赏赐,还是李太后的赏赐,都是极为厚重的。
仅凭这些累年赏赐便是一笔巨款了。
並且张居正拥有非常多的头衔,诸如太师、太傅等等,这些头衔不仅仅是荣誉,还包括了待遇,是要发工资的。
所以后世传闻戚继光晚年,在所谓的穷困潦倒中病逝其实也野史传闻。
其太子太保等头衔、后代恩荫没有被剥夺,怎么可能穷困潦倒?
鬱鬱而终,英雄无用武之地倒是真的。
其次,查抄张家的时候查抄的是张家一族的人,足足有百来口人。
如此才有不到二十万的家產,这么算的话,张居正一家的家產最多十万不到。
可这样一位权倾朝野又清廉的名臣,终究……时日无多了。
回到乾清宫中,朱翊钧坐在御座之上,望著殿外出神,久久不语。
孙德秀侍立在一旁,大气也不敢出,心中忐忑不安。
他有心想劝慰几句,但念及冯保、姚忠皆是宦官,却都惹出祸事,生怕一开口便触怒龙鳞,引火烧身,只得垂手侍立,如履薄冰。
“这群贪婪的蠢货。”
孙德秀也忍不住暗骂,同时他对於冯保的胃口也是感到心惊。
“贪污那么多钱有什么用?都没出去就被抄家了。”
孙德秀暗自庆幸自己素来谨慎,对目前所得已然知足。
百万家產,说句不好听的,冯保拿著这些钱去边镇什么的地方都可以组织一场十万规模的兵变了。
他看著皇帝那阴沉难看的脸色,暗暗告诫自己,往后行事,务必谨言慎行,忠心为上,绝不可重蹈冯保覆辙。
良久,御座上的朱翊钧终於说话了。
他声音平缓,听不出喜怒:“大伴。”
“臣在!”
“传朕旨意,再给太医院下道諭令。”朱翊钧缓缓说道:“自今日起,凡內阁大学士、六部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以及各部院衙门主官,太医院需遣太医,每隔三月,上门问安诊脉一次。详查其身体康健与否,饮食起居如何,每次诊脉之后,均需录下脉案病情,呈送宫中备案存查。”
孙德秀闻言一愣,虽不明其意,但不敢怠慢,连忙躬身领命:“臣遵旨!”
说罢,他赶紧到殿侧的文案旁,取来笔墨纸砚,凝神屏气,草擬諭旨。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朱翊钧看著孙德秀忙碌的身影,心中默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