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但愿人长久
画舫之上,古箏渐停。
隨即便是一片叫好声。
若是说之前两首诗拉开中秋诗会的帷幕,那这首诗彻底將诗会推向了高潮。
中秋是团圆佳节,可有人团圆,就有人別离。
而写团圆的诗词终归比不上別离煽情,所以此诗一出,眾人便沉浸在一股感伤氛围中。
连续唱了寧国韜的两首中秋诗,而且质量还都非常过硬,等这第三首诗出现,在场的南楚书生们自然以为,这诗不可能是寧国韜写的了。
一连写出三首流芳千古的佳作,这还是人吗?
那是神仙啊!
他们才不会觉得寧国韜是神仙,理所当然的觉得这首诗是他们南楚人写的。
101看书1?1???.???全手打无错站
“这首诗是谁写的?不能是寧国韜吧?”
“肯定不会是他,我猜是吴公子吧?”
“什么吴公子?肯定是平王写的!”
画舫以及河畔两岸传来不少议论声,祝想容和祝想顏则隨著秦亦,来到画舫另一头。
看著秦亦一脸淡然的模样,祝想顏微微张开小嘴,不可思议道:“这首诗也是他写的?他到底写了多少首啊?”
祝想容则见怪不怪,毕竟她见识过秦亦出口成章的能力,有些感慨:“他確实厉害好在他跟父亲打赌写的那首诗也不错,起码这三首诗跟那首诗算是不相上下.”
“倘若他写了不止三首呢?”
祝想顏这话一出,祝想容沉默了,扭头去看还在跟寧莞言欣赏风景的秦亦,不禁感概,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实在太大了。
有人终其一生也写不出什么好诗词,有人却信手拈来,还隨手送人,根本不在乎名声参差感瞬间来了。
而送诗稿的人放下诗稿便离开了,至於诗稿作者是谁,则在芙蓉阁老钨手中。
在一群人的起鬨下,老钨艰难念道:“这首诗——还是出自寧公子之手—”
“怎么可能?”
“你是不是故意念错了?”
“你再好好看看,若是故意念错,你可小心!”
老鹅心中骂娘:你们不行,跟老娘啥关係?
“诸位公子,老身没有念错,这三首诗確实都是寧公子写的。”
老钨心中不忿,不忘冷嘲热讽一句:“若是公子们觉得他写的不好,你们多写几首便是,何苦来为难老身呢?”
这一句可算戳到了这些南楚才子的痛处,心中的火气瞬间发到了老钨身上,再加上刚才她私自涨价的行为,全部成了大家攻击她的武器。
囊时间,芙蓉阁老钨成了眾书生口诛笔伐的对象,可把其他四艘画舫上的老钨高兴坏了。
芙蓉阁老钨不仅挨了最狠的骂,画舫上还有大半人要求退船票,隨即登上了其他画舫,本来人数最多最热闹的芙蓉阁画舫,瞬间成了人最少的。
此时,隨著一声號角,五艘画舫驶了出去,开始绕城游行。
秦亦有些好奇。
为何只传来了寧国韜的三首诗?
按照他之前的嘱咐,寧国韜不必拿出太多诗。
若是南楚这边出现一首佳作,他就可以按顺序拿出一首镇压,若是对方还能拿出一首超过他的诗词,他再按顺序拿出下一首。
秦亦为寧国韜准备的五首诗都是千古名作,按理说用不上三首,就能把他给祝永利写的那首诗给逼出来才对。
可那首诗没出,寧国韜就拿出来三首?
这货是不是写嗨了,忘了自己的嘱咐?
想到这里,秦亦也只能苦笑摇头,好大哥秒变小舅子,隨他去吧!
当画舫以顺时针的方向驶过东城门,有人已经在此等候,又呈上诗稿,只不过这次的诗稿明显要更长一些,然后分批送至各艘画舫。
跟刚才不同的是,隨即五艘画舫上便出现了不同的诗词吟唱曲调。
“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三首诗在不同的歌姬口中唱出来,別有一番韵味,至於哪首诗更好,那也是萝下青菜,各有所爱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后来经过老钨解密,大家才知道这三首诗的前两首依旧出自寧国韜之手,好在最后一首来自他们的三皇子朱彦锡,也算为南楚挽回最后一丝顏面。
“他真是武將之子?”
“嘶—一个人写了五首中秋诗—”
“不过我觉得,还是平王这首诗最好.”
船上一番议论,而诗稿上也有今日诗会的最终结果,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诗会的诸位评委一一也就是南楚的文官最后无法分出到底谁的诗更好,判为平局。
船上的书生们闻言,皆说此结果最为合理。
其实大家不傻,单论质量,或许两人的诗真的难分伯仲,但不要忘了,寧国韜可是一连写了五首诗,而且每一首的质量都可谓上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