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海上生明月
隨著诗会进行,画舫上共吟唱了两首诗。
一首是寧国韜的。
另一首还是寧国韜的。
第一首是“中庭地白树棲鸦”。
第二首是“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南楚这边倒也出现几首诗词,只不过质量跟寧国韜的比起来简直无法相提並论,所以根本就没有传到画舫这里来。
有寧国韜的两首“珠玉在前”,画舫下面的南楚书生们更是畏手畏脚,一时间竟然不敢写诗了。
这就导致平昌河畔的中秋诗会,五艘画舫上唱的都是一个大梁人的诗,违和感十足。
而画舫上的魁们並不会顾忌她们唱的诗词出自谁手,只要是好诗,她们就唱,而且唱的一个比一个欢快,生怕被其他画舫上的魁抢了风头。
秦亦见状,苦笑摇头:“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古人诚不欺我啊!”
祝想容和祝想顏姐妹跟在二人身后,刚才免费看他们秀了段恩爱,两人一度感觉,从听风苑离开的选择是不是错了,只觉生无可恋。
不过听到秦亦有感而发的两句感慨,祝想容和祝想顏都握紧了拳头,她们虽然不清楚“后庭”到底是什么,但秦亦表达的意思,她们是懂的。
气愤,也只是气愤南楚技不如人一一或者技不如秦亦,也气愤这些魁歌姬,毫无荣辱观。
除此之外,她们也做不了什么,
这时候,五艘画舫相继靠岸,隨后一群人便往画舫那里涌去,勾栏的老钨站在船头,
收取银子后送人上船。
这也是诗会的固定节目之一。
画舫上的魁歌姬爭芳斗艳,为的是吸引最多的注意力,尔后免费节目变收费节目,
只需交上一定数量的船票费,就可登上画舫,隨著画舫在平昌河上绕行,欣赏沿岸的灯以及百姓的喝彩。
“莞言姐,咱们也上去看看吧?”
“好。”
寧莞言心情不错,比当初在京都时,秦亦陪她去听风岛上时还好,周围都是些陌生面孔一一如果不考虑祝家姐妹的话,她可以在秦亦面前肆无忌惮的展现著最单纯的一面。
再加上河畔传来两首诗都是寧国韜的,说明寧国韜在诗会上大杀四方,她也没什么可担心的。
於是拉起秦亦的手,隨著涌动的人流朝著画舫的方向前进。
秦亦刚要走,就想到祝家姐妹还跟在身后,就仿佛大电灯泡一样,他客套一句:“两位祝小姐要不要一起上船?”
祝想容和祝想顏先是对视一眼,最后还是下定决心,点头道:“好!”
寧莞言轻轻掐了秦亦一把,仿佛在埋怨他为什么非招惹二人、耽误他们二人世界,秦亦也恨不得扇自己几巴掌:让你嘴贱!
隨后,一行四人朝著画舫靠近。
五艘画舫,其中以中间一艘,人满为患。
这艘画舫上掛著彩旗,上面印著“芙蓉阁”。
盖因这艘画舫上的魁身材更辣、长相最靚同时嗓音最美所致。
但对於秦亦而言,这可忽略不计。
因为他身边无论是寧莞言,亦或是祝家姐妹二人,隨便一人都可以秒杀全部魁,秦亦对这些魁基本无感。
而等他们排到芙蓉阁画舫时,船上仅剩不足十个名额,之前的船票是一两银子一张,
到秦亦时,那老钨看著秦亦面生,而且穿著华贵,直接將船票涨至十两银子一张!
秦亦都傻了,问道:“不是一两银子吗?”
一两银子去勾栏听曲说的过去,可一两银子乘船绕河,已经有溢价嫌疑了,若不是家世不错的富家书生,根本不捨得上船。
可十两银子上船,那纯纯脑子有病了。
“刚才是一两,现在只剩下五个座位,所以改为十两银子了!”
芙蓉阁老钨指了指刚上船的那些书生道:“那可都是昌隆城內有名有姓的大才子,十两银子跟这些大才子同行,不亏呢!况且这位公子和小姐,虽然面生了些,但一看就气度不凡,区区十两银子而已,你们还放在眼里?”
秦亦看著老钨,不屑道:“你觉得我傻?十两银子而已,我確实拿的出来,但不代表我傻到十两银子坐你的破船!”
“公子,我们这船只需一两银子即可!”
旁边的画舫上人影稀疏,见状马上揽客。
寧莞言也看不惯老钨欺负他们面生、隨意涨价的行为,拉了秦亦一下:“咱们去那艘船吧,人少点正好清净!”
两人遂转身便走。
“她们船上没几个人,等会连个会写诗词的人都没有,去那里白白浪费银子,你肯定会后悔的!”
眼看著到嘴的肥肉跑了,老钨有些不甘心,还在喊话:“若是拿不出十两,五两也行啊!”
见二人心意已决,老钨了一口:“呵,我当是哪里来的少爷,装什么有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