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一个叫做泰图斯的中年文官前来迎接,“你们总算来了!”
在尼尔斯的示意下,五百成员在空地排成方阵等待检阅,泰图斯缓步穿过队列,仔细观察这些瓦良格人的身材。
“很好,身形健壮,而且有一定的纪律性,陛下会满意的。”泰图斯用不標准的诺斯语询问尼尔斯,“你是他们的指挥官?”
“对,我是尼尔斯,格努茨的白鸦,拉格纳的侄子.....
尼尔斯的经歷过於曲折,费很长时间敘述完毕。泰图斯微微点头,带这群大呼小叫左顾右盼,没见过世面的蛮子前往营区。
休整五日,趁著风向合適,泰图斯带领船队小心翼翼沿海岸线航行,年末抵达君士坦丁堡。
二十艘划桨长船经过博斯普鲁斯海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聂立在海岸线、如巨人脊樑般连绵不绝的狄奥多西城墙,高大厚重的石墙在阴沉天空下显得威严肃穆。
“奥丁在上,没想到我还能第二次到访此地。”
一切毫无变化,金角湾入口依旧横亘著一道巨大铁链,铁链由无数个漂浮在海面的浮筒支撑,
表面泛著冰冷的寒光,守护著后方的港口区,
虽然冬季是航海淡季,但作为地中海甚至整个西方世界的贸易中心,君士坦丁堡的港口依然忙碌。来自埃及、敘利亚、黑海沿岸、义大利甚至更远地方的商船在此停泊,桅杆林立。岸上,身穿不同衣物的人影在寒风中穿梭,仿佛不知疲倦的蚁群,
“不愧是世界渴望之城,伦底纽姆、巴黎、奥斯陆、诺夫哥罗德等城市加在一起,都不如她的一半繁荣壮阔。”
尼尔斯见过大场面,但如此规模、如此多样化的景象仍让他感到震撼。忽然,五艘体型庞大的双层划桨船驶过,尼尔斯赶忙吩咐船队躲避。
泰图斯向军舰的某个军官打了声招呼,然后给尼尔斯介绍:
“这是帝国体型最大的战舰,称之为“德罗蒙”,这种战舰標准配置180人,60名船员和120名桨手,上下两层甲板都是桨手,船头装备两种撞角,水下撞角破坏船体,水上撞角破坏敌舰的船浆。”
尼尔斯注视著舰的龙型雕塑,猜测这应该是希腊火的喷口,用於焚烧敌人的船只。舰甲板摆放著一台重型扭力弩。
“哈哈,和不列顛舰队的弩一模一样。”
泰图斯立即反驳:“这东西发源自希腊,沿用上千年,和西欧、北欧蛮族有什么关係?”
尼尔斯没有在意弩的起源,观察这些德罗蒙战舰的尺寸。
“德罗蒙”比维格的新式帆船更长,得益於上下两层密密麻麻的船桨,短时间內,划桨加上风力推动,可以让桨帆船爆发出远超新式帆船的速度。
缺点在於,这类船只的重心太高,抗风浪性较差,不適合恶劣的海况,而且装载的船员太多,
装载货物的空间相应减少。
最终,他做出评价:近海区域,这类战舰的优势更大。远洋区域,它不如维格的新式双桅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