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双剑合璧
“汉…王…”
殿中众人皆深深垂着头,几乎每个人都能听出皇帝喉间道出这两个字时的沉重,如金铁磨磋之声,让人寒毛直竖。
殿中几乎瞬间冰冷彻骨,无边的寒意笼罩在众人身上。
恍若殿中供热的地龙突然撤掉,殿外的寒风刮近了殿中。
垂着头的李显穆、杨士奇、杨荣三人并未有丝毫的眼神交接,可当李显穆发动攻击时,杨荣适时的补上了一刀,方才那番话只有他能说。
因为李显穆已然多次被怀疑是太子党,他直接攻讦汉王,会被怀疑用心。
可杨荣自入内阁后,多年以来足智多谋,为皇帝所倚重,关键他不偏不倚,丝毫不参与朱高炽和朱高煦的储位之争,背景极其干净,这样的老实人说出来的话才有杀伤力。
只一句话便几乎将汉王打入谷底,可这还不够!
杨士奇心中躁动,这么多年来,他留在皇帝的身边,从不为太子说话,因为他一直在等待着一个一击必杀的机会,因为他知道真正的剑客,只有一次出剑的机会。
作为深藏的太子党人,虽然李显穆一直都在避嫌,可他知道李显穆一定是太子党,所以他一直观察着李显穆,作为曾经半个政敌,他最清楚李显穆有多聪明。
而现在李显穆向汉王发动了进攻,说明李显穆认为机会已经到了。
在李显穆说到半路,提起死魏征时,杨士奇就知道了李显穆要做什么!
汉王常自比于唐太宗李世民,同样作为次子,同样有煊赫的军功,同样想要夺嫡,可汉王忘记了问他父亲朱棣愿不愿意担任李渊的角色!
朱棣不愿意就这样怀疑自己最疼爱的儿子,他再次将目光投向自己信任的诸位大臣,问道:“汉王的僚属说出这样的话,让朕很是失望。
朕听闻汉王也有很多行为不法,现在看来不是空穴来风,你们都知道那些事情吗?”
李显穆从容道:“陛下,臣不知道几个僚属的言论竟然会让陛下波及到汉王,无论如何,臣以为臣都应该避嫌,不对汉王做评价。”
朱棣一愣,而后回过身来点头认可了李显穆的说法。
杨士奇心中剧震,李显穆没说话却让他更加激动,因为现在李显穆不说话才是最正确的,今日对汉王的攻势本就是因为他“无意”一句话而发起,若他再参与后续的围攻,那便过犹不及了。
现在表面上少了一个人攻击汉王,可实际上却是让后面人说话的分量愈发重了,他微微偏头,便见到李显穆亦偏头过来,两人对视一闪而过,但他却见到了李显穆眼中的鼓励和坚决。
就在今日!
就在今日将汉王打入无边地狱!
彻底了结汉王的夺嫡之心!
朱棣从李显穆身上收回视线,又将目光投向列在第二位的杨士奇。
“杨士奇,你听说过吗?”
杨士奇强压住心中的激动,从容回道:“若陛下问具体事宜,臣并不清楚,可朝野所共知的不妥之事倒是有。
汉王两次拒绝就藩,一定要留在京城,这已经不符合朝廷的法度,在京城时,以亲王之身交结勋贵,恰如当初太子在南京见朝臣,这很不妥,臣希望陛下能详细考虑一下汉王的用意。”
这话一出,其余几人便同时身体一抖,脸上都紧紧绷着,心中则暗道,太可怕了,堪称对汉王一剑封喉!
杨士奇这番话表面听起来平平无奇,但先有李显穆铺垫“死魏征”,说起汉王对他的恶意,而后又有杨荣“无意”中失言说出“汉王自比唐太宗李世民”。
皇帝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猜想,现在杨士奇点出了“汉王不肯就藩”、“交结勋贵”这两点,几乎瞬间就让皇帝心中泛起“玄武门之变”这件事,让他心中生出紧迫甚至威胁之感,对汉王朱高煦的忌惮之心,在瞬间升到了顶。
杨士奇最后用太子在南京私自见朝臣类比,则是削弱自己太子党的身份,显得愈发不偏不倚,加强说服力。
至于效果,自然是极强!
皇帝眼中的惊怒几乎快要掩饰不住。
从现实来看,若汉王真有奋力一搏的想法,还真有一成机会,因为他手里是真的有刀把子,若是能出其不意搞死皇帝,然后真有机会控制京城。
当然后续必然是天下大乱,各地的藩王会笑出声。
而太子,半成机会都没有,他只能等着正统之位落在他身上,而后依靠体制本身的力量来驱使所有人。
李显穆心中很满意,不枉他搭了这个台子,无论是杨荣,还是杨士奇发挥的都很完美,三人配合,汉王今天必然失势。
“逆子!”
朱棣终究还是没忍住,他猛然间发现自己竟然留了一只随时有能力噬人的猛兽在身边。
伴随着这一声,殿中顿时哗啦啦跪下了一片,所有人都深深垂着头,不敢抬头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