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是现在的华盖殿,针落可闻,唯有皇帝粗重的喘气声,良久,才听到一道冰冷中夹杂着漠然的声音响起,“你们先下去吧。”
众人行礼后纷纷走出华盖殿,一走出殿门便是刺骨的寒风吹来,又因天上阴寒,半丝阳光也不曾见,更显阴冷。
殿内殿外恍然两个世界,可无论李显穆,亦或其他人,却心中满是兴奋,根本不绝寒冷,只有无尽的火热。
因还在殿前,担心隔墙有耳,众人只是互相对视几眼,没说话,而后匆匆往宫外走去,那轻快的脚步,无不揭示着此时几人心中的欣然。
一直走到了前后广阔的广场中央,杨荣才压低声音赞叹道:“明达壮哉。”
李显穆也低声道:“子荣多智之功,士奇临阵不乱,才有今日。”
今日之事就仿佛李显穆铸造了两把神剑,并且洞悉了汉王的弱点,并且创出了一套针对性的剑法。
然后杨荣和杨士奇则是剑术天赋超群的侠客,学会了这套剑法,又得到了神剑,最终双剑合璧,将大反派汉王斩于剑下
杨士奇和杨荣眼底皆是兴奋之色,今日可谓二人于太子夺嫡之路上最值得书写的浓墨重彩的一笔,凭借今日的功劳,日后太子登基,至少一部尚书、半个宰相是跑不了的。
几人在兴奋中往宫外而去,天上阴云正飞速散去。
“太阳出来了。”
李显穆出了宫门,只觉有道光照在眼中,众人抬头一看,但见浓重的云彩中间,被撕开了一道口子,有金光璀璨的光柱照下,恰好落在紫禁城中,而后光柱猛然扩大,那阴云被撕开的口子越来越大,几乎在几个呼吸之间,就遍及了整座京城。
阳光暖意落在几人身上,驱除了一些寒意,让人的心情也愈发好起来。
“天公作美,大概是苍天也知道此事有利于天下,所以有此庆贺吧。”
众人齐声称是,毫不掩饰的笑意出现在几乎所有人脸上,明媚爽朗如同天上炽日。
……
朱棣的速度又急又快,让汉王立刻离开京城前往封地就藩,正如李显穆曾经和太子说过的那番话——“作为臣子并不可能改变一个意志坚如钢铁的皇帝的意志。
但陛下实际上并不知道自己喜欢谁,是喜欢汉王吗?
我看不见得。
陛下也不知道自己忌惮谁,是太子殿下吗?
我看也不见得。
我们要做的只是将陛下真正忌惮的人让他自己想清楚,没有人可以引导皇帝,但可以帮助皇帝看清内心。”
现在朱棣真正看清了内心,知道了自己真正忌惮的是谁。
自然是那个有能力造反的人,也有意愿造反的人。
当初他怀疑太子的时候,每次都给太子辩驳的机会,从心理学潜意识方面来说,这其实就是皇帝不相信太子会有大逆的心思,希望太子能够解释清楚。
可现在他一旦对汉王升起怀疑之心,根本不给他一点辩驳的机会,立刻就派人让他距离北直隶较近的山东就藩,这才是真正的怀疑和忌惮!
就连就藩都要放在眼皮子底下盯着。
汉王和赵王正欣喜于京中对李显穆的谣言,准备找机会把这个太子党第一大将搞下去,在汉王府中谋划着接下来的计划,可万万没想到,随之而来的竟然是圣旨。
直接把金豆子打蒙了,他甚至就连圣旨都没接,就直接冲着宣旨的太监怒吼道:“你这狗东西竟然敢矫诏,本王不相信这是皇帝的圣旨,本王这就进宫!”
宣旨的太监自然不敢得罪汉王,只能陪着笑道:“殿下,当今天下谁敢矫诏呢?陛下还说了,不许您进宫,锦衣卫就在外面,大太监洪保公公也亲自盯着这件事,要求立刻护送您去封地,不得延误。”
锦衣卫?
五大太监之一的洪保?
方才还张狂的要往宫中而去的汉王,一瞬间愣住了,这可是皇帝真正的心腹啊。
这竟然真的是皇帝的旨意?
而且一点辩驳的机会都不给自己,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皇帝突然改变这么大?
汉王彻底懵了。
赵王也战栗着,他自然也看出来了,他们兄弟二人在这次的夺嫡之争中,已经彻底败下阵来。
那以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