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班超收西域,“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世人皆以其为楷模,时至今日,大汉尚武之风已贯穿近四百年。
便以第二次党錮时,著名的党人领袖李膺、陈蕃为例。
这些所谓清流名士,哪一个是手无缚鸡之力的酸儒?
李膺,潁川李氏,三公之后,举孝廉出身。
论文,位列“八俊”之首,被誉为“天下模楷”。
论武,“身先士卒与胡骑临阵交战”。
先后任护乌桓校尉、度辽將军,屡次大败乌桓、鲜卑,声威远播。
陈蕃,汝南陈氏,位列三公,举孝廉出身。
与当年的大將军竇武、虎賁中郎將刘淑並称为“三君”。
曾以近八十岁高龄持剑,率太学生及属吏八十余人,一路杀入宫中。
在这个时代,剑术、武技皆为传承,亦是士人身份的象徵。
而民间兵器管制宽鬆,又盛行角牴、斗兽等武技活动。
试问哪个大汉儿郎,少时没有过策马江湖的梦?
个个都想做那所谓的“任侠”。
再看场中眾人……
史阿、顏良、文丑、高览,自不必多说。
刘岱。
前世,敢亲率孤军,一马当先杀入十余万青州黄巾之中……虽死但勇。
刘繇。
前世,十九岁便单骑闯贼营,救出被劫掠的从叔,全身而退。
荀彧。
祖父荀淑,被尊为“神君”,连李膺都执弟子礼,更有人见到他称之“真人东行”。
父亲荀緄,与兄弟七人,並列为“荀氏八龙”。
的確,潁川荀氏以经学传家,这些名號主要源於“德行学识”。
可是,在这个贼寇横行,民不聊生,动不动就有人横死街头的世道……
敢游走四方,最后闯出来名头的,就没有一个是善茬。
更別说“神君”“真人东行”“荀氏八龙”,这么顶的名號。
尤其是荀淑。
想当年,荀淑三天两头没事就挑衅一下大將军竇武,每次得罪完,就悠哉悠哉的去职还乡了。
以刘方对竇武的了解,暗中迫害那么多当世名流,也不差荀淑这一个。
更別说荀淑多气人了,这都能让他安然终老……不愧是“神君”。
那所谓“真人东行”的美誉背后,怕不是藏著几分刀光剑影里的从容。
正如,孔先师携三千弟子周游列国。
“讲道理,得有人听,才能讲……”
“若是讲不通,某也略有几分武力。”
所以,荀彧多少也是有“家学”传承的。
桥竹。
虽年齿尚幼,却得將门遗风。
桥玄当年出征平叛,是被四府共同举荐为帅,持黄鉞。
四府,就是太尉、司徒、司空这三公,还有大將军。
黄鉞,为天子专用,或者特赐给专主征伐的重臣,意为“如朕亲临”。
桥玄先败鲜卑、再破匈奴、退高句丽,在职之时,边境安定无事。
別看现在桥玄年迈,又曾任三公,是名士,是清流,是大儒。
若是论其壮年,这位可是实打实的“虎將”。
那日桥竹遭劫时,他那兄长桥羽还在庭中练剑呢。
这等家风薰陶下,纵是少年郎亦有一身硬骨。
……
此刻,场中金铁交鸣。
眾人虽未尽全力,却將自幼习练的底子尽皆展现。
或凭家学渊源,或仗天赋异稟。
待日后,也许会有云泥之別。
然,眼下青锋映月,俱是少年意气。
谁怕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