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怎么了?”大堂姐戳了戳她的脸问到。
杨小柴一下子没绷住:“姐,我妈妈说他们今年不回家了。”希望落空莫过于此了。
就在刚才,杨小柴激动地接了电话,听到对面传来:“小柴,妈妈们打算今年不回家,你们和爷爷一起过年,照顾好弟弟……听说那边天气已经降温好几天了,妈妈把棉衣寄过去,你们拿到了吗,把衣服穿好,不要感冒了……还有几天就过年了,最近小偷多,把门锁好,晚上不要出门……”
杨小柴回家,拿出最喜欢的那件红棉衣,穿在身上,果然很暖和。
这几天的确冷,杨小柴烧火的技能却处在一个奇怪的交错点。有时候一次就可以把火烧起来哪里;有时候烧得家里都是烟,“仙雾缭绕”,熏得三姐弟眼泪直流,只能把几扇门都打开通风,就是不燃。
在烧火总是失败的早上,到后面手指都冻僵了,时不时的就放在嘴边哈气取暖。
又不能不烧,不然房间里太冷了。原先妈妈说家里房子修的很好,冬暖夏凉;如今,杨小柴没有感受到暖,她只觉得如骨附蛆一般的冷,钻进皮肉里,赶也赶不走。
都是骗子,骗杨小柴,说好的要回家,骗她的信任,没有诚信!
穿着红棉衣的杨小柴坐在床边荡着脚,她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干,就荡着,弧度越来越大,让她上半身都有些晃。
“咚”的一声,从床上用力地跺在地上。要呆在火炉旁边才暖和,棉衣没用,害得她脚都僵了。
“……”
不管之前杨小柴心里有多不得劲儿,还是被新年前热闹的气氛给感染了,热闹,喜气洋洋的,杨小柴也乐呵呵的沉浸在年味里,高高兴兴地和奶奶上集市,洗石臼,筹备年夜菜,泡糯米。一整天都听奶奶的话,精准地做到指哪打哪的地步,忙的不行,就等着第二天的除夕了。
第二天一早,杨小柴睡懒觉了,因为前一个晚上高兴得睡不着。爷爷来了,拖着一根竹子——打阳春。又给三人分配任务,门,窗户,楼梯,里里外外又擦又扫的。再把褪色的春联换了。才带着三条小尾巴回家做年夜饭……
“唔,年夜饭最香了!”这是杨小柴这一年里吃过得最好吃的饭了。
不用洗碗,刚吃完杨小柴带着弟弟去找堂姐堂哥放烟花,不过看到他们要点火就默默爬楼了。她被人拿炮仗吓过,就炸在脚边,泥点子打在身上,只僵在原地看同村小孩露出得意的笑脸。
从那以后她就很怕炮这一类的东西,一般不会离得太近。到后面更是连气球都怕,因为爆炸时的声音很像,甚至拿手放在充满气的气球上擦出的“咯咯”声,都让她毛骨悚然——那像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爆的炸弹。
可是周围人都喜欢玩气球,等到了六一,学校里出现的气球就更多了,杨小柴不可能不和朋友们玩了,也不能因为她怕就不让别人玩,她们已经很照顾她了——没怎么在她跟前玩,有时候她去的时候看到了,朋友们都会把气放掉,气球收起来。
所以多次尝试后,杨小柴终于发现装水的气球她不怕,炸掉后声音不会很大,就“啵”的一声,带着清凉的水。
杨小柴久违地和朋友们玩了一次气球,准确一点来说应该是“水球”。
“嘣”的一声,吓杨小柴一跳,把回忆都给打断了,她就仰着头专心看烟花。
杨小柴喜欢烟花,好看,但她不会弟弟一样去拿那个金箍棒烟花放,远观即可。
“嘣——”
“嘣——”
烟花炸开的光,一闪一闪地铺在杨小柴面上。在等下一波烟花的间隙,她听到伯伯的声音,和里面春晚节目的声交替出现,有时还把电视里的声音给压住了。
“爸,我不同意!这个……至少不能偏心吧……”
杨小柴好似听到了自己的名字,挪近点蹲在门边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