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受阻
有个事情是这样的,林如海的立场是希望贾琏能体谅他的难处,首辅有时候真不是人当的。
下面一大帮人跟着摇旗呐喊,就算不给工钱,也要管饭吧?
人多了矛盾就多,利益之争也多。林如海如何平衡内部很需要手腕。
可是站在贾琏的角度呢?
我凭什么考虑你的难处,凭什么因为你有难处,就伤害自身利益?
你有一堆手下,我没有么?
说一千道一万,贾林之间的关系上,贾琏都不欠林如海的,反而帮忙出手整治了林家。
大周现在有很多问题,有的是以前留下的,有的是承辉帝时期留下的。
林如海想的是至少下一个任期平稳的渡过,所以对下面一些人的试探采取了默许的态度。
他的逻辑是这样的,“我是为了你好。”
理由是研发厅下属的诸多国企,以及铁路局等,太过招人眼红了。既然是国企,为何不能分润一下利益呢?
实际上贾琏不是没有分润利益,那么多工程搞下来,怎么可能不分猪肉?
只不过有的人没吃到,有的人觉得没吃够。
经过这段时间,林如海也看清楚了一个现实,这帮人就是一群色厉内荏的乌合之众。
但凡贾琏很不客气的凶狠反击,所有人都选择了偃旗息鼓。
从最初吏部文选司郎中的试探,到江南税案的结束,这些人就算联合起来,拿贾琏也没有任何办法,反倒是被收拾的很惨。
更关键的是,这帮人自己也不受其他人待见,相互之间的盟约非常脆弱,根本无法与看上去非常松散的贾党的战斗力相提并论。
那么贾党的战斗力来自何处呢?当然也有利益的缘故,因为理念团结在一起的人也不在少数。
至于是什么理念,当然是实业强国,惠及万民。
实业最大的优势,就是给底层找个干活挣钱的地方,不耽误自己挣钱,还落个好名声。
当然了,这主要是集中在官营企业里头,私营的什么破事都有。都资-本-家了,还指望他善良?
早晨起来贾琏本不想动,黛玉过来说孩子们都在外面候着请安呢,这才匆匆起来,梳洗更衣。
贾琏在几个闺女面前,丝毫没有严父的样子,只是在三个儿子面前,尽量的严肃一些。也就那样了,实在端不住。
午饭的时候,王熙凤在一旁絮叨,巧姐该说人家了,都快成老姑娘了。
贾琏不禁恍惚了一番,这年龄放在现代,三十出头大把单身的,在古代则是除了穷的娶不起媳妇的,孩子都一堆了。
“等我去军校看看有没有合适的,毕竟是勋贵之家。”贾琏不是随口敷衍,真不希望找个读书人。
王熙凤自然是希望闺女嫁一个好家庭,但是贾琏这么说,她也不敢反驳,差距太大了,大到她已经担心贾荃的继承权。
“荃儿在族学里成绩还行,以后怎么说,总不能干等着继承爵位,做个废物。”王熙凤若有所指,贾琏也确实重视了起来,毕竟家里有个先例。
“下半年荣宁街边上的小学开学,贾荃可以进去上学。再过两年,送进皇家军校去上学。”
贾琏不希望贾荃走自己的老路,当初选择先走科举的道路,那也是逼不得已的事情。
等贾荃从皇家军校毕业了,可以直接塞进神机营,慢慢的打熬就是。
王熙凤颇为费解:“为何不走文人的路子,武夫总归是叫人轻慢。”
贾琏解释道:“重文轻武本就是邪路,凡事都要讲个平衡之道。先帝那会就在平衡文武,以后我入阁了,他还怕没机会?不止他一个,老二老三也要去军校读书,毕业之后从军。以后对外用兵,建立功勋的机会多了。”
王熙凤不免有点担心:“还要打仗啊?”
贾琏道:“多新鲜啊,你不打人家,人家要来打你。这世道一直都这样,谁的拳头大谁有道理。你注意点,别让孩子学成个腐儒。”
海外布局,贾琏一直在做。以后他入阁了,会投入更多。南洋在贾琏看来都不把稳,最好是把新华(北美)搞起来,制衡一下美国。
贾琏不是嘴上说说的,转头就写奏本直接上呈御前。
李元对于贾琏的奏本很是上心,第一时间就认真的看了。奏本里贾琏提到了大洋东岸的新华(北美)飞地,主张未来五十年加大投入。
还在假期的贾琏,因为这份奏本被传进了宫里。
一路到了乾清宫之后,看见李元站在墙边,一直在盯着看地图。
贾琏上前见礼后,李元转身笑道:“先生的奏本朕看完了,这新华州飞地太过遥远,朝廷要移民的话,投入太大了。”
确实远了一点,走一趟最快也要半年。现在往那边移民的事情,都是薛家商行在做,目前已经发现了金矿,暂时并未声张。
李元的态度很明确,投入太大,不值得。
“朝廷如果没有兴趣,仅仅靠民间大概很难做大。”贾琏也很无奈,实在是太远了,皇帝没兴趣,难度自然增大。
“这些年向海外陆续移民已经过千万了,沿海各省的一些官员已经在叫苦,希望朝廷叫停移民。此事,内阁也很为难,还是朕压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