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最新地址:www.2shuqu.com
书趣阁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654章 行与不行

第654章 行与不行

第654章 行与不行

贾琏面对皇帝的询问,转头先看看四周的内阁大臣们。

林如海上前解释了经过后,贾琏才明白,稍作思索道:“此事可行,所惧者基层酷吏借机敛财。诸公可有对应之道?”

李元听了不语,转而看向各位阁臣,李清分管户部,上前对答:“不器此言,未免杞人忧天。”

贾琏看看李清道:“昔日王安石行变法时,司马光等人阻拦,王安石也是这么想的。”

不加赋而国用充足!这是王安石说的,司马光怎么反驳的呢?

田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

从变法的结果看,司马光说对了。下面的官员不管是为了政绩也好,为了利益也罢,强制所有人接受所谓的新法。

这样做首先是省事,一刀切嘛。其次是个人真的有利可图。至于百姓是否需要贷款,不在官老爷的考虑范围之内。

至于下面的小吏,在执行的过程中,更是样百出,逼的无数百姓破产。

现在内阁提出效仿江南补税案,全国范围内搞补税。上面一道政令下去,执行的过程中呢?

平时没有借口,官员们都要巧立名目的收钱,现在有了借口,自然是要大收特收,不亦乐乎。

贾琏的回怼,给李清干沉默了,他也是读过史书的,知道王安石变法是个啥情况。所有法条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执行的过程中呢?

贾琏没有反对的意思,而是提醒各位阁老们,要把问题的复杂性考虑进去。

“不器于江南做成了,别人做不成么?”岳齐有点不爽,直接的反问一句。

贾琏不以为意的笑了笑:“下官所为,上有钦命,下有各级官员配合,还有军方鼎力支持。执行过程中,针对的也是大工商户,并不曾伤小民之利。贾某能使官吏不敢妄为害民,害则必惩之。岳相只知道贾某做成了,却不知为何能做成。”

【我能不知道么?你在江南杀了多少人,下面的官吏士绅,吓都吓死了,哪里敢心存侥幸?】

知道归知道,岳齐不敢说出来。

李元对于全国补税的事情,本来还是很期待的,现在贾琏这么一说,李元不免露出失望之色。

再看岳齐嘴巴闭上,其他人也闭口不言,李元不禁问道:“非先生不可么?”

贾琏立刻躬身回答:“非也,凡事先明法理,再论执行。假定基层官员不可信,则可设明暗两路监察。发现官吏害民,及时处置,以安百姓。再设一处供百姓鸣冤,查遗补缺,此事可成也。”

这些道理内阁大臣们不懂么?懂的!他们都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怎么不知道下面官员的底细呢?

懂,为何又不说呢?那就见仁见智了!

李元若有所思,扭头看看内阁诸公道;“诸卿以为如何?”

方颂立刻道:“不器所言,大善!”

潘季驯也道:“可行!”

李清与岳齐不语。

林如海道:“不器所言,确实周详,可试行之。不如先在两广试行,厘清标准后,推广全国。”

李元这才点点头道:“今国用充足,本不该生事。然当今世界,大争之世,我国不进则退,一旦落后必为西夷所辱。国家税赋,用于道路、桥梁、修河、常平诸事,正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朕观先生所言,钱若不用,则为死物。”

贾琏接过话道:“陛下,纳税乃国民应尽的义务,朝廷为百姓提供了安居乐业的环境,百姓则有义务纳税。道理是一定要讲清楚的,该纳的税一文都不能少,不该纳的税,一文也不该多收。能否做到不去说,应该朝此方向努力。儒家讲天下大同讲了两年前,一直也没实现过,但因此就不讲了么?还是要讲的,并以此鞭策国家上下,一起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个人如何不去说了,但一个国家必须有一个长远的目标。

儒家把个人道德水平的调度起的很高,这个事情做错了么?

如果真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儒家思想延续了两千年,其感召力远胜其他学说。你别管儒家抄了多少其他思想的内容,现实就是感召力无敌。

历史上每逢国家危难,儒家的感召力就会爆发,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仁人志士。

即便是清朝那么残酷的统治,依旧无法抹杀儒家高道德的感召力,在民族危亡之际,烂了一百多年的中华大地,照样能爬起来,重回巅峰。

西方国家不是没有出现过大帝国,但结果都是一旦烂了,就彻底消亡了,不复存在了。民族韧性和感召力太差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俄罗斯都比欧美强。

“先生在外辛苦,且回家休息吧。”李元问明白之后,不再留贾琏,而是给他放假回家休息。

待贾琏去后,李元才对内阁诸公道:“以贾卿之法,先在两广试行,督察院在明,龙禁尉在案,专设小民涉诉之所,督察院不可轻慢。”

从江南一地,一次性的补税数千万元,李元尝到了甜头,自然不肯放弃。

林如海等人也无法反驳,毕竟工商税的问题,不是今天存在的,是一直存在的。朝廷以此为理由,大义名分上是没问题的。

当然也要分时候,像明末那种情况,根本就做不到。

如今国家处在盛世,处在绝对强势的地位,事情办起来还真就不那么难。

所以说,盛世求变,就是这个道理。

盛世的时候,国家高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很多问题,一旦稍有停滞,就必须抓住机会进行调整。

这个道理其实现实中就能看到,企业做大了就会出现大企业病,不就是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太多的问题,在某个阶段必须调整么?

不求一次调整就能根治某个问题,但只要一直坚持随时调整,最大限度的保证某些问题不会发作,变成大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同样有很多问题是没有及时调整,导致暴雷的。即便如此,也比大面积的问题一起暴雷要好。

矛盾一旦集中爆发,那是要动摇企业根基的。

现在的周帝国,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调整期,所以贾琏才要抓住机会,尽量的解决一些过去忽略的问题。

别以为绕路走就没问题,不存在的,只要企业不断的扩张和发展,就一定会衍生出新问题。

后续的事情暂时与贾琏无关了。

皇帝和内阁确定之后,先出一个纲要,交给下面落实和执行。然后在执行的过程中,结合方方面面的经验,试点结束后,拟定新法,推广全国。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shuquge.com』
相邻小说: 是我太爱你 恋上双面男 囚徒 倒数日的二十封情书 穿越之世界不毁灭 完蛋!陛下这是要白嫖我! 小心温差「校园1v1」 六界纪年(穿越,仙侠1v1,多人暗恋) 谍战:我是活阎王 越界(百合a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