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拉清单来了
会试之后的殿试,贾琏直接连人都没露面,请假在家休息。
贾大人就是这么低调的做人!前提是你别招惹他!
俗话说,井水不犯河水,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话是这么说,现实中却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
但凡你过的好一点都有人看不下去,不是惦记着你的好处,就是惦记着给你拉下来,把你踩脚下。
炒股的都知道,看见别人挣钱,比自己亏钱都难受。
所以说,贾琏打造了一系列的官营企业,并且非常的挣钱,这就是所谓的原罪了。
无数布满血丝的眼珠子盯着你,恨不得取而代之,分而食之的情况下,该怎么做?
贾琏给出的答案很明确,任何胆敢觊觎之辈,能搞死的一定要搞死,搞不死的也要他疼到骨子里。
非如此,那些人不长记性。
殿试之后,一干新科进士们,或直入翰林院,或参加庶吉士考试。
进翰林院的还好点,庶吉士考试的内容分两部分,一个是策论,一个是实学。
以往只靠策论,今年加了实学的内容,结果意外的不算差,居然全体进士都能及格了。
说实话,就现在的实学难度也就是初中水平,这些天底下最聪明人的人,只要肯学考及格几乎没啥难度。尤其是本朝科举考数学的前提下。
科举顺利结束,本以为是新年不错的开头,不料一份奏折打破了所有人天下太平无事的幻想。
佥都御史上奏,江南各地新增大量工坊企业,较之五年前,增幅翻了三倍都不止。可笑的是,江南工商税农业税却与五年前一样!
那么多新增的企业不用交税的么?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京津两地因大兴工商业,工商税较之五年前,翻了四倍还多。
恳请朝廷彻查此事!
这份奏折到通政司使手里的时候,这哥们脸都绿了,还有人敢写这种奏折的,得罪多少人啊?这是怎么坐上江佥都御史位子的?
再一看下面的署名,贾政。
那没事了!
人家是叔侄关系,你先动手,还不兴人家还手啊?
就这奏折还能走通政司,而不是直接送到御前,这是人家愿意守规矩,否则你又能如何?
通政司这边立刻送往内阁,多一秒都不带留下的,这就是快烧红的铁,这都不是烫手的事情了,这是把手烤熟的热度。
分管督察院的方颂拿到奏本,看了一眼后就笑了,算算日子,也该来了。
真当贾琏南下巡视铁路建设情况是闲着没事么?
【理应查明。】方颂刷刷刷的在小纸条上写了批语,拿浇水沾奏折上,慢悠悠的来到首辅办公室。
林如海看见他笑容满面的进来,还以为是别的事情,没曾想是这么一档子事情。
上奏折的贾政是小舅子,说的问题也是现实存在的,去年底各种总结报告人家看了才上的奏本。
你就说这事情要不要查清楚吧!
看了批语之后,林如海恶狠狠的瞪了一眼方颂,这哥们也不在乎,笑嘻嘻的回一个笑脸。
【奸商偷税漏税情况普遍存在,理应彻查!】
林如海也写了个批条沾上去,然后递给方颂。
方颂看一眼后,却没有接,而是冷笑道:“林相,您这么定性不妥吧?硬要如此,这奏折请恕下官不敢送御览!”
林如海沉默片刻,理论上没有大事,不用事事开会,但这个事情可大可小,必须先开个内阁小会,统一口径。
“把人都叫来,让大家看看再说。”
这回不能不开,林如海必须把这个最终决断变成集体意见!
然后再上呈御前,否则这事情就麻烦大了。
方颂猜到了林如海大事化小的想法,忍不住提醒一句:“林相,还是别开会了。”
林如海心里情很清楚,却依旧心存侥幸道:“容我想想!”
方颂一抱手便告辞离开,林如海叫来常随,让他去督察院一趟。
临下班前常随回来了,带回来贾政的消息后,林如海呆坐一会才叹息一声,撕掉此前的批条,叫人进来将奏折转呈御前。
常随带回来的一句话很简单,就三个字,拦不住!
林如海也知道,确实拦不住!既然拦不住,还不如化被动为主动,届时还能在过程中做点手脚。
李元结束了一天的批阅,起身活动几下身子,正琢磨着晚上去哪歇着呢,胡敏进来了,手里一份奏折。
叹息一声,李元苦笑道:“忙不完的事情!”
胡敏笑嘻嘻道:“圣人这是心系万民,所以才如此辛劳。”
这句话的正确解读,李元不放心内阁和秘书处的人,所以才尽量的每份奏折都要看一遍。
当然这也是个学习的过程,就是太累了!
皇帝想要偷懒可太容易了,又是内阁又是秘书处的,很多事情都可以放权的。
胸怀大志的李元不敢懈怠,所以才尽量多看奏折,了解国内的政务大事。
眼前这份奏折既然送来了,只能是内阁转过来的,皇帝必须看的。
这不看就算了,看完之后李元一天的好心情都没了,狠狠的拍了一下桌子,愤而站起道:“蠹虫,国贼!”
胡敏是事先看过的,所以及时劝一句:“圣人息怒,事情既然捅出来了,处置了便是。”
李元怒道:“你不懂,江南的问题不是新问题,是沉疴!当年先生在苏州大开杀戒,这才镇住了江南士绅,让他们乖乖的缴纳商税。这才过去几年啊?旧病复发了。这种事情既然发生了,就一定牵扯到官吏的贪腐。两江是何等重要的地方,三十年之前,天下税赋,四成出自江南。父皇为了扭转局面,苦心孤诣,总算是有所改观。此事只要确定奏本属实,说明江南官员严重渎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