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也总喜欢以汉高祖的事跡为例,甚至认为汉高祖比唐太宗更为优秀。
他希望大明的读书人和臣子,都能推崇汉高祖。
此刻,他有些理解了后人的意思。
汉高祖刘邦,可不是史盲鑑定器吗!
不懂汉高祖的元末群雄,都是他的手下败將。
而他懂了汉高祖,所以他才能以破碗开局,开创大明王朝!
......
【今天我们就从几个方面,简单地说一下。】
【首先,刘邦为什么能够成功统御包括“汉初三杰”在內的眾多卓越人才。】
【本质上就是因为刘邦在多个领域中的造诣都非常高,这使得他能够与大家的思想高度保持一致,才会互相认同。】
【以张良为例,他之所以要入刘邦麾下,就是因为张良发现自己的战略思想刘邦完全能够理解並认同。】
......
张良听到天幕提到自己,隨即陷入回忆当中。
他是为何会心甘情愿跟隨刘邦呢?
秦末乱世,身为韩国世家的他,心怀復兴故国的宏愿,却屡遭挫折,四处碰壁,內心充满了焦虑与自我怀疑。
而此时,正好有两大义军首领,一个是刚取得巨鹿之战胜利的项羽,一个是一路屡败屡战的糟老头子刘邦。
张良虽身处韩国,却时刻关注著刘邦动向。
刘邦挥师西进,一路上打了不少仗,有胜有败。
若是胜利,就会收服一些人,若是失败,就绕道走。
他认为刘邦这种打法没有章法,永远都打不到函谷关,项羽必將是那先入关中,问鼎中原之人。
所以,他一开始和刘邦相遇的时候,並没有打算辅助他,只是单纯觉得刘邦这人挺聊得来。
其余的人水平不够,听不明白,总会觉得他在吹牛逼。
但刘邦听了以后则是会思考,接著会继续说,对,我觉得可以这样这样。
所以他本来是要去见景驹的,遇见刘邦后,两人一番畅谈,於是他便很快决定追隨刘邦了。
他帮刘邦分析当前局势,擬定战略。
刘邦也能完全听从他的安排,这比力能扛鼎的项羽好太多!
他也不是没跟隨过项羽,项羽自视甚高,从来听不进他人意见,虽然勇气可嘉,但谋略不足。
而刘邦却是完全执行了他的战略,攻城掠地,广聚民心。
刘邦也丝毫没有贪功,全都记在他头上。
虽然他没能成功的光復韩国,但是和刘邦一起开创汉朝,这又何尝不是得偿所愿。
他每每想起,都很庆幸自己没跟错人。
他出身贵族,对於权势富贵並不热衷,但是骨子里始终是孤傲清高,喜欢坦诚布公,不喜弯弯绕绕。
刘邦无比坦诚,正合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