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一仙一圣
听闻店家谈及母亲,太平公主的脸上显露出一丝复杂的神色。
她钦佩於母亲走出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那一步,成为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但是在钦佩中,还夹杂了一丝敬畏。
她打小就在母亲身边长大,备受母亲宠爱,但是,她也见识到了母亲,对於她的那两位哥哥的態度。
说废立就废立,那是一点情面都不留。
而除了钦佩与敬畏之外,她对於母亲,还有著一丝不满与怨恨。
想当初,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她的夫君並没有参与到谋反中,但是母亲却因为不满她的夫君,
直接將夫君杖责一百后,关入大牢。
即使是她亲自恳求,母亲也没有丝毫的怜惘,最终將夫君活活饿死。
想到这,太平公主的手不由得紧握成拳,然后又无力地鬆开。
刚刚她的脑中,闪过无数的念头。
例如背著母亲,暗中发展势力,
但是,这个想法很快就被她放弃了。
以她对於母亲的了解,虽然平日里她深受母亲的喜爱,但是,只要她流露出对於那个位置的凯。
恐怕··
“店家,不知道母亲寿命还有几何?”
“算算日子,应该还有十三年——
“十三年—·那岂不是说,母亲活到了耄之年?”
“是这样。”
闻言,太平公主脸上露出了颇为无奈的表情。
如此说来,確实如店家所说的那样,一切为时尚早。
“店家,我明白了。”
“不过,你想要当皇帝的话,其实並不是一丝可能没有。”
“哦?店家,你莫非有什么好的办法?”
“办法倒也谈不上,只不过算是一个大致的方向罢了。”
当即,太平公主有些迫不及待地向张泊询问。
“其实,你能够能够成为皇帝,与你母亲息息相关。”
“与我母亲有关?”
“事实上,你母亲在任上,確实做过不少的事情,但是也犯过不少的错误,原本她的上位之路就遭受到了很多人的反对,而犯的那些错误,毫无疑问就被人抓住了把柄,这就使得,她对於武周的掌控力稍稍弱了几分后,便有人揭竿而起。
如果,你能够將你母亲带来此地,让其將一些犯错之事改掉,从而实现超过歷史上太宗,高宗的成就,那是不是就能证明,女子也能够干好皇帝。”
“超过太宗,高宗的成就,这—“
对於太平公主而言,这可不是一般的困难。
“放心,有著后世的帮助,问题不大,与接下来的困难相比,这反而就是不值一提。”
“还有困难?”
“没错,先前已经和你介绍过了,我这食肆,还联通著贞观时期,如果,你想要成为皇帝,还需要面对唐太宗李世民。”
“面对太宗皇帝”
太平公主当即默不作声了。
她明白,如店家所言的这般,面对太宗皇帝,这个是最难以实现的。
但是太平公主望了眼身边的上官婉儿。
有些事,她必须要做。
不仅是为了她不再像浮萍一般任人摆布,而且,也为了保护身边的人。
与此同时,天宝十二年,大唐,长安城长安城,有一百零八坊,分为东西两市。
百行千业,皆匯集於此,光人口,就足有百万之眾。
街道两旁的酒楼饭馆里,食客们推杯换盏,享受著美酒佳肴,文人雅士聚在一起,品茗论道,
吟诗作对,时而高谈阔论,时而低声细语。
街道上,车水马龙,行人如织,各种口音的商贩叫卖声此起彼伏,伴隨著街头艺人的表演、杂耍、戏曲,构建出了一幅恍如盛世的场景。
在这幅场景中,大唐人,回人,突厥人,吐蕃人——-虽然族属不同,但是相同的是,是每个人脸上所洋溢的笑脸。
经过月余跋涉,来到长安城的李白,见到这一幕,也有些痴了。
不过,李白只呆滯了片刻的时间,便重新回过神来。
现在长安城中的百姓,恐怕也不会想到,仅仅两年后,一场安史之乱,便会將盛世大唐引向一条不归路。
驻足了片刻,李白便再次动身。
他此行来到长安城中,是为了见一位阔別多年的好友。
东市,一间路边食肆中,正坐著一位年约四十的老者。
其面前陈设简单至极,一壶酒,一只酒樽,一碟小菜。
看著路边行人脸上所洋溢的笑脸,老者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
回想起他来到长安的这七年,可以说是一事无成。
天宝五年,他就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天宝六年,陛下开展了史上可以说是规模最大的一届科举,只要精通一艺,即可到长安备选。
结果在奸相李林甫的干预下,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野无遗贤”的闹剧就此传播开来。
为了实现他的政治理想,他不得不转投权贵之门,但是却收效甚微。
好在,天宝十年,他终於等待了一个机会。
陛下连续三天举行祭祀盛典,他趁此机会,早早地就献上了《三大礼赋》。
因此,他得到了陛下的赏识,获得了一个机会。
不过,令他有些失望的是,他最终仅仅是得到了一个候选官吏的资格。
所谓的候选官吏,就是指已经通过了选拔程序,但是还没有被任命为正式的官职,需要等待空缺官职的出现。
而他这一等,就是两年。
现在的他,依然还是候选官吏。
想到在长安蹉跎七年,依然毫无所成,老者不由得长嘆一声,將酒樽中的酒饮下。
隨后拿起旁边的酒壶,想要再满上,结果却发现酒壶已空。
见此情景,老者刚准备吩咐小二结帐。
这时,一只手拿著一壶酒,摆在了老者的面前。
“子美,一人独饮可不好,两人对饮如何?”
李白的声音,在老者对面传来。
而李白口中的“子美”,正是他已经八年未曾谋面的好友,杜甫,杜子美。
听到这略微有些熟悉的声音,杜甫顺著手的方向看去,就见到一位熟人的身影。
“太白兄!真是你呀,你先前不是去游览大唐了吗,怎么又回到了长安。”
杜甫一扫之前脸上的阴霾,转而一脸欣喜地看著面前的李白。
他与李白已经有八年未见了,上次两人最后一次见面,还是在天宝四年的齐鲁大地上。
那次,他们在一起饮酒作赋,大谈炼丹求仙,一同寻访隱士高人,並拜见当时当时已经名满天下的书法家李邕。
在临別之际,两人还互赠了诗篇。
现在回想起当初的场景,仿如昨日。
李白看著眼前,略有些颓废的好友,他当即做出决定。
刚好,趁此机会招募好友,两人一道前往陇右,去看望高適。
“咱们边喝边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