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现在的她,有些迫切地想要知晓歷史上她的结局。
“死了,死在了二十年后。”
太平公主眉头一拧,继而接看问道。
“想来我並不是自然死亡吧。”
“没错,太平公主你,是死在了政变当中。”
在武则天死后,一共发生了三次大型的政变。
分別是神龙政变,唐隆政变,以及先天政变。
神龙政变,是唐中宗李显在武则天病危之际,逼迫武则天退位的政变。
唐隆政变,是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合作,诛杀韦皇后的政变。
先天政变,是李隆基诛杀太平公主的政变。
即使是张泊,也不得不承认,大唐极为神奇。
因为大唐的政变,都发生在顶尖的那一小撮人中,对於整个大唐,几乎没有產生什么大的影响。
唐太宗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也是这样。
百姓们一觉醒来,得知换皇帝了,然后该干嘛干嘛。
太平公主低首沉思了片刻的时间,最终抬起头看向张泊。
“不知政变的双方是谁。”
“一方,是你的侄子,现在的豫王三子李隆基,另一方,则是太平公主你。”
“我?这么说来,我当时岂不是掌握了不小的权力。”
太平公主的话语,令得张泊笑看摇了摇头。
现在的太平公主,还不知道將来的她,会掌握多大的权力。
但是身为后世之人的张泊可是明確地知晓。
神龙政变,虽然是推翻武则天的政变,但是身为武则天女儿的太平公主,倒是没有受到多大影响,反而地位进一步升高。
在经歷了將韦后及其党羽诛杀的唐隆政变后,唐睿宗李旦,接受了唐中宗李显之子李重茂的禪让,成为了新一任的皇帝。
而那时的太平公主,也因为其在唐隆政变中的功劳,被封为万户,权势一度达到了大唐公主的巔峰。
每当有要事,唐睿总李旦都会寻求太平公主的意见。
凡是太平公主想干的事,李旦就没有不同意的。
朝中文武百官自宰相以下,或升迁或降免,全在太平公主的一句话,经过她的举荐而平步青云担任要职的土人更是不可胜数。
当时,朝中的七位宰相,有五位出自她的门下,文臣武將中,也有一半以上的人依附於她。
可以说,太平公主那时的权势,甚至能够与皇帝李旦相提並论。
但是很可惜,太平公主挑错了对手。
他的对手,那可是开启了开元盛世,权谋之术达到顶峰的李隆基。
最终,太平公主在先天政变中,被李隆基赐死。
“店家,换而言之,即使我当时有了极大的权力,但是,我还是失败了?不知其中的过程为何?还望店家告知於我。”
当即,张泊也是將三大政变告知了太平公主。
结果没有想到,太平公主听完所发生的事情后,面露色,縴手握拳,狠狠地砸在了桌子之上,双眼就仿佛要喷出火焰一般。
“李隆基竟然没有遵照与我的约定,杀害婉儿,简直可耻之极!”
太平公主呼吸急促,胸膛不住地起伏,显然被气的不轻。
同一时间,太平公主的脑海中升起了一个大胆的念头。
“店家,现在既然我已知晓,將来婉儿与我会被李隆基所害,那假使我先下手为强,
將李隆基除去,那是不是就可保证婉儿与我性命无虞。”
好傢伙,张泊直呼好傢伙。
不愧是李家人。
李隆基在天授二年,可是才七岁,而且,还是太平公主的侄子。
太平公主就直接准备下手了。
“太平,不要衝动。”
上官婉儿的宽慰,令得太平公主脸上的神色稍缓。
轻吐一口浊气,太平公主现在也是逐渐冷静了下来。
“店家,不知你可有好办法,让婉儿与我避免这一切的发生。”
张泊点了点头,目光落在了一旁的上官婉儿。
“现在已经將史书交给了上官小娘子,想来也不需要我在多说什么了吧。”
顿时,太平公主眼晴一亮,脸上又重现浮现出了笑容。
確实。
有了將来的史书,那她將立与不败之地。
太平公主的开心並未持续太久,便问出了一个埋藏在她心里许久的问题。
“店家,你觉得,我將来能不能成为像母亲那般的人物。”
“是成为皇帝,还是—”
“没错,就是成为皇帝!”
另一桌的杨广差点就將口中的酒水喷了出来。
他刚刚听到那位大唐的公主说什么?
她想要成为皇帝。
这个世界究竟是怎么了?
张泊对此双手抱於胸前,对於太平公主的说法,不置可否。
“店家,你刚刚不也说了,將来的我会权倾朝野,只需按照史书上所写的內容,就能避免政变失败的结局,然后,我再上前一步,岂不是?”
“太平公主,这件事没有这么简单的。”
“没有这么简单?”
“很简单,虽然明面上来说,你是可以权倾朝野,但是,歷朝歷代,权倾朝野的女子还少吗,但是,最终踏出那一步的,只有你母亲一人。”
说实话,现在的太平公主甚至將来的太平公主,在武则天面前都是不够看的。
首先,便是权谋的手段。
可以这么说,武则天就是从户山血海里杀出来的。
从唐太宗时期一个名不见经传才人,一步步成长为李治宫里的嬪妃,再成为李治的皇后,直到后来二圣临朝,最终成为皇帝。
一路上踏著多少人的户骨走来,恐怕武则天自己都数不清。
但是太平公主不同。
她自小锦衣玉食,即使史书上对她的记载是“多权谋”,但是,与从户山血海中杀出的武则天一比,就是小巫见大巫。
况且,武则天在二圣临朝时,可是实打实地帮李治处理了很多的事物,这也证明的武则天的能力。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
武则天成为皇帝,占据了天数地利人和。
在登基之前,二圣临朝,太后辅政,早就为其积累了丰富的参政经验,除了不是皇帝这个身份外,皇帝的事情武则天都干过。
另外,当时的大唐,还没有陷入到程朱理学的漩涡当中。
那时是儒释道各领风骚,而武则天就是用佛教为自已製造舆论,为登基扫清舆论障碍。
当然,还有一点。
在武则天登基时,都已经是接近古稀之年的年纪了。
恐怕当时的文武百官也想著,武则天不能活太久。
结果谁曾想,武则天竟然活过了耄之年。
如果太平公主想要登基的话,对比武则天,那可真是困难重重。
不说別的,光说一点,现在的太平公主就一点办法都没有。
“太平公主,別忘了,你母亲还活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