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无法拒绝的条件
“六哥找我?”
赵估眉头一拧,返回书房的脚步也就此停滯。
他有些想不通,六哥为什么会突然找他,
在他的印象中,六哥整个人的心思,全都放在了政务上,一心一意地想要完成太祖太宗未竟的事业,收復燕云十六州。
至於他,则是散漫惯了,反正国事也与他无关,因而,他平日里就发展些自己的兴趣爱好之类的。
例如书法绘画,骑马射箭鞠啥的,他都有所涉猎,甚至都可称得上小有成就。
两人的行事风格可谓是大相逕庭。
不过,即使如此,他与六哥的关係倒也称得上不错,即使他不是六哥的嫡亲弟弟。
在他之前,父亲神宗所留下的子嗣中,能够长大成人的,仅有两人。
分別是六哥赵煦,以及九哥赵秘。
至於其余兄弟,全部早天。
又因为九哥赵秘眼盲的缘故,这就使得,他成为了六哥之后,大宋宗室明面上的头號亲王。
再加上两人的母亲,同是开封人,所以自小六哥待他就不薄。
而如今,六哥忽地召见他,莫不是要他作画之类?
这对於他而言,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刚好,他可以趁此机会,去检验一番近些日子所锻炼的技艺。
想到这,赵煦轻抬脚步,进入书房,环顾四周,从书房中拿了一副他极为满意的画作,便前往了宫中。
大约半个时辰左右的时间,赵信便来到了垂拱殿中,见到了赵煦,並將他手中的画作呈了上去。
此刻的赵煦,目光在手中画作与站在下方的赵信身上来回扫视的同时,眉头微皱,嘴角下弯。
说实话,以前他对於他的这位弟弟,还是有著不少好感。
因为赵信不像其他的亲王那般,沉迷享乐,而是有著真才实学的。
其在绘画书法等一系列方面,均可称得上成绩斐然,在士大夫的圈子里享誉盛名。
但是,联想到他的这位弟弟在歷史中所干下的事情,赵煦便感觉到一阵气结,恨不得要打他一顿。
当然,动手是不符合他的预期的,为今之计,正事要紧。
“老十一,这段时间你可去往了何处?”
“六哥,这些日子我什么地方都没去,就待在了王府中。”
“好,那接下来,你也就待在王府中,等过些时日,我將会带你前往一处地方。”
“一处地方?六哥,不知道是何处。”
“到时候你就知道了,將你召集前来,是想让你提前做好准备。”
“这赵信直愣愣地站在原地,对於六哥的谜语行为,他著实不能理解。
带去一处地方?还要提前做好准备?
用不用这么兴师动眾啊。
赵估还想再说些什么,就见他的六哥已经挥了挥手,示意他退下。
赵估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来到了垂拱殿外,挠了挠头。
到现在,他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想了十几息的时间,赵信也没有想出个所以然来,索性便放弃了思考。
与其思考这些,不如回去,用那些新的木炭条,好好地绘製几幅画。
贞观十年,越州永欣寺。
永欣寺一开始並不叫永欣寺,甚至连寺庙都不是,它一开始仅仅是书圣王羲之的旧宅,也不知道从何时起,这里就成为了一座寺庙。
一开始寺庙的名字为云门寺,也有人称之为嘉祥寺。
直到后来,有两位德高望重的僧人在此寺出家,他们是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世孙,智永与其兄惠欣。
后来,因为梁武帝萧衍尚佛,便在两位得道高僧的名字中各取一字,用作寺庙名,自此以后,
这间寺庙便正式地命名为了永欣寺。
因为刚刚下完雪的缘故,整个永欣寺以及周围的山林,都被白雪所覆盖,就仿佛披上了一件银色的袈裟。
阳光照耀在寺庙的琉璃瓦上,金色的光辉与雪白的屋顶交相辉映,仿佛是佛光普照,给人以静謐庄严之感。
僧人们也在晨钟暮鼓中开始了一天的修行,他们的身影在雪地中留下一串串深浅不一的足跡。
诵经声在大殿內迴荡,伴隨著木鱼的敲击声,显得格外庄严与神圣。
而在山门殿前,石阶被雪覆盖,只留下中间一条被僧人们清扫出来的小径,豌蜓伸向寺內。
这时,一辆马车停靠在台阶下方。
从马车上下来一位包裹得严严实实,已经年逾古稀之年的老者。
来人正是前不久从长安出发,歷经月余,终於此地的永兴县公,虞世南。
看著面前这座记忆中的古剎,一副苍老面庞的虞世南,不由得回忆起当初,在他年少时,跟隨在智永大师的身侧,学习书法的场景。
与此同时,永欣寺內的一座禪房內。
永欣寺的主持辩才,此刻正盘腿坐於一张蒲团上,手持毛笔,凝视著窗外的雪景,笔下生,
將冬日的寧静和寺庙的庄严,写作一幅书法作品。
不多时,一位小沙弥领著虞世南来到了禪房前。
“主持,有一位姓虞的施主说是您的故人,想要见您一面。”
“故人?”
辩才將目光从面前的案几上移开,望向禪房门口的方向。
就见到虞世南嘴角掛著笑意,双手合十道,
“辩才,別来无恙啊。”
辩才细细打量著面前的老者几眼,隨后脸上露出了恍然之色。
將手中的毛笔放下,辩才起身向虞世南走去。
眼前之人確实是他的故人。
其名为虞世南,现在是大唐的开国县公,
说起两人认识的歷史,那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
几十年前,他是智永师傅座下的一位小沙弥,而眼前的虞世南,则是拜智永师傅为师,向智永师傅学习书法,严格意义上来说,两人还是师兄弟的关係。
不过,后来,虞世南的家中突生变故,因此离开了寺庙,从此便不知所踪。
只是他还是零零散散地听到一些有关这位“师弟”的事情。
例如在隋朝任职,协助当今陛下登上皇位,最终成为了大唐的开国县公。
如今两人再次相见,都已经是垂垂老矣的老者了。
辩才一边想著,一边就已经来到了虞世南的面前。
他双手合十,缓缓低头说道。
“虞施主,別来无恙。”
“辩才,说起来,我们应该有数十年不见了吧。”
辩才微微点头道。
“確实如此?”
“这般,不请老友进去坐坐?”
虞世南与辩才打趣道。
“虞施主,请。”
一盏茶的时间后,辩才將新煎好的茶推到了虞世南的面前。
“虞施主,这是师傅种下的茶树今年所收穫的茶叶。”
虞世南当即端起茶盏,浅啜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