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礼部可还有著一项至关重要的职能。
举行三年一次的科举。
这就使得,礼部的位置,仅次於负责官员升迁的吏部,以及负责全国財政的户部。
礼部尚书一职,自然也属於位高权重。
当然,还有一点。
李格非的老师,苏軾,曾经也担任过礼部尚书一职。
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继承衣钵了。
如此看来,李格非是要飞黄腾达了。
最起码,在官家一朝,是这样的。
李格非在听到官家对他的升迁后,也是一愣。
毫无疑问,这对於他而言,简直是一个巨大的升迁,
他现在的官职,乃是礼部员外郎,是七品官。
他的上面,还有著郎中,侍郎等官职,之后,才到掌管礼部的礼部尚书。
而礼部尚书,是正三品。
可以这么说,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礼部员外郎,一跃升迁为站在大宋顶端的人物。
说实话,李格非不激动那是假的。
但是,他的激动转瞬即逝。
虽然官职的升迁是一件极大的好事,但是他先前,仅仅是礼部的一个员外郎。
突然被提拔到礼部尚书的位置,他可没有相关的经验。
一旦做错事,认罚倒没什么,只怕会辜负官家的期望。
“官家,臣如今仅是七品员外郎,一跃成为礼部尚书,恐不能胜任。”
“嗯,爱卿所担心的確实是有点道理,这样吧,慢慢来,先升迁到礼部郎中,逐步熟悉礼部的工作,然后再升迁。”
章惊的神色终於有所动容了。
他没想到官家竟然做到了如此的地步,甚至將李格非將来的升迁道路都安排好了。
那李格非真可谓是扶摇直上了。
直接升迁和慢慢升迁的性质,可不一样。
章此刻甚至有些羡慕李格非,羡慕他有一个好女儿。
可以说,李格非能够如此,和他的女儿可脱不开关係。
想当初,他歷经宦海,几经贬滴,这才坐上了尚书左僕射的位置。
与李格非的升迁相比,简直是不值一提。
想到这,章有些释怀地摇了摇头。
元符二年,端王府,书房。
端王赵信的书房,可以说,是大宋文士趋之若鶩的场所。
不仅摆放著端王赵估这些年间所收藏的各类字画,还有著端王赵估他自己这些年来的作品。
而这些作品,如果流落在外面,势必会引起文人的哄抢。
此时,端王赵信並没有像往常那般,在他的那张画案之后进行绘画,而是半蹲在书房的门口,
看著门口一个燃烧的火盆证证出神。
赵信的这一行为,自然贏得了府中诸人的小声议论。
“殿下这是怎么了,为何盯著燃烧的火盆一动不动?”
“我也不知,殿下每日都会如此,直至火盆熄灭,然后拿上一些焦炭,走进书房,如此反覆持续十余日了。”
“你说,殿下是不是得了癮”
“嘘,声,不要命啦。”
在下人们窃窃私语的同时,赵信面前的火盆逐渐熄灭了。
不过,赵信依然没有任何的动作。
待到火盆中的最后一点火星消失殆尽,赵信这才面色一喜,小心翼翼地用手,拿起火盆中,一根已经被烧成木炭的柳树条,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前些日子,他通过在张择端处,所获得的那些画作与顏料,经过了一番学习,现在的他,已经初步掌握了那两种名为素描与色彩的绘画方式。
其中色彩所使用的顏色,倒是与大宋的硃砂、赭石、石青、柿饼、蛤粉所製成的顏料十分相似,不过顏色更加鲜艷,甚至还有好几种顏色,即使是身为作画大家的他,都没有见过。
他想破了脑袋,並且经过反覆的实验,也没有想出这些顏料是如何製成的。
如果说,没有见过的顏料也就罢了,但是问题是,从张择端那里获取的那些用顏料绘成的画作,与如今大宋的画作,又是一种截然不同的风格。
大宋的画作,內敛含蓄,追求意境和气韵,使用柔和的色调,营造一种静謐的氛围。
但是,从张择端那里获得的画作却不是这样。
那些画作,色彩丰富,对比强烈,带给人强烈的衝击,即使是他,在看到那些画作时,也被震撼了一把。
如果说,这些与大宋风格迥然的色彩,还在他理解范围內的话,那么素描,就简直是超出了他的想像。
一直以来,所流传的画作之类都是用毛笔绘製。
而素描,则是用硬笔绘製,所使用的材料,正是他从张择端处获得的那个名为铅笔的事物。
不仅如此,他从未想过,有那么一日,能够通过简单的线条,描绘一个人或物的结构、质感、
光影和空间关係。
简单来说就是,素描能够创造出一副栩栩如生的画作,是那种跃然纸上的栩栩如生,与大宋所流行的意境就是两个不同的方向,
只可惜,他现在手中的铅笔,已经被消耗一空了。
他也曾经去过张择端的住处,想要再获取一些,顺便问问那位谜一般的人物有没有前来。
遗憾的是,最近那人一直没有前往张择端处。
因而,他为了寻求铅笔的替代品,开始了一步步实验。
其实铅笔这词,不是他第一次听说了。
早在汉代明帝的创修的《东观汉记》里就有“寢则怀铅笔,行则诵读书”的记载。
在梁朝文学家任肪的《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子宰碑表》中也有“人蓄油素,家怀铅笔”的描述。
因而,他第一时间,便找寻到了所谓的“铅”笔作为替代。
但是很可惜,此“铅”非彼“铅”。
虽然能够在纸张上留下痕跡,但是与他获得的铅笔相比,很明显不是同一个產物。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木炭所能留下的印记倒是和那所谓的铅笔有些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因为木炭的种类,以及烧制的方式不同,使得最终的產物也大相逕庭。
最终,经过他近乎百余次实验,最终被他找到了可以替代铅笔的木炭。
即用柳树条烧成的炭条。
虽然与铅笔所绘有不小的区別,但是却绘製出一番不一样的味道。
而他最近,也在尝试著使用炭条作画。
赵信在熄灭的火盆中翻找片刻,最终找到十余支炭条,正欲起身回到书房。
这时,府中的一位下人叫住了正欲离去的赵估。
“殿下,官家派人传召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