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易安居士
建炎二年,江寧府。
作为人口总数、粮食產量,还是科举及第的人数,都在大宋首屈一指的江南东路的首府,江寧府可谓是地位显赫。
又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江寧府商贸发达。
在政治,经济等因素影响下,眾多的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他们的足跡。
诸如范仲淹,苏軾,曾巩等,都曾经在此留下他们的作品。
如此加持下,江寧府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大宋东南沿海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江寧府,一间规模不小的宅邸中。
一位风姿绰绰的妇人,正在將一些书籍之类的器物,从屋內搬到院子里晾晒。
虽然已经年逾四十,但是那一身温婉高雅的气质,就可以看出女子並非常人。
她正是如今的江寧府知府,赵明诚的夫人,易安居士李清照。
將书一本本地置於地上之后,李清照隨手拿过一本书籍,坐在了院子里的树荫下。
不过,只看了约莫两刻的时间,李清照的思绪就已然不在书籍之上了。
想起最近从夫君口中所获悉的一系列事情,她的內心便感觉到一阵愤愤不平。
大宋的投降派,藉口时世危艰,拒绝李相北进中原的提议,一味言和苟安。
致使主战派的李相被罢免。
而现在朝中掌权的,则是左相黄潜善以及右相汪伯彦这两位投降派。
而在这两位的“辅佐”下,面对著北伐的请求,官家所考虑的,並不是北伐收復失地,而是一味的派人向金人求和。
就在不久前,使臣带回了金国的消息。
除了向官家提出交出跟隨南迁的太原、中山与河间三镇人口,並且在名义上,还帮助西夏要回当年大宋开闢的疆域。
这简直是过分至极。
官家理所当然地没有答应。
不过,再过不久,官家就又会重新派一批使臣,前往金国,与金国洽谈和平事宜。
对於官家如此行径,她是极不认可的。
自古以来的谈判,是要对方实力相当的,这才能够使双方站在一个平等的角度,坐下来商谈事情。
就例如宋初的擅渊之盟一般,宋辽两国一时之间,谁的无法奈何得了对方,只有坐下来握手言和。
但是现在大宋的问题是,面对著咄咄逼人的金国,官家降低姿態,一味地想要与之求和,那位金国的皇帝,又怎么可能坐下来与大宋进行谈判呢。
当然,可以通过割地,来寻求一时的苟且。
而这,已经在苏翁父亲老泉先生的《六国论》有过提醒了。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割地赔款也是不现实的。
为今之计,只有对金军施以迎头痛击,將金军打痛打服,金军这才会好好地坐回到谈判桌上。
光靠嘴皮子,是爭取不到和平的。
况且,她也深知,谈判虽然能够获得一时的安稳,却不能持久。
就例如靖康元年,金国藉由燕云十六州的平州之变为由宣布毁约,之后就发生了靖康之变。
所以,相信金人能够守约,这根本就不现实,
这是她一介妇人都知晓的事,不知道官家与眾位大臣,是没有想通,还是在刻意迴避,
在李清照思考的同时,一位身著紫色曲领大袖的中年文士来到庭院中。
见李清照坐於树荫之下,男子快步走至了李清照的面前。
李清照见到来人后,便站了起来,向男子询问道。
“官人,如此行色匆匆,不知发生了何事。”
被李清照称作官人之人,乃是曾经执掌大宋权柄,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的赵挺之之子,如今大宋江寧府的知府,赵明诚。
听到李清照问询的赵明诚,从袖口处掏出一封信件,將之递到了李清照的面前。
“夫人,並非是什么要事,而是有人寄了一封信给你。”
赵明诚说完,便有些狐疑地看著被他抓在手中的信件。
寄信人是目前大宋的延康殿学士、京城留守兼开封府尹宗泽。
问题是,他的夫人与这位开封府尹可是一点交集都没有,为何素未谋面的开封府尹会寄信给他的夫人。
如果是朝廷的信件,不应该是寄信给身为江寧府知府的他吗,寄信给他的夫人,又是什么意思?
不过,他可没有偷看人信件的癖好,因而,在收到信件的第一时间,他就把信件带来交给夫人。
也趁此机会看看,信中的內容究竟为何?
“寄信给奴家?”
从赵明诚手中接过信件的李清照也是一脸的疑惑。
她现在算是子然一身,父亲在崇寧五年(1106)年离世,母亲也在不久后离世,按道理来说,
应该没有什么人会寄信给她了。
“官人,不知是何人所寄?”
“延康殿学士、东京留守兼开封府尹宗泽。”
“宗泽?”
李清照听说过这位在抗金第一线的开封府尹的大名,並且对其敬佩有加。
也正是因为有著这位开封府尹在前方与金国作战,金人的铁蹄才被挡在了北方,没有直接南下。
但是,她与这位开封府尹之间,可没有任何的交集,那这位开封府尹,为何会突然寄信给他。
这一切著实奇怪。
怀著重重好奇,李清照將信件拆开。
与此同时,赵明诚也將目光凑了上来。
隨著李清照拆开信件,她的眼眸在信件上扫视了十几息的时间,隨后美目微张,面庞之上露出了一抹惊容。
同时双手一松,手中的信件也飘飘然地落在了地面之上。
赵明诚將之捡起,仔细端详了一番,却一头雾水。
信件上的內容,如同鬼画符一般,他是一个字也看不懂。
不过字跡倒是异常熟悉。
“官人,我要前往汴京一趟。”
正在翻来覆去看著信件的赵明诚,耳边突然响起了李清照的声音。
他的目光瞬间从信件上移开了。
“前往汴京?不可!现在的汴京,可是处在抗金的第一线,一个不好,便是城破人亡的结局,
还是不要以身犯险为好。
话说,夫人,为何你突然想去前往汴京城呢?
莫非,是因为这封信上的內容,可是为何,这幅信上的內容,我是一个字也看不懂。”
李清照接过了赵明诚手中的信件说道。
“夫君,这其实是我待字闺中,閒来无事时,根据大宋的字体,所编撰出的一个新的字体。”
编撰字体?
赵明诚深知他的夫人博学多识,因而,编撰字体,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不过他也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在闺中编写的字体?那岂不是知晓的人不多。”
最起码,赵明诚捫心自问,他之前,可从来不知晓这一事。
“確实如此,现在知晓这件事的,只有我一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