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虚空索敌
“什么!店家你说那赵构,不仅是將即將胜利的岳飞召集回来,还杀害了岳飞!”
现在的赵煦,已经被他的这位侄子的操作,震惊得说不出话来了。
不过,短暂的震惊过后,迎来的就是极致的愤怒。
他顿时就明白了刚刚店家所说的,更让他生气的事情是指什么了。
说实话,现在的赵煦感觉到他肺都要气炸了。
虽然他大宋確实如店家所言的那样重文轻武,但只要是个正常的皇帝,就不会干下此等荒唐的事情。
之前大宋有一人,与岳飞极其相像,那就是仁宗朝名將狄青。
虽然狄青身为武將,但是深得当时的仁宗信任,被授予宣徽南院使、荆湖北路宣抚使、提举广南东、西路经制贼盗事,指挥权也尽数交到狄青的手中。
而狄青也不负眾望,帮助大宋大破西夏,平儂智高之乱。
为表彰他的功绩,仁宗皇帝也授予了他枢密使一职,与宰相共同执掌军政。
即使后期,因为一些民间的非议,免去了狄青的职位,但是也让其出任陈州,也算是平稳落地。
而且,不仅是仁宗对其信赖有加,他的父亲,神宗皇帝,同样对其推崇备至。
不仅下令取来狄青的画像放进宫中,並且还亲为狄青御製祭文。
每到祭祀之时,还会亲自派使臣前往他家,用中牢的礼节来祭祀。
现如今的他自然也是继承了他父亲神宗的志向,对於这种保家卫国的將领敬佩有加。
不过很可惜,他这一朝,貌似没有能够能与狄青比肩的將领。
但是,如今,他从店家那获悉了,此等將领出现在南宋。
就在他以为,又是一出恍若仁宗与狄青的君臣之交后。
赵构那王八蛋,给他开了开眼,让他见识到了皇帝的多样性。
在岳飞为大宋收復失地而努力的同时,赵构不支持也就算了,甚至將岳飞召回杀害。
这种离谱的操作,以往的哪个朝代发生过,
以至於现在的赵煦,甚至都找不到词来形容这位他的“好侄儿”。
昏庸无道都算抬举他了。
赵煦越想越气,將茶杯在手中,仰面一口喝下其中的茶水,甚至连茶叶都没有放过。
此等昏无能之辈,竟然是他大宋的皇帝。
这简直是他大宋之耻。
他大宋怎么出了这么一个皇帝,不,是两个皇帝。
还有老十一。
这对父子,算是將大宋的脸面给丟尽了!
看著赵煦坐在那沉默不言的样子,张泊也是不由得一阵感慨。
不得不说,眼前的赵煦对情绪的控制倒是极为不错,面对著这样的后辈,竟然都没有骂出口。
或许,这也和宋朝皇帝的超高閾值有关。
和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的皇帝算是脾气好的了。
如果换做是老刘和老朱,那肯定是直接开骂。
“店家,既然你说岳飞来过此地,那不知道他下次前来,又会是何时?”
“这个就不清楚了,因为他上次来时也没说,不过,据我了解,现在的金军应该是又有了一场大规模的行动,目標直指荒废的汴京。”
“荒废的汴京?”
“北宋末年,金军直接攻破了你大宋的京师汴京,將宋徽宗赵估与其儿子宋钦宗赵桓俘虏,带去金国,顺便將汴京洗劫一空,而这,夜宣告了北宋的灭亡。”
原本已经略微平復了一番心情的赵煦,听到这话,顿时胸口又再度起伏。
两帝被俘,在以往的朝代,可没有此等“盛况”。
结果,这却活生生的发生在大宋。
“店家,那依你所言,现在的汴京,岂不是危如累卵?”
“关於这点,哲宗你就不需要过多担心了,因为现在镇守汴京之人,乃是老將宗泽,其作战经验丰富,深得民心,因而即使在面对如日中天的金军时,他也能够丝毫不落下风。”
“宗泽?”
赵煦的脑海中,瞬间就浮现出一个中年人的身影。
那是元祐六年(1091)的殿试,
那位中年人在大殿之上,不顾字数限制的规定,洋洋洒洒写了万余言,力陈时弊,批评朝廷的作为。
在当时,他並没有生气,而是觉得此人十分对他的胃口。
虽然按理来说,他是殿试的主考官,但是那是的他,还並未掌权。
因而殿试的结果,不是由他掌控的。
最终,那中年人收穫“末科”,给以“赐同进士出身”。
而那人,就名为宗泽!
他记忆中的宗泽,与店家口中的宗泽,是不是同一人呢。
“店家,在我记忆中,同样有著一位名为宗泽之人,那是元祐六年的殿试,我与他有过一面之缘。
不知道店家,你刚刚口中所说的这个宗泽,是不是我印象中的那个宗泽。”
张泊点了点头,肯定了赵煦的说法。
想当初,张泊在查看宗泽的事跡,也是发现了这一点。
“店家,如此说来,这位宗泽,倒也可以称得上一位將才。”
“没错,如果宗泽都不能称作是將才的话,那恐怕就没有几人能够称作是將才了,那时的金人,可是被宗泽打的叫爷爷呢。”
“那店家,你觉得我在北宋时期,培养年轻时候的宗泽,这是否可行?”
“可行。”
闻言,赵煦原本因为大宋两位昏君而阴沉的脸庞再度恢復了笑容。
他发现了后世的另一个用法。
“店家,刚刚你提到,在宋徽宗与宋高宗的朝代,均有奸臣作崇,那不知奸臣是何人,可否告知於我?”
好傢伙,赵煦开始了和老朱一样的路数。
虚空索敌。
准备直接將威胁扼杀在摇篮里“这自然是没问题的,只不过要稍等一些时间。”
“店家,无妨。”
望著张泊离开的背影,赵煦端起茶浅啜一口。
隨后,他的目光便落在坐在他的身侧,半天不说话的李清照的身上。
“李小娘子,那亩產千斤的作物,恐怕不是苏軾献上的吧,而是和店家有关。”
见官家已经猜到了此事,那李清照也不再隱瞒,而是站起身,向著赵煦解释道。
“官家还望恕罪,奴也是迫不得已。如果不藉助苏翁的名头,恐奴也见不到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