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打听的朱棣
对於朱棣的到来,张泊还是比较高兴的。
一方面,朱棣可是永乐朝的皇帝,与皇帝面对面的话,一切事情都要简单明了很多。
就例如《永乐大典》的事宜。
一切顺利的话,那以后就可以不用依靠朱高煦与朱高燧兄弟俩拍照了。
直接和朱棣说一声,搞两台复印机过去,然后开启核动力复印。
那速度,肯定比兄弟俩手动拍照要快得多。
一天成百上千本,不是梦。
另一方面,朱棣的到来,也算是满足了他心中的一个好奇。
当永乐朝的朱棣,在遇到洪武朝的老朱后,会发生哪些事。
简单来说,他想看血流成河。
对於店家直接呼喊出他与道衍的名字,朱棣可是异常意外。
他与道衍可是突然地来到食肆,根据老二先前的反应来看,他根本就不可能將自己一行人到来的消息,提前告知店家。
那店家为何能够直呼其名。
最终,朱棣也只有將这件事归结到店家的神奇上。
既然都能够做到斗转星移,那知晓两人的名字,貌似也不是不能接受“两位,可否食用早饭?”
早饭吗?现在在永乐朝,可是大晚上啊。
朱棣在心里吐槽了几句,隨后便感受到腹中一阵飢饿。
他晚上就喝了一碗粥,如今东奔西走,已过去了一两个时辰,肚中早已空空。
“如此,那便麻烦店家了。”
在张泊去厨房盛粥的同时,朱棣与道衍也是拉过一个凳子绕著矮桌坐下。
朱高煦也想坐,但是他发现,没有了自己的位置。
店家,老爹,道衍老和尚,还有一个李白。
虽说他很想躺在矮桌旁的那张躺椅之上。
但是如果他敢在老爹坐著的时候,往那一趟,老爹肯定要抽他了思考片刻,朱高煦只能拿过一只矮凳,坐到一边。
他得考虑之后的事情了。
以现如今的局面来说,对他可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现在老爹知晓了后世以及其他朝代一事,那將来肯定是会频繁来此了。
那他以后就没有自由可言了。
而且,他还没有將可以隨意前往其他朝代之事告知老爹。
如果那样的话,老爹的疯狂程度肯定更上一层楼。
不过,很快,朱高煦的神情便是一松。
他想起了当初答应带祖父见老爹一事。
曾经,他为了避免此事的发生,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地將日期延长。
但是如今,老爹既然已经知晓了此事,那完全可以顺水推舟,直接答应祖父的那件事。
如此,好处有二。
其一,便是此举遵循了与祖父的约定,也就不需要跑路了。
至於之后老爹与祖父怎么相谈,那就不关他的事了。
其二,此等做法,也算是投名状,因为—
他要叛变了。
老爹再有能耐,还能在祖父面前器张不成。
有祖父给自己撑腰,那他还怕什么。
念及至此,朱高煦原本有些阴鬱的神情顿时变得豁然开朗。
不过,在此之前,他还是得將祖父之事保密。
万一老爹知晓祖父一事后,自己跑路,那他可就完续子了。
可惜,老三那傢伙没来,不然还可以问问老三的看法。
不多时,张泊便端著两大碗粥,加上几碟菜,来到了矮桌前。
朱棣看著碗里那粒粒分明,较之大明的稻米还要大上一圈的米粒,端起稀粥,浅尝一□。
隨后,这位大明永乐皇帝的脸上露出了即位满意的神情。
不错。
此粥细腻滑爽,香甜软糯。当中的稻米,较之贡米,都要好上不少。
如果能够將之在大明种植的话—
“店家,不知这稻米產量如何,能否在大明种植?”
“可以,至於產量嘛,达到千斤应该不是什么问题。”
明朝的一斤,差不多为600克,配合著化肥,千斤不是问题。
“店家,你说此物能够到达亩產千!”
朱棣有些不敢相信地又向张泊確认了一遍。
一旁的道衍与李白同时停下了手中喝粥的动作,齐齐震惊地望向手中的稀粥。
他们同样没想到,眼前的稻米的產量能够如此惊人。
对於朱棣的问题,张泊也是点头回应。
“確实如此,不过其需要搭配化肥,也就是肥料,才能够亩產千。”
这下子,朱棣抓著瓷碗的手也不由得攥紧,一脸神情肃穆。
如果稻米真的能够亩產千斤,这意味著什么,朱棣可太清楚了。
远超盛唐的永乐盛世。
“不知此物价值几何?”
“连带种子化肥,一亩地一粒金豆子。”
嗯——
这產量与这价格相比,倒是不怎么贵。
可以一试。
“除了稻米之外,我这还有一些亩產千斤之物,想来陛下也会对此感兴趣。”
“哦?还有?”
当即,张泊又开始为朱棣推销其他的亩產千斤的作物。
朱棣此刻不住地点头。
隨后想起了什么事,转过头来,狠狠地瞪了一眼朱高煦。
老二这傢伙,虽然带回了一批对大明有著莫大好处的奇物,但是与店家谈到的亩產千斤的作物一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不值一提。
而老二这傢伙,竟然將如此重要的作物遗漏了。
要不是他刚好今日来此,见到这一幕,那恐怕他就要一直被蒙在鼓里了。
而大明,一旦有了这些作物,將不会再有饥荒,百姓们也能够安居乐业。
达成盛世,是必然的。
而他,说不定能够凭藉此,摆脱前朝那些两三百年的魔咒。
早餐就在轻鬆加愉快的氛围中,达成了合作事宜。
之后张泊將碗筷收走,拿了一副茶具,为来客添上茶叶。
对於略显陌生的茶叶,在场眾人也都纷纷开始了尝试。
张泊这时坐了下来,对著身侧的朱棣开口说道。
“想来陛下来此,应该还有其他要事吧。”
朱棣也没有隱瞒,在他前往这的途中,其实脑海中就已经盘算著几件事了。
如果店家不提出来,他也会伺机向店家询问一番。
“店家,我有三件事要向你打听一番。”
“陛下儘管说便是。”
“第一件事,那就是我寿命如何。“
朱棣清晰地知晓,如果要向目標唐太宗李世民靠拢的话,时间乃是重中之重。
只有拥有足够的时间,他才能够將大明,带上一个新的高度。
“根据歷史记载,陛下你会在永乐二十二年离世,换而言之,还有十七年的寿命。”
永乐二十二年,十七年。
也就是说,他最终活了65岁。
虽然比不上老爹的71岁,但是朱棣也满足了。
自古以来,能活到六十余岁的皇帝,也只有寥寥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