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judy来访
原本朱高煦想问候一遍老三的祖宗十八代,但是转念一想,老三的祖宗可不就是他的祖宗吗。
於是,他就只能將这份骂人的衝动咽入肚中。
见朱高煦不说话,朱棣嘴角一撇。
老二不说话这可不是事,还得靠老二的言辞来验证老三的说法呢,顺便,如果能够获得一些其他的消息,那就再好不过了。
“老二,难道你就没有什么想要说的?“
朱高煦此刻心如死灰,想到以后得在老爹的监管下,前往各个朝代,朱高煦顿觉乏味。
因而,对於朱棣的问询,朱高煦也有些摆烂了。
“既然爹已经知道了,那我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朱高煦的反应显然令得朱棣有些不满意。
“我要你亲口说!一五一十地將整件事和盘托出。”
朱高煦如今已变成了一副无所谓的態度,自然也就开始讲述起这段时间的经歷。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离开汉王府,前往外城—“”
“挑重点的说。”
朱高煦回想了一番当日的遭遇,於是便从他第一次见到路边的食肆说起。
“临近中午,见路边有一个食肆,我便走入店中,爹,想来你已经从老三那,知晓了这个食肆的特別之处了。”
朱棣微微頜首。
他確实了解到了食肆的神奇,
只不过前往食肆有些麻烦,需要老二带路。
因而,他准备在问询完之后,直接就让老二將他与道衍一道,带往后世。
“之后,我便遇到一个小孩,后来我才知道,那个小孩是戾太子刘据。”
“等等,汉王,你刚刚说什么?戾太子刘据?”
一旁的道衍本来在听著朱高煦讲述后世之行,结果没想到,从朱高煦的口中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
戾太子刘据。
现在的道衍,担任著太子少师一职,与太子太师一道,负责给太子传授知识。
只不过—
现在的太子太师是淇国公丘福,作为武將,和太子接触不多,因而,平日里就他教授太子之事。
而教授歷朝歷代太子之得失,算是必修课。
房太子刘据就是课程之一。
道衍有些想不明白,明明那间食肆是通向后世,为何汉王会突然提及戾太子刘据一事。
难道—
那间食肆不仅通向大明,还通向汉朝?
道衍的惊疑之声令得原本低著头的朱高煦將头抬起,望向刚刚提出问题的道衍。
道衍老和尚未免有些太过於一惊一乍了吧,刚刚不是和老爹从老三那,了解到了事情的始末了吗,怎么听到刘据一事后,还如此惊讶。
“是啊,道衍——-大师,那间食肆除了通向刘据所在的西汉时期之外,还有东汉末年,贞观年间的大唐,嗯——天宝年间的大唐,还有南宋北宋——”
朱高煦说完南宋北宋,並未说明有关大明一事,而是用目光偷偷打量著老爹与道衍老和尚。
但是就见两人一脸惊说的目光看著自己。
嗯?这是什么情况?
按道理来说,老爹和道衍老和尚应该在老三那听过这个消息了,怎么还会露出如此神態,就和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一般。
朱高煦眉毛拧成一团,感觉到有些不对劲。
“老二,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难不成是说,这些朝代也有人像你一般前往了后世?”
“是啊,爹,老三没和你们说吗——
朱高煦话音未落,便突然意识到一件天大的事。
从老爹与道衍老和尚刚刚的反应上来看,这是老爹第一次听到其他朝代能够前往食肆。
结合之前老爹询问他的內容,也仅仅关於后世。
嘶,该不会朱高煦瞬间就想到了一个可能。
老三出卖他並未出卖彻底,仅仅是將后世后世之事告知老爹。
这也就是老爹为何直接询问自己后世之事的原因。
至於其他朝代之事,因为老三没说,所以老爹也为向他提及。
结果,他却自己將其他朝代之事告知了老爹。
喔嘘,完蛋。
朱高煦只想狠狠地抽自己两巴掌。
话这么多干嘛!
与此同时,朱棣与道衍对望了一眼,这对君臣的眼中闪过一抹震惊。
即使是当初靖难之役,他们的心神都没有如此激盪过。
他们刚刚听到了什么?
不仅是他们大明能够前往那所谓的后世食肆,其他朝代也同样可以。
那岂不是说,朝代之间能够在那食肆相遇?
仔细回想了一番刚才朱高煦所说的朝代,朱棣瞬间將心神全部集中到那个他心心念念的朝代上。
唐朝,贞观年间!
他在成为大明皇帝前,梦想很简单,那就是成为大明的征北大將军,建立像西汉霍去病,大唐李靖封狼居胥一般的成就。
但是成为皇帝之后,对標的人物自然也要有所改变。
身为皇帝,自然要去对標皇帝。
而他所对標的皇帝,自然是唐太宗李世民。
两人有著相似的经歷。
都是通过非一般的途径上位。
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而他则是通过靖难之役。
因而,自从他上位之后,就一直拿唐太宗李世民作为標杆。
他想像唐太宗李世民建立贞观盛世那般,也建立起一个永乐盛世。
在他即位的第一天,就为这个目標努力了。
而在他在位的这五年,也確实做到了一部分。
编写了一本囊括经、史、子、集,涉及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下、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等各方面的书籍,名为《永乐大典》。
派郑和下西洋,效仿唐宋的行径,为大明带来海量的利润,顺便还可以藉此將大明之名广播海外。
派人出兵安南,將分离出去五百年的安南,重新纳入中原的版图。
虽然这些,与唐太宗李世民的功绩相比,算不得什么。
但是如今才永乐五年,他相信,在他带领下的大明,在不久后,也能够与在唐太宗治理下的大唐能够比肩。
而现如今,既然贞观时期的人能够来此,那就意味著,他能够见到活生生的唐太宗。
没有什么比见到自己梦想中的人物更加令人激动的了。
他甚至都將死后的庙號想好了,明太宗朱棣,所对標的就是唐太宗。
“老二,既然你提到贞观年间,那岂不是说明贞观年间已经有人来到过食肆?”
“是的,目前已有四人来过了,分別是李承乾,孙思邈,李治,武则天,其中李承乾是代理人。”
嗯?
朱棣眉头微皱。
怎么没有唐太宗李世民?
不过,他的眼神警向一旁的朱高煦,就明白了。
他身为大明皇帝没有去,那李世民身为大唐皇帝也自然没有去。
合理!
不过,李承乾竟然是代理人,这就有些——
“老二,你可知为何李承乾没有將唐太宗李世民带去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