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都李氏,先祖乃是陇西郡郡守李崇的弟弟李璣,其中最为著名的乃是战国四大名將之一的李牧,之后子嗣也在南北朝时期长期处於高位。
清河崔氏,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祖先为东莱侯崔意如长子崔业,代表人物东汉名士崔琰,曹魏崔林,眾多子嗣也在北魏朝担任要职。
博陵崔氏,祖先为东莱侯崔意如次子崔仲牟,代表人物北魏名將崔延伯,唐朝士族之冠崔民干范阳卢氏,同样可以追溯到周朝,始祖为东汉名儒卢植,其乃是配享孔庙的二十八儒之一,他还有一个身份,乃是刘备与公孙瓚的老师。而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就是范阳卢氏之人。
滎阳郑氏,依然可以追溯到周朝,起源於汉武帝时期的大司农郑当时,代表人物有郑冠,这位在两千年的歷史中,唯一的一位文武双科状元。
太原王氏,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司徒王允,在魏普南北朝极度显赫。
这几大家族,乃是隋唐时期的大家族,根深蒂固,甚至连李世民都不放在眼里。
李承乾听闻张泊提及五姓七望,也是点了点头。
没错,店家,我所说的正是这几大家族,
店家,你知道吗,即使是现在身为父皇宠臣房相与魏相,都在为他们各自儿子的娶妻事宜,而低声下气地去攀附这些士族门阀。
现在的大唐,甚至流传著这样一句话,『寧娶五姓女,不入君王家”。
如此说来,岂不是大唐的公主都比不上那些世家门阀的女子。”
李承乾说著话的时候,虽然控制了自己的情绪,但是从他紧茶杯的手,可以看出他的內心极为不平静。
“父皇对於此事极为不满,於是在不久前,父皇命令我舅公编写大唐氏族志。”
《氏族志》张泊不陌生,李世民让高士廉编写《氏族志》,就是旨在打破以往以姓氏为主的规则,转而崇尚官职。
最后的结果也確是如同李世民所设想的那样。
扶植庶族地主,打击了老牌的门阀士族,加强皇权,巩固了统治。
也算是为將来彻底为李治否定门阀制度打下了基础,
不过嘛,现在的《氏族志》还並未完成即使完成,却仍將博陵崔氏代表人物崔民干列为第一等。
这李世民怎么能忍,直接让高士廉重修,不管以往家族有多风光,直接以官职高低排序。
最终,陇西李氏因为是皇族,居於首位,外戚次之,至於五姓七望,则是排在了第三等。
张泊也將《氏族志》的消息剧透给了李承乾。
李承乾有些意外。
他原本以为《氏族志》应该会一帆风顺,但是却没有想到,会出现此等变数。
那他回去就应该將这些变数儘早消除,好让《氏族志》早见天日。
李承乾收回了思绪,向张泊谈及他此行的主要目的。
“店家,关於打压这些世家大族,你可曾有什么好的想法。”
“高明,士族门阀要想形成以及壮大,离不开三点,其一,便是知识垄断,其二,便是政治举荐,其三,便是家族联姻。”
“先来谈第一点,知识垄断。
这就不得不提可以书写的纸张了,其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打击了世家门阀。
以往,读书写字都是使用竹简,成本极高,普通人根本无法无法触及。
这就导致大量的经史典籍被士族门阀束之高阁。
但是纸张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普通百姓也能够买得起书籍,而知识,也不再是士族门阀的专属。”
“至於第二点,政治举荐,这乃是士族门阀的命门。
以往,不仅是徵辟制,察举制,还是九品中正制,都与士族门阀息息相关,特別是九品中正制,简直就是为士族门阀量身定做的制度。
但是,不久前的一个制度,算是动摇了士族门阀赖以生存的基石。
那就是科举制。“
李承乾口中嘀嘀自语道。
“科举制,莫不是隋文帝杨坚所创立的科举制?”
“正是。隋文帝时期,废除了当时占据主流的九品中正制,改为科举取土,他的目的就是通过此方法选取人才,以抵制当时门阀世家的举荐人才,不过很可惜,隋朝的国运太短,即使到了如今,科举制度也並未有过多的发展。
直到武则天时期,其为了对抗在朝堂之上,占据著不少话语权的李唐宗室,大臣,在科举制度中提升了进士科的地位,使得科举制更加完备。
当然,虽然科举制已然干分完备,但是依然架不住这些世家大族底蕴深厚,在適应了科举制度后,开始逐渐发力,在科举中占据不小的优势。而这,就得要大力发展庶族以及宗室的能力,用以对抗这些世家大族。”
“至於第三点,家族联姻,这点就不需要担心了,之前的那些士族囂张,就是器张在他们每朝都能够担任要职,但是如今,通过科举制,大量提拔庶族与宗室,那就会將那些士族挤出权力的中心,到那时,就该那些士族担心了。”
李承乾喷了喷嘴,显得有些意犹未尽。
“店家,听你一席话,真是收穫良多。”
张泊笑了笑。
他只不过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罢了。
“喂,快递到了,来签收一下。”
张泊听到门外的响声,起身来到屋外。
大概过了五分钟的时间,张泊回到了院子中。
李承乾立在物资门口,看著张泊推动著一个方方正正的盒子,眼中充满了好奇。
“店家,这是何物?”
“哦,这是大明藩王朱高煦要的冰柜,就是我放雪糕的那个冰柜。”
“原来如此。”
“高明,你要不要,我可以先將这个冰柜给你,反正朱高煦要一两日后再来,我到时候再给他买一个就行,我记得你大唐应该也有不少孩童的吧,李治,朱雄英之类,刚好可以用雪糕解解馋。
至於如何安装使用,我將视频发给你。”
“如此,那便谢谢店家了。“
將冰柜放在院子里,张泊与李承乾再度回到了屋內。
刚刚坐定,张泊就一脸八卦地和李承乾说道。
“高明,我刚刚想起一件事,想向你打听一番。”
“店家,但说无妨。”
“你父皇有没有获得《兰亭集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