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于是之现在六十岁,基本退居幕后,但是王利发和卢孟实其实都是老板,有一定的相似性,他演王利发二十岁到七十岁都没问题,卢孟实不过也才四五十岁。
“你们有意见吗?”
“没有。”
“........
全票通过。
于是之自己当导演,选演员的事情自然是他来负责。布场、服装、灯光、舞台这些人艺有不少高手,他说两句人家自然会帮忙。
他决定过几天再来请李有思帮帮忙。
如果有机会,能把老搭档蓝天野拉过来·
又过了一天。
今天是张丽和陈小旭一起来的。
前几天照顾李有思,两人没来得及看院子,今天一看,屋子里面的梨和白玉兰是一起开的很灿烂。
“这梨真好看。”张丽说道。
陈小旭回了句:“等著结果子了,记得给我们俩寄过来一点,算是报答我这几天的恩情了。”
“好啊。”李有思点头:“不喜欢白玉兰吗你们?”
“我们俩在园林里面看习惯了。”
张丽说:“说到这,明天我们俩就要去拙政园了!”
“嗯,你一个人,自己也要照顾好自己。”陈小旭撇撇嘴。
“你来我这里,都是我给你做饭,没见过你照顾我。”
张丽看了陈小旭一眼,笑道:“你还说来帮忙,倒麻烦別人。”
陈小旭有一套自己的理论,她右手撩撩头髮:“这叫做啥呢?陪伴治疗,你看看,跟著我待久了,他是不是现在身体好多了?
:
两人聊著天斗嘴,李有思確实觉得院子里面养两只小雀的话,嘰嘰喳喳的会让人心情好很多。
正巧,门外又响起来了敲门的声音:“李先生在吗?”
听这个口音,带著一点台湾的那种腔调,男版的夹子。
李有思走过去开门。
一位穿著西装,一位捲毛混混。
捲毛是原本院子的主人小刘:“李先生原来在家,这是我朋友,魔都来的叫小董!”
“李先生好!《收穫》应该通知过您吧??”
前几天,《收穫》杂誌社给李有思打过来了一个电话,提前说过,有一位华侨友人要来找谈一谈《追风箏的人》出版美国的事情。
其实就是谈谈价钱。
李有思自然没意见,这本书先开始写出来的时候,其实他就有一点心思是瞄准国外的。
所以它在国內的影响力没有前两本那么大。但是却是第一个出国。
谈出版国外,原本他还想自己联繫一下《中国文学》看看呢,但是竟然人家华侨愿意自己帮忙,那无所谓了。
再说了,就和老董说得一样,这是传播国內文化,属於好事情,在这个国內有些自卑的年代,畅销国外也是一件好事情。国內的文协和文联都是大力支持李有思的小说出版国外的事情的。
“你好。快进来吧。”
小刘进了屋子,看著屋子多了很多生机,有猫咪有小狗,有白玉兰有梨树一一甚至还有两个美人。
“老师雅兴。我这屋子倒是在我手里有些糟践了,幸得给了您。”
“我一个人无聊,喜欢搞些有的没的。聊稿子的事情吧。”
李有思坐下来。
张丽给几人倒茶,陈小旭看了一眼,跟著宝姐姐一起去书房看书了。
“《追风箏的人》到时候会翻译成为英文版,由我们的华侨商会的长青书局出版公司出版。”
这个长青书局是一个华人產业。
它是北美地区规模最大的经营中国出版物和文化產品的综合性文化公司,也是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美总代理。其业务范围包括在北美地区发行中国出版的中英文书刊、
书画、工艺品,经营北美书刊出口中国的业务、市场研究、版权代理等。
以前很少直接出版这种文学类书籍,这次是特例。
“翻译工作,在中国作家协会完成,已经由协会的同志对接完毕了。”
《中国文学》得知人家要出版去国外,自然就一手接下来了任务,正常的千字十元稿费就可以了,人家干得主要是宣传工作,不在意这点稿费。
“现在是想来询问一下,您对於这小说出版的意见,或者是说,你需要多少钱,愿意把在北美的经营权让给长青书局。”
李有思淡淡说了句:“谈版税吧!”
今天脑袋晕乎乎,才晚了一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