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谈版税吧!(求……)
于是之带著剧本就回去了人艺。
人艺今天又演了一场《小井胡同》,这个新兴话剧確实受欢迎,但是于是之自己对比来说,《小井胡同》的剧本写得没有李有思的优秀。
不过是因为现在的人出於猎奇心理观看,等著过半年热度落下去了,基本和其他的没落剧一个样子。
所以人艺缺的还是和《茶馆》一样,至少几十年过去淘洗下来,还是十分经典作品。
下午。
于是之作为人艺最老的演员,仅次於蓝天野这些老前辈的存在,他开了一个人艺的探討大会。
参加会议审核都是一些中心的人林兆华,去年被调到人艺来的新院长。
夏淳是导演,导演过《雷雨》《名优之死》《吝人》《茶馆》等中外古今三十多部戏,也是老人了。
李龙云就是《小井胡同》编辑,是人艺的年轻一代,最近才被调过来。郭启宏也是人艺的编剧,比李龙云就早几年来。
还有一些其他的演员如郑榕·—
蓝天野和曹禺两位老前辈没有过来开会,因为这种会议都看人家心情,不想来就算了。小说界还剩一个巴金,话剧界就剩一个曹禺了,宝贝著呢!
“想来大家应该知道,今天又是来选剧本的日子,年初你们收了几个剧本,也写了几个,而我刚刚也收的一个知名作家的剧本,正好开会一起討论一下吧。”
人艺虽然现在属於是黄金时代,但是老人应该看得出来,走向巔峰就会慢慢没落。
到了九十年代末尾,人艺也就没现在这么受欢迎了,所以当时人家就搞了一个十万元奖金政策,每年十万元来奖励徵收外来剧本。
“什么知名作家?”
“李有思。”于是之把印刷好的剧本分发下去。
在第一次听到李有思的名字之后,很多人也交头接耳討论起来:“真是他写的啊?听王朔说他真有才啊!”
“《天下第一楼》这名字有气魄。”
“大家感兴趣的话,先看看《天下第一楼》吧。”于是之说了一声。
接著全场陷入了寂静。
大家都是低著头开始看《天下第一楼》的剧本。
李龙云、郭启宏两人是编剧,在很快进入剧本写得故事中去,比起来其他几个人,更加能够懂得剧本创作的不易,他们更加能够深入了解李有思写得故事到底有多震惊。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好!”李龙云一拍桌子!
这一声把还在看剧本的院长林兆华给惊醒了,他抬头看了一眼李龙云,心中暗暗也惊嘆这部作品。
“咳咳,大家都看完了吧?”
“看完了。”
“说说感受?”
林兆华一声,让原本沉寂的现场瞬间回归了热烈的討论,比刚刚开始还要吵闹的討论声音,每一个人都似乎想要急切和旁人討论討论心得。
郭启宏一边看剧本,一边用手抚摸著印刷机流下来的余热,似乎就能够感受到这个故事带来的那种沉浸,他首先回答道:
“这剧本写得好,老舍在世也不过如此啊!”
“老舍?夸张了,夸张了”夏淳微微一笑。
“不过確实很有《茶馆》的神韵。”
郭启宏喝了一口茶,才缓缓平静下来:
“这部作品是当之无愧的杰作,其他的几篇作品我都看了,包括我自己创作的剧本,都没有《天下第一楼》写得优秀。”
几个人如同接线的地下矿工,十几天的沉寂迎来一刻的爆发,激烈的討论著这本书的优秀,神采飞扬。
“卢孟实离开时,留下一副对联:“好一座危楼,谁是主人谁是客?只三间老屋,时宜明月时宜风”一一这里写得是真好啊!这个空白留的太有深意了。”
“里面每一句台词都足够精炼,足够优秀,很少有废话。”
看著这一幕,作为剧本的介绍人,于是之自己都有一股荣辱与共的高兴和激动的感觉,他点点头,没有说话。
等著几人討论完了之后。
于是之说道:“那大家提个意见吧,今年拍哪几部?”
人艺保持著较高的创作频率,每年会推出多部新剧目。但一年最多就两三部的样子,所以需要精挑细选。
“就选《天下第一楼》吧,这种时代变迁的沉重感和沧桑是我见过除去《茶馆》写得最好的。”
“有了《茶馆》的三分神韵,便是绝世了。”
“人艺又有《茶馆》的经验,演这种小场景的画面绝对会让人更加的惊讶!”
“我没意见,林院长呢?”
“选导演吧!”
“于是之?”
于是之自荐:“我想自己担当导演和卢孟实的戏份!”
此言落下,整个现场倒是挺多人惊讶的,自导自演还是需要有些实力的,于是之还是从演员转型的导演,但是人家就是有老资歷,院长都不敢说什么:
“你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