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最新地址:www.2shuqu.com
书趣阁 > 1983:弃艺从文开始的文豪 > 第123章 华侨读者(求月票)

第123章 华侨读者(求月票)

第123章 华侨读者(求月票)

几人围在院子里面坐下来。

冯小刚看著李有思就两眼冒光,冯大裤子喜欢抱大腿,这並不是啥丟人现眼的事情,对於他一个没背景的人,想要在北平混下去,只能到处跑。

不然就是有著非凡的才能,比如李有思。

“李老厉害,二十出头获奖,文坛有哪个年轻人能做到这一点?喷晴喷,真的不得了,未来少说也是个小鲁迅了。”

冯小刚大嘴噠噠噠拍著马屁,一群人也习惯了。

刘振云脑子一转:“哎呀。少说又能拿个茅盾吧,今年就评奖了!”

“別说,真有可能。”

“好了好了,再说得上天了,吃饭吃饭,聊其他事情。”桌上除了饺子,还有几盘凉菜。

梁左问道:

“我妈上次说过你,她说你有才,让我跟你学学呢!下午有时间没?赏脸一起看个剧?”

“跟个大男人看什么话剧啊?你要是真有时间,爷给你介绍一个?”

梁左吐槽了一句:“俗气,王朔,你能不能別这么俗,我跟人家聊的是艺术。”

李有思比较感兴趣,连忙问道:“啥子剧?”

“《小井胡同》

一该剧由李龙云编剧,刁光覃导演,于是之、林连昆、韩善续等北京人艺资深演员主演,於1985年2月首演后连演112场,引发强烈反响,成为当年人艺的標誌性作品。

一举成名的新作品。

“这剧的票,你是哪里来的?抢都抢不到?”刘振云问道。

心中则是吐槽:跟你混这么久了,看戏不请我。请一个外人?

“英达给的。”梁左回道。

英达北大的,比起来梁左要小一年纪,虽然这人现在没在人艺工作,但是他对於话剧一直有一种执著,一直在原创话剧,过两年应该是他第一部话剧问世。

王朔疑惑道:“这小子这么阔气?”

梁左摇摇头:“哪里是阔气,上次给他改剧本,给我的报酬,不然他那稀烂的剧本,谁喜欢看?”

“去不?李老?”梁左看向了李有思。

“去,有话剧白,不看白不看。”

吃了一碗饺子。

几人坐在院子里面聊天。

最后散了,梁左带著李有思和王朔跑去看话剧了,两位小弟留在院子,各自散了——·

梁左骑著二八大槓一扭一扭的,速度十分的慢,刺头就在后面跟著,李有思並排著和他聊天。

“陈建功你见过没?”梁左问道。

要说北大那黄金三年的领军人物,只能是陈建功了,不仅年龄是最大的,能力也是最厉害的,在毕业之后凭藉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直接进入了中国作协。

“见过,上次笔会的时候,他和李拓带队的。”

“喷喷,不得了,现在您都和陈建功是一层次的人了,老陈写了十多年呢。”

王朔回了句:“陈建功写得短篇不错呀!就是没见过长篇小说。”

.....

首都剧场是老式的苏式建筑,也带有欧式建筑元素,整体呈土褐色,顶上有4个红色大字“首都剧场”,显得格外庄重和典雅。

三人带著票。直接进入了剧场里面。

“《小井胡同》写得挺好,就是也有点伤痕文学的味道。”梁左说道。

说著说著,这巨大的幕布打开了,话剧开演。

《小並胡同》这个话剧故事很简单。

小井胡同里住著电车工人刘家祥和妻子刘嫂、面铺掌柜老石夫妇、袜子铺小业主许六和他从良的妓女妻子、被国民d拉去当伙夫的陈九龄、旧警察吴七、卖假药的混混儿小环子等普通百姓。

隨著世道即將改变,他们的生活也拉开了新的序幕。

五十年代,小媳妇儿从乡下进城住进了小並胡同,老街坊们迎来了不平凡的岁月。

过了几年中,人们不甘落后,一心想进步,却遭遇了各种挫折,甚至闹得房倒屋塌。

又过来几年,以小媳妇儿为代表的人人人人队伍兴起,老街坊们在这种情况下互相保护、互相扶持,但仍弄得人人自危,险象环生。会因为一些莫须有的罪名而相互牵连,生活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几十年过后。小井胡同的老街坊们歷经了几度变迁,尝遍了三十载人生的悲欢离合后,终於迎来了新的希望,他们决心掌握自己的命运,好好过日子。

王朔第一次:“这话剧有点精髓在的,写的不错。但是比茶馆差点。”

“于是之老爷子的实力又上涨了些。”

李有思看著这个剧,眼晴流露出来不太一样的风采:“梁左,你认识人艺的朋友吗?

“人艺,有几个演员和几个编剧,我妈认识—这个编剧李龙云,刚好是我叔,你要我给你介绍介绍?”

梁左妈妈是作家,还挺有名气,他父亲是知名的《人民日报》的记者,后世还成为了总编,就这个文坛的家世算得上优越了,北平整个圈子的编剧、作家,他通过父母都能认识几圈。

“过几天吧,等我有时间了,你给我介绍一下。”李有思说道。

“你要写剧本?”

李有思带著小小惊奇看著这小伙子,很识趣!

“准备写一本。”

梁左立马说道:“那敢情好,介绍剧本的事情,我喜欢做。”

“你咋又转行了?贪多嚼不烂。”王朔吐槽。

“..—这不叫转行,多做尝试嘛!不会写剧本的作家,不是好编剧。”

下午,李有思请梁左去国营饭店吃了一顿。

晚上回去了院子。

魔都,华侨公寓。

这公寓还是58年建立的,比北平的还要早几年。

“爸爸,你看看这本书《追风箏的人》!”小董看著父亲说道。

老董是出生於江苏无锡,在80年后国內稳定,他就回国开始从事国內的各种生意。后来还设立了一个『魔都助学基金”。

“什么小说?”

“写华侨的小说。”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shuquge.com』
相邻小说: 大唐:一个厨子的府兵之旅 吞噬星空之我的悟性无极限 在柯学世界却绑定了火影系统 重生印度当地主 火影:从罗杰船上归来的漩涡鸣人 云关村的风流事 团宠小青梅,山匪大佬们藏不住了 巅峰妖孽神医 清冷无情?他老婆腰都折了算什么 掠夺主角纯阳词条!女主享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