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白羽又把作协的其他几位主席稍微给李有思介绍了一下:
“丁玲,你应该听过,周扬我们文联主席这位就是王蒙了。然后才颇为骄傲的说,这是我们总政的创作员!”
“我早听过了,你不用再重复了。”张光年吐槽了一句。
李有思看过去,王蒙在杂誌社见过,丁玲、张光年还没说过话李有思相继打了一个招呼。
下午,作协开了一个座谈会,这是每一次颁奖仪式结束之后,都会进行的。
会议上面,丁玲提出来:“阿诚的《棋王》,李有思的《落叶归根》以及韩少功的《爸爸爸》
都是寻根文学的代表性作品,三人的作品都获得了广泛欢迎和热烈討论。”
丁玲和王蒙在前几个月给李有思的《落叶归根》写过文学评论,两人在文学评论界也有些影响力。
都是好评,所以李有思对於两位老领导很待见不过作协的其他几位成员发表过恶评一一谁送过礼不太清楚了,但是谁没送过李有思记得一清二楚啊!
他倒是没有第一时间发作,毕竟现在没必要。
会议说得內容都是那一套,三人都是跟著点头称是就行。
会议结束,巴金招招手,把李有思喊了过去,巴金说道:“新作品我看了,《追风箏的人》会在这个月月底就在《收穫》上面发表。为啥不写寻根文学了?”
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这些奖很多时候,都是这些青年一代人能够和老作家交流的机会,这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
韩少功和阿诚见到巴金之后,微微鞠躬表示尊敬。
李有思回道:“巴金先生,这个是去笔会採风时候的灵感,寻根的灵感不是一而就的。”
“新书发了?”韩少功问道。
“嗯。”
阿诚听到追风箏的人,似乎有点回忆:“哦!你写的风箏啊?难怪,笔会的时候你人老拿著风箏到处逛。”
韩少功也回忆起来了,李有思那几天那么奇怪,原来人家去找小说思路了。
“不过,我可以说,这也是一部伟大的作品,文学风格就是要不断尝试的,深耕一个地方是好的,但是往往伟大的作家都是全面的。”巴金笑著说道。
“您老这么说那我是真荣幸。”
李有思伸出手和巴金握手,老人家的手上面老茧和褶皱比较多一一有心的记者早早学会了抓拍。这一幕应该叫做,文学上面的歷史性会!
“以后来魔都,我请你去大饭店吃饭,今日先到这吧。”
“您老乐意,我去了魔都,铁定第一时间拜访,主要怕您没时间见我!”
“时间挤一挤总是有的。”
巴金拄著拐杖和李有思道別,作协的几位负责人员连忙扶老人家离开。
韩少功说道:“羡慕啊!”
李拓刚刚才从几个朋友那里脱身过来,说道:“老人家都喜欢有朝气的年轻人,少功你虽然成名早,但是不够年轻,不然也能脱颖而出!”
“也不一定,有才的也行,汪老不就是年老成名吗?”
第二天,《人民日报》发布了专稿。
“寻根文学“的春天一一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颁奖典礼纪实昨日,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颁奖典礼在京隆重举行。21位作家获奖,其中21岁的李有思凭藉《落叶归根》成为最年轻获奖者,与阿城、韩少功等共同引领“寻根文学“新风向。
作为获奖代表发言的李有思,以童年记忆中的八分钱洋芋粑开场,讲到文工团老知青教他嗩吶的往事时,这位年轻作家几度哽咽。“落叶归根不仅是个人命运,更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
几乎每一次颁奖仪式结束之后,《人民日报》都会进行专稿评论,所以对於大多数人来说都习以为常了。
但是李有思的名字,作为第一人又一次被小范围传播起来。
2
从这报告来看,《人民日报》擅长纪实,但是《北平日报》就不一样了。於佳佳写了一篇报告《歷史性会一一新老一代的交接!》
“在全国优秀中篇小说颁奖仪式上面,我们能看到这么一幕巴金双手给李有思颁奖,面带笑容,脸上都是期待。
结束之后的座谈会议上面,颇为器重的和李有思握手。
作为年轻一代的代表性人物,和二十世纪初的文坛最后的老人家,两人在会议上面的会,似乎是文坛有一段既具有歷意义的画面这是世纪初的文学和新生代文学的交匯和传承!”
比起来报告获奖,於佳佳抓住了两个画面。还特意配上了两张照片。
一时之间,这篇通俗一点,对於喜欢八卦的人民群眾来说,看到於佳佳的报告会更加感兴趣一不过唯有一点就是容易把李有思捧得太高,但是无良媒体不在意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