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另闢蹊径(6000字求订阅)
“塑编作坊?!”
“你是说,咱们村也要开机器做那塑编袋子了?”
“天爷呀,这是不是又要建一个工厂啊。”
“这个好啊,適合我们这些大老爷们干,太好了。”
围观的村民马上激动起来。
对於有些年纪的人来说,种田之余能在村里找到一份有固定收入的活计,是大多数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一时间,大家全都聚焦在陈光明身上。
陈光明看著乡亲们的激动,脸上也露出笑容。
他让大家都先散了做自己的活去。
隨后,他把用得到的人都叫到厂里办公室开会。
他挥手压了压办公室里的议论声,“机器是有了,但咱们还没启动呢,这只是第一步。”
“机器要修好、要试车、工人要学,最关键的是原料。”
“做袋子用的塑料颗粒,现在市面上价格被麻步镇那帮人抬得老高,咱们建自己的作坊,就得有咱们自己便宜又稳当的原料门路。
他话音未落,大姨父已经叼著菸袋锅子,稳稳地走到了前面,脸色沉著。
这两天他和余强马不停蹄,可不光是为了找设备。
“光明说得对,原料是最重要的。”大姨父磕了磕菸灰,“麻步那帮人卡脖子,咱们绕过去就是了!”
“老胡这边断了,原料市场被麻步那姓孙的捏得死死的,硬闯不行,”
“但我这两天托关係,把县里几个退休的老供销、还在跑的运输司机都授了一遍,还真摸到了一条路子。”
所有人的精神立刻绷紧了,包括陈光明。
余安更是眼睛发亮,竖起了耳朵。
“昆阳!”大姨父吐出了关键的地名,“昆阳那边,去年底开了个塑料颗粒加工厂,是个新厂子。”
“他们原料进得足,產能不小,但麻步这帮人手段狠,联合了几个大买家压价,也排挤他们这个新厂子。”
“结果昆阳那边库房压了不少货,周转不灵,正发愁销路,厂长叫马兴国,我就找上门去了。”
“压价?愁销路?”陈光明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的关键点,“他们的原料规格怎么样?跟现在市面上的比。”
“我问了!”
“跟咱们做袋子的通用料一样,甚至他们还產一种稍次的副牌料,颗粒均匀度差一点点,做袋子完全能用,不影响强度,关键成本还能低不少。”
陈光明脑子里飞速计算。
这正是突破麻步原料封锁的天赐良机!
“好。”陈光明当即拍板。
“姨父,这条路子肯定得立刻走通,你那位兄弟的关係够硬吗?能直接搭上那个马厂长?”
大姨父自信地笑了笑:“我下午就去平阳县,亲自登门找我那老兄弟,让他赶紧写封信或者带个话给昆阳的马厂长!”
“介绍信我找村长开,盖村里的章,代表咱们三家村的塑编作坊去谈,肯定把这件事给谈成了。”
陈光明点点头,“就这么办,姨父,您辛苦一趟,直接带点诚意过去。”
他转头看向会计,“准备一份——不,两份厚礼,一份给平阳那位牵线的老兄弟,一份带著去昆阳见马厂长,菸酒咱们还存了些,红包也预备好,余强哥,你跟我姨父一起去,路上照应著。”
他又叮嘱道:“姨父,见到马厂长,就明確告诉他几点。”
“第一,我们是正经要长期买货,用量只会越来越大。”
“第二,我们不通过中间商,直接厂对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第三,我们愿意用现金支付,特別是这第三条,现在他们被压款压得难受,现金对他们最有吸引力!”
大姨父郑重点头:“明白,现金的优势,这是咱们的长处,至於价格.”他看向陈光明。
陈光明果断道:“副牌料我们要大量,但主料也要稳定供应一些,质量起点保障。”
“目標就是比麻步控制下的市价低两成以上,具体多少,姨父您到了现场,隨机应变跟他磨!”
“底线是必须比胡胖子之前的拿货价便宜三成以上,他要敢犹豫,你就跟他说,我们有其他小作坊的应急货源顶著,不是非他不可,但他这批滯销的库存,放眼望去,现在除了我们,谁能给他这么大一笔救命的现金?”
“好,就是这个气势。”余强在一旁用力点头,“有现金有用量有诚意,不怕谈不下来。”
“安子!”
陈光明看向余安,“你带两个人,马上整理一下之前的製衣作坊,让那些老师傅和王师傅赶紧动起来。”
“清洗、检修咱们拉回来的机器,核心件坏了的列好单子,我准备钱买配件,原料一来,咱们机器就得马上转起来,一分钟都不能耽误!”
“是!”余安响亮应道。
隨著他的安排,大傢伙马上就忙碌起来。
村里面也积极配合著。
看著迅速行动起来的人群和轰隆开往村东头的拖拉机,陈光明紧绷的神经稍微鬆了一点。
他望向平阳县的方向,目光深沉。
时间一点点过去。
就在陈光明日夜兼程组织人手清理场地、王师傅带领著招来的两个懂些机械的老工人埋头拆卸清洗那三台锈跡斑斑的机器。
余安带著供销点的人到处验货收货稳住供应的当口,大姨父和余强风尘僕僕地从昆阳县赶回来了。
他们脸上带著疲惫,但眼睛里却非常明亮。
没顾上喝口水,大姨父就拉著陈光明走到一旁安静处,余强紧跟著。
大姨父从怀里掏出一张折得整整齐齐的纸,慎重地递给陈光明,声音压著,却透著激动:“光明,成了!”
陈光明深吸一口气,接过那张纸。
这是一份盖著昆阳前进塑料颗粒厂红色印章的供销合同,里面各个条款都是按照他的要求写的。
“现金支付,加上咱们承诺稳定的月度用量,还答应帮他消耗那批快成死货的副牌料,马厂长最后鬆口了。”
大姨父低声解释道,嘴角咧著笑,“他库房那批副牌料压在手里好几个月了。”
“麻步那帮人知道他有这货,故意压他主料价,还散布谣言说他副牌料不好,搞得他很被动。”
“咱们要现金拿货,还要的量不小,特別是肯用他的副牌料,解了他的燃眉之急,他当场就拍了板,这价格,比咱们预想的还要好一点!”
“姨父,你和强哥立大功了!”陈光明紧紧握住合同,脸上也都是笑容。
这份合同不仅意味著原料价格的巨大优势,更重要的是,它绕开了麻步那个如在喉的源头控制,建立起了一条直接、稳定且成本可控的供应链。
副牌料的独家优先权更是意外之喜,这將是他初期控制成本、积累资金的一张底牌。
“货什么时候能到?”
陈光明立刻追问最关键的问题“马厂长非常痛快!”余强插话道,脸上也满是喜色,“合同一签,他立马就安排装车了。”
“第一批货,主料三吨,副牌料五吨,我们叫的运输队,他们出运输费,最晚明天下午就能送到咱万全供销点,他要用最快的速度拿到我们的现金!”
运输队自然就是他们自己的车队,这里过一手还能多赚个运输费,这也是个不小的开销,省了一大笔钱。
“好。”
陈光明用力一挥拳,心中的石头落地了。
他转头对著正围著机器忙活的王师傅和村民们高声道:“王师傅,昆阳的原料,明天就到,大伙加把劲。”
“原料来了?”
“这么快!”
村民们爆发出欢呼声。
王师傅也抬起头,抹了把脸上的油污,眼中闪烁著技术工人的兴奋,“陈老板,你就放心吧!”
“有原料,这台机器就能吐出丝来,给我两天,最多三天,保准让它先动起来!
陈光明笑著应是。
有了设备,有了廉价且稳定的原料渠道,三家村的塑编作坊,也能开起来了。
到时候这边直接稳定供货,成本还能省下来不少。
利润自然就更可观了。
但是第二天,原本应该到的拖拉机没有回来。
拖拉机迟迟未归的消息,像阴云一样笼罩在三家村的临时作坊工地上,陈光明眉头也了起来按原计划,车队昨天傍晚就该到了,如今已是第二天上午,却仍查无音信。
他表面依旧沉稳,但心中已飞速盘算著各种可能。
是路上拋锚?
还是车辆调度出了岔子?
又或者是—遇上了更麻烦的事?
毕竟这边的货,一直都被麻布那边压著,
在运货的途中使绊子是完全有可能的。
“光明哥,要不要我开拖拉机去迎迎看?”余安同样心急,凑近低声问道。
陈光明还没答话,就见村口一阵骚动,
那熟悉的拖拉机轰鸣声终於由远及近,几辆满载著鼓鼓麻袋的拖拉机,裹挟著路上的尘土,驶进了村子。
车队头车的驾驶座上,余强和大姨父神色紧绷,而押车回来的几个后生,脸上都带著显而易见的愤和疲惫。
车刚停稳,余强就跳了下来,步伐又快又重地走向陈光明,语气带著压抑不住的火气,“光明,总算回来了,你那杯的,路上真叫不太平!”
“怎么回事?慢慢说。”
陈光明的心沉了一下,预感成真。
大姨父在一旁嘆了口气,接过话头:“原本顺顺利利,过了清水岔口,路就开始刁钻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