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坐地起价(6000字)
第二天。
陈光明很晚才起来。
昨天喝的確实狠了点,他夜里还吐了一遍。
幸好睡一觉就缓过来了。
起来之后,他没有急著去市里,先忙起来这边的事情,像是塑编生意等,都需要好好查看一下。
还有衣服店。
大姨父已经看好了衣服店的位置。
陈光明前段时间就把店铺买下来了。
现在,製衣厂开起来了,產量提升了很多,现在他又搞定了刘科长,应该能买不少缝纫机回去。
產量解决了,销路方面自然也要跟上才行。
听完大姨父说的那些信息,陈光明满意的点点头。
这里有大姨父在,他放心。
余安今天也刚好回来送编织袋,陈光明就问了打听到的消息,余安就拍著胸膛表示没问题。
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
三天之后。
陈光明与余强稍作休整,便按约定日期赶往市里。
望著越来越密集的厂房烟肉,余强难掩激动:“光明哥,这市里的大厂看著真气派,跟咱村可不一样。”
“如果家里的製衣厂,能跟这个一样大就好了。”
陈光明点点头,脸上也带著笑意,“放心吧,以后肯定能够看到的,而且不会让你等太久。”
他信心满满。
马上就要到八四年了,市场將完全开放。
“还是先办好眼前的事情。”陈光明道。
“有刘科长的关係,肯定稳。”
陈光明听了却是摇摇头。
前世国营厂的经歷让他明白,刘科长一句话只是叩开了门,门后的路还得靠自己走。
“稳不稳,得看具体办事的人,待会儿见了那位王同志,少说话,多观察,看我眼色行事。”
几番打听,两人终於找到了市国营第一设备厂那栋略显陈旧的办公小楼。
门卫盘问半响,才慢悠悠指了供销科的方向。
供销科里人声嘈杂,电话铃声此起彼伏,
陈光明一眼扫过去,找到了刘科长提到的那个掛著王爱国名字牌的办公桌。
桌后坐著个三十岁左右的青年,穿著工人蓝制服,正叼著烟,有一搭没一搭地翻看著桌上的一份报纸,眼皮都没抬一下。
陈光明上前几步,脸上堆起笑容:“王同志?您好,打扰您了,我们是陈光明,刘科长让我们今天来找您谈谈缝纫机的事。”
王爱国慢悠悠抬起头,吐出一口烟圈,上下打量了陈光明和余强一番,目光里带著一种毫不掩饰的审视。
他拖长了腔调:“你就是陈光明?”
隨后他拿起桌上一个茶杯,慢条斯理地喝了一口,这才指了指旁边的凳子,“刘科长是跟我打过招呼,坐吧,等会儿,我这还有事。”
陈光明和余强依言坐下。
这一等,就是半个多小时。
王爱国处理了一份文件,接了两个不痛不痒的电话,又跟隔壁桌的同事聊了几句閒话,仿佛完全忘了桌子对面还坐著两个人。
余强有些坐不住了,屁股在硬木凳子上挪来挪去。
陈光明脸上表情不变,只是眼神深处那缕沉稳的光,变得更加锐利,他安静地观察著科室內人来人往的节奏和这个王同志说话的腔调。
终於,王爱国仿佛才想起他们,掐灭了菸头,懒洋洋地拉开抽屉,拿出几张表格和一个红印盒。
“刘科长是说了。”他眼皮查拉著,“你们办厂,要扶持,不容易,嗯—我们厂確实是有缝纫机的计划。”
陈光明刚想接口,王爱国自顾自地继续说,用铅笔在表格上隨意点著:“你们要多少台来著?
刘科长电话里也没说清楚。”
“王同志,我们需求比较大,首批能有个五十台就最好,主要是上海牌或同类型的”陈光明立刻回应。
“五十台?!”王爱国猛地抬头,“哎呀,陈同志,你这是开玩笑了,你是知道现在是什么行情的。”
“原料紧张,生產计划都排满了,其他订单也都在等著要,哪能一下子给你批五十台?”
“新机器產能就那么点,按计划分配都紧巴巴的,你这么大的量,不好办,很不好办。”他拿起茶杯,又呷了一口,眼晴瞟著窗外。
陈光明心头一沉,这不好办三个字,就是最典型的开场白,他前世太熟悉了。
他脸上的笑容更诚恳了些,“王同志,您看,我们確实是等著机器救命,村里几百口人眼巴巴盼著开工。”
“刘科长也说我们模式好,能带动就业,您看能不能想想办法,通融一下?价钱上,我们肯定按规矩来,该多少是多少。”
“价钱?呵。”王爱国嘴角撇了撇。
他放下茶杯,身体稍微前倾,声音压低了一点,“陈同志,不是我说你,现在这个形势下,光是按牌价走,那—怕是得排到猴年马月去嘍。”
他停顿了一下,观察陈光明的反应。
陈光明立刻捕捉到了这层暗示,很上道地接话,“王同志,您指点一下?”
“只要能儘快拿到机器,该打点的费用,我们明白的,刘科长说您办事最稳妥,我们全听您安排。”
同时,他看了眼余强。
余强立刻会意,手在口袋里摸索著准备好的香菸。
王爱国看到余强掏烟的动作,脸上的表情缓和了一些,知道眼前的人上道,难怪能走通刘科长的关係。
他咳嗽一声,正色道:“打点什么的不敢说,这也是违反纪律的嘛!”
“不过嘛,厂里现在確实有批內部调配的指標,快是快一些,就是这个成本嘛,確实比牌价要高一点,没办法啊,你也知道,厂子运转方方面面都需要协调———“
这高一点是多少?
陈光明心里冷笑,面上却已经都是笑容。
“明白,明白,王同志您也不容易,那您看,这高一点是——高多少?只要在合理范围內,我们能接受。”
王爱国伸出五根手指头,慢悠悠地说:“单台啊,加这个数。”
陈光明瞳孔一缩。
对方报的牌价基础上,单台加价五十块!
这简直是狮子大开口。
余强在旁边倒吸一口冷气,强忍著没表露表情。
“王同志,这.五十块是不是—”
陈光明面露难色。
五十台就凭空多出二千五块。
这足够在村里建两间结实的砖瓦房了。
这哪里是扶持乡镇企业?
而且,他是打算先拿五十台,之后还要更多。
“嫌高?”王爱国笑一声,身子往后一靠,又恢復了那副懒洋洋的样子,拿起笔开始翻另一份文件,“那就只能排队慢慢等了,反正计划表都在这呢,你自己看,最快也得排到三个月后。”
陈光明强压著火气。
他的新厂房的订单也根本等不起!
就在气氛有些僵持时,王爱国仿佛才想起什么重要的事情,啪的一下合上手里的文件,拍了下脑门:“哦,对了,差点忘了重要的事儿。”
他拉开另一个抽屉,在里面翻了翻,拿出几张泛黄的纸张,拍在陈光明面前。
“你看啊,陈同志,不是我不想帮你儘快解决,现在计划內的新机器供应確实紧张得很。”
隨后他话锋一转,“不过呢,厂领导为了盘活库存,支持地方建设,特批了一批打包方案,这可是解决你燃眉之急的好机会啊!”
他手指点著那张纸,上面清晰地列著几款机器的型號和数量,“你们村办厂刚起步,设备配套很重要嘛!”
王爱国將那张泛黄的清单推到陈光明眼前,“厂里仓库压著一批老设备,有十五台jn1-1型工业平缝机。”
“虽然是老型號,但当年是军工品质,皮实耐造。”
他压低声音,带著几分推销滯销品的急切:“还有配套的五台二手老式锁边机和三台裁剪台。
“这些老旧资產要打包处理,你如果能整批吃下,那五十台新上海牌,我按牌价给你批。”
陈光明眸子微闪。
jn1-1工业平缝机,性能確实还不错,耐用性极佳,適合大批量基础款服装,
这些配套,作坊確实也缺。
五台锁边机是现在作坊急需但难买的设备、三台裁剪台则提升裁剪效率,解放人工,怎能看都不亏。
而且,成本优势巨大。
新机仅小幅加价,老旧设备近乎白送。
陈光明的內心盘算。
新机补充后,新厂一期產能接近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