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送上门的机会(6000字,求订阅)
“曹主任!”
没多久,陈村长也赶了过来,
他连忙上前握手,“欢迎您来视察工作啊!”
“什么视察,我是来开眼界的!”
曹主任笑著说,“你们三家村这回真是干了件大事。”
“哪里哪里,都是光明带著大傢伙儿干出来的!”
陈村长笑呵呵地指向陈光明,“曹主任您是知道光明的本事的,眼光长远,做事魄力大!村里肯定全力支持。”
曹主任听了也笑著点头。
陈光明適时道:“曹主任,咱们进去看看?”
“好!走走走!”曹主任早已迫不及待。
在陈光明、陈村长等人的陪同下,迈步走进了亮的製衣厂內。
刚一进入车间,那整齐林立的缝纫机群、机器运转时发出的低沉喻鸣声、忙碌而有条不紊的操作身影、开阔有序的空间布局映入眼中。
曹主任脸上的惊讶就更甚了。
看著那正在高速运转的上海牌缝纫机,脸上的惊讶和讚嘆怎么也收不住。
“这地比城里那些老国营厂的车间也不差了!”
曹主任边走边看边感嘆,“这机器·—这么多?你从哪儿一下子弄来这么多好机器?”
“都是从其他厂里买的二手淘汰机器。”陈光明解释道:“都重新收拾过了,还都能用。”
“这確实是个好法子。”
曹主任点点头,压低了些声音对陈光明和陈村长道:
“说实话,来之前我心里还有点嘀咕,这么大规模,政策上会不会有啥风头?”
“现在亲眼看见了,我这心彻底放肚子里了!”
“带动全村就业致富,地也是按政策正经批的,这不就是上面现在鼓励的发展路子嘛!”
说到这,曹主任脸上似乎在放光,“这就是咱乡里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样板啊。”
“等乡里开会,我一定大力宣传推广。”
“光明,你得好好总结总结,这经验太宝贵了!”
“让其他村也学著点,都能富起来,就能在县里开会匯报咱乡工作了!”
曹主任的兴奋溢於言表。
他仿佛已经看到自己匯报上去后,乡领导讚许的目光和兄弟乡镇羡慕的眼神。
这个建在荒坡上的光明製衣厂,在他眼里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私人厂子,而是他推动乡村经济变革的招牌。
“曹主任您太抬举我们了。”陈光明脸上掛著笑容,连连摆手,“都是赶上政策好,村里人肯干,再加上您和乡里一直以来的支持,才摸著石头过河,侥倖弄出了点小动静。”
他嘴上应付著曹主任的讚赏,心思却像一架高速运转的算盘,里啪啦地拨动起来。
推广?
学习?
这简直是送到嘴边的东风!
曹主任兴奋的话语在他听来,无异於机会送上门。
这意味著光明製衣厂的成功模式得到了官方层面的认可和背书!
这层保护色,比他之前任何手段都更厚实、更安全。
有了乡里甚至县里的认可,他这私人企业的名头就有了集体发展的护身符,规模再大,政策风险也低得多。
“让其他村也学著点。”
这句话更是妙极了!
陈光明的思路一下子活泛开来別的村要学,学什么?
无非是办厂、掛靠、解决就业、集体致富。
可土地、资金、技术、尤其是销路,哪里是那么容易搞定的?
那些村子就算拿到一点启动资金,没有成熟的供销渠道和品牌影响力,货卖给谁?
陈光明內心的小算盘立刻打起来。
或许能进行联合经营或委託加工的模式,
由光明製衣厂提供品牌、订单、部分核心设备和技术指导,让其他村利用閒置土地或厂房和劳动力进行加工生產。
这样既响应了曹主任提出的推广和带动的要求,解决了其他村土地、劳动力问题,又能將光明厂急剧扩张的產能分散出去。
最关键的是,所有成品的销售和利润分配权牢牢掌握在他手中!
最后,也能通过集体入股,引导那些被吸引、手头有些土地或閒置资產的村庄,將资源折算入股光明製衣厂。
这样既能快速吸纳更多村集体的资源为己所用,又能让这些村子分享持续的收益分红,绝对互惠互利。
最后,曹主任的政绩需求就是最大的推力!
陈光明敏锐地意识到,只要他能配合曹主任把推广学习的工作做出彩,让曹主任在县里露脸、
加分,那么曹主任必然会在土地、政策审批、甚至可能的低息贷款或原材料供应方面,给予他更大的迴旋余地和倾斜。
这完全是一场双贏的交易,曹主任得到政绩和匯报的资本,他则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政策绿灯。
想到这里,陈光明脸上的笑容更盛了几分。
“曹主任说的对,能让咱乡更多乡亲一起富起来,那才是真的好。”
“我这两天正好也在琢磨,咱们光明製衣厂虽然才刚起步,但订单確实在涨,厂力还很紧缺。
“要是附近有信得过的村子也想办点实业,又愁没经验没销路,咱们可以好好谈谈合作的模式嘛。”
他顿了顿,观察著曹主任的反应,见到曹主任露出感兴趣的表情,才继续道:“比如咱们提供布料和技术,他们负责缝纫加工,按件计酬,这样风险小,上手也快。”
“或者更深入点的合作,等咱们厂再大些,步子再稳些,总归有办法让大家都沾上光,一起把厂子做好,到时您去县里开会匯报,成绩也更扎实不是?”
这番话既完全顺著曹主任的思路,又不动声色地將潜在的竞爭者转化为了可能的合作伙伴或加工点,把核心的销售渠道和品牌效应都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
陈光明在心里已然织成了一张网,一张借官方东风扩张版图,化挑战为助力的无形之网。
他只等曹主任点头,这盘棋就活了。
曹主任听了,认真的思索起来,眼睛更亮了,用力一拍陈光明的肩膀,“好,光明,就数你小子脑子活络,这个合作模式的想法好,具体怎么操作,你儘快拿个方案出来,我大力支持,咱们乡里开个协调会都行!”
看著曹主任兴奋的模样,陈光明心中微微一笑,这步棋算是落下了,只是想要实现还需要慢慢来。
等留了曹主任吃了午饭后,陈光明把人送了回去,隨后他又继续忙起製衣厂的事情。
现在制表厂才刚刚开工,需要忙的事情还很多。
时间一点点过去。
机器的嗡鸣声渐渐稀疏,工厂的第一天下工了。
陈光明和林雨溪並肩站在车间门口,目送著脸上带著的兴奋的婶子和姑娘们涌出大门。
等工人都走光了,偌大的车间安静下来。
林雨溪抱著孩子,轻舒一口气:“总算安顿下来了,周师傅带人把院墙最后那一段也砌好了,
大门今晚就能装锁,爹带著运输队的人在收拾工具房那边堆的边角料呢。”
“嗯。”陈光明应著,眼光扫过整洁但空旷许多的车间,“地方大是大了,但还是得赶紧多弄些缝纫机回来填满它才行。”
他接过儿子,用下巴上新冒出的胡茬轻轻蹭著小团团肉乎乎的脸蛋,惹得孩子咯咯直笑。
小傢伙伸出小手,果然又好奇地揪向爸爸的下巴。
“还揪,小淘气!”陈光明假装吃痛地皱眉,把小团团逗得笑得更欢。
林雨溪在一旁看著父子俩闹腾,脸上也绽开温柔的笑意。
她从隨身的布包里掏出一个小本子:“今天陈明勇家的大哥媳妇想进厂,托我递个话,听说明勇他娘又有点咳嗽了,想给家里添个进项。”
陈光明一边逗儿子一边说:“让她来吧,按规矩考手艺,过关就收,手艺不行就先跟著学,反正现在地方宽裕,明勇娘那身子骨,是该多抓点药养养。”
村里哪家哪户有点难处,他这个做领头人的都或多或少得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