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不可腐蚀者
草!
马克西米连不就是先前自己招录的那位不可腐蚀者吗。
夏林瞳孔一震,猛盯过去。
和他曾经在一些杂书中偶然记下的外貌描写一致:这位罗伯斯先生有著瘦削的身材,穿了一件朴素的灰大衣。
只是此刻的面孔太过年轻,眼睛里跳动著好奇,完全没有后世记录中那种镇静到冷漠的气质。
虽然外貌很相似,但看起来他还並不是后世那位操纵雷霆的冷漠而坚定的人。
但夏林依旧判断眼前的先生,就是他曾经从书中看到的人:
事实上,任何人,哪怕是一位伟人也是经歷无数事情后被阅歷所塑造的。
面前的罗伯斯可不是从一开始就是那位冷酷到“无情”的不可腐蚀者:根据夏林看的那些杂书,眼前人出身富裕,很早就开始对普通民眾抱以同情。
时常拿自己的钱接济平民,甚至因此只留有一件大衣,这件大衣在后面那场风暴与雷霆的革命中甚至一度成为代表革命清廉者的象徵(但实际上,出身富贵,身份又是律师的罗伯斯怎么会只有一件衣服,其实是同一款式的多套极简约大衣。)。
虽然杂书中也记载真相和传言有出入,但也可以看出在启蒙运动影响下罗老师的思想很早就变得开明一一可受限於阅歷与当时社会风潮,罗老师当时思想固然算得上先进,但还是有稚嫩的点初入大学时,他甚至还对一手缔造卡佩乱相的波旁家族起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带著莫大热情写了一份颂歌,虽然后面亲眼见证王国从律法定製到司法的彻底黑暗后,他立刻將这种念头拋开,但这年少时的“黑歷史”足够证明罗伯斯庇尔的思想是不断变化发展著的。
所以一一眼前比记录中多几分柔和的人就是那位革命象徵之一。
亲眼见到这时代的重要角色,夏林总算开始感到巴黎並不是只有名利场与无数宴会间的勾心斗角,这儿还是影响人类的许多革命发源之地。
而现在,他就站在巴黎,就在这生机勃勃之处即將迎来一场前所未有巨大风暴之前站在巴黎。
情难自禁的感到兴奋,夏林立刻伸出手:“我知道你,你就是苏弗尔军校名录中的罗老师吧。
“是的,科佩尼克將军。我就是马克西米连·罗伯斯庇尔。”
站在夏林面前的黑大衣男人下意识的立刻应到,他也学著夏林样子开始伸出手,可马上就迟疑的悬在半空:
这是个什么礼节?
因为小时候的经歷,罗伯斯庇尔其实对各种贵族礼仪也颇了解:
他的全名其实叫:马克西米连·马里·伊西多尔·德·罗伯斯庇尔。
但名字中虽然有中间名“德”,他却並非出身贵族。在十八世纪的卡佩,因为取名缀姓的放鬆,有许多崛起新贵喜欢给让自己的姓名向著贵族靠拢。
出身律师世家的罗伯斯的祖父、父亲都是这种人。是以,罗伯斯明明不是贵族,但还是不得不使用这个他並不喜欢的德”字符。
而既然他的家庭都会在中间名上做手脚了,又怎么会不进行礼仪的训导呢?自小以来,罗伯斯脑子里被填塞了无数让他极反感的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