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南方乱局 举荐安昕
房地產不只是房子。
长安坊的建设,既是磨链建设局的工程队的建设经验,也是为了赚一笔快钱,同时將长安坊打造成一个样板区。
那些坐拥大量银子的人和家族,只要看到房產能赚大钱,自然闻著味儿就来了。而东阳府周边的荒地,其產权可是东阳官府的!
届时,就可以卖土地了。
而安昕对於土地的炒作空间,可太明白了!
有钱就有兵,有兵就有权。
盛世之良臣,乱世之军阀,即便安昕现在没有找到脱离朝廷而自立的方法,也不妨碍他赚钱养兵,在接下来的乱世中保持一定的自主性。
“什么?一居室的没有了?那怎么办?”
一声高亢的惊呼打断了安昕的思考。
他朝著一个正在导台諮询的青年人看去,就见他拍著桌子,激动的喊:“你们那边的二期不是还在盖著房子么,为什么不卖!”
“卖,但是那边要到明年中旬才能盖好交房!”
牙人回应道:“客官著急住房,不如先买一期的二居室,房子大还宽,,“你这话说的,我有钱还不知道买大的么!我不著急,我能借住在同乡会馆,等明年盖好再搬进去!”
青年打断了牙人的话,坚持要一居室。
“那客官跟我到这边来签个房契吧。”
牙人说著,带著青年朝著另一边的柜檯去签房契去了。
安昕靠近看了一下,房契都是统一印製的,上面比普通宅院房契还要更正规一些,有著一些条款在上面,但同样是在最下面签字、画押。
“客官以后在东阳府生活,最好还是把银票换成青云钱庄的票证。青云钱庄的票证,从当一文到当一百两数额的都有,只要在我们东阳府消费,各处店铺、商贩都认,比您大通钱庄的银票要方便的多。”
牙人写好房號,等青年签字画押,收到对方给的大通钱庄银票,有些嫌弃的仔细验了一下,又嘱咐说道。
“嗯。”
青年应了一声。
“跟我走吧,咱们去一趟龙山县衙,做一下认证。”
牙人说道。
“好。”
青年闻言笑了笑。
官府总归拥有著公信力,能去官府做认证,签订“红契”就多一些保障。
“咱们也走吧。”
安昕带著张良一起走出了售楼处。
溜达著朝工地走去。
二期也在如火如茶的建著。
工地看著繁忙,凌乱,竹子扎的脚手架上堆放砖块,隨著工人在上面走动哎呀摇晃。
底下小工推著独轮车,在工地之中穿梭,把砖块、水泥、砂石送到各处。
一二层的砖块全靠底下人扔,三四层则开始用上了滑轮组,將东西吊装上去。
什么安全帽、安全绳都没有,条件就是这么个条件,安昕也无法苛求什么。但觉得,安全操作手册可以先让建设局出一版,省的以后再亡羊补牢。
再在墙上刷几个“安安全全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之类的標语,起个警示作用。
安昕带著张良在工地外围转了一圈,发现不少供货商、购房者也钻进工地里去瞧,也没人拦著,这也是个问题。
安昕提出的几个问题,张良將这些问题,都记录下来。回去完善升华一下,抽象成系统性的理论,就可以覆盖包括军械局、青云商號乃至整个东阳府各行各业所有公私生產单位的安全理论,他们再根据理论进行因地制宜的细化,就可以作为安全指导。
整个长安坊,按照规划,一期五十栋楼,总共规划了二十期。
因为只有四层层高,只要有著老师傅进行指导,再对外大量招临时工根本不缺人手。
受到制约的就是水泥、钢筋和红砖的產量。
好在,市场是有自发调节能力的。
很多人都看到了这里能赚到钱,不少人过来参观,目光投向了房地產的上游產业,並著手建砖窑烧砖。
安昕就看到一个操著南京那边口音的中年人,正在工地外围转悠著,到处打听从哪里能够买到水泥的配方,又到处碰壁。
“老哥是南京人?”
安昕走到垂头丧气蹲在路边的中年人跟前,开口问道。
中年人抬头警了一眼,看到安昕身上穿的交领绸衣,连忙站起来拱手道:“阁下是读书人?”
“我叫安昕,是个读书人。”
安昕招呼中年人来到旁边的一辆送水的双轮车上坐下:“老哥贵姓?我见老哥到处打听水泥的配方。”
“在下汤望,南京人士。虽知冒然打听人家的配方是大忌,但自从来到东阳府,见到那神奇的水泥路以后,在下对於水泥就非常好奇,再看到水泥还能用来盖房、刷灰、铺地,就觉得这水泥肯定非常有前途!
所以才想著有没有机会可以高价购买到配方。”
汤望现在,显然对於此事並不抱以希望了:“如果买不到水泥配方,在下打算去城外开一间砖窑,我听说城外吴家堡有生產红砖的技术,可以去碰碰运气。
“水泥厂是青云商行的,如果你要生產水泥,可以去城里的青云商行总部去碰碰运气安昕和汤望说道。
水泥配方很珍贵,放在一般家族的手里,是可以当做传家宝的东西。
但对於安昕来说却並非如此,他並非商贾,也非士绅。
他是朝廷的官员,同时,虽然他对外不会承认,但也是实际上的地方“军阀”。
对他来说,能有民间的钱投入进来,去生產水泥,就可以放开竞爭,扩大生產,大幅提高水泥的生產效率和產量,减少水泥的紧缺性,制约修路、建筑的桔也会少一些。
而且,这样的商人越多,官府能收到的商税也会更多。
“多谢安相公提醒!在下这就去试一试!”
汤望闻言,站起来对著安昕恭敬行了一礼,然后告辞离开。
安昕看著他匆匆的背影,觉得东阳府的营商环境似乎即將兴盛起来了。
“我们也回吧。”
安昕返回內城。
在城门口的时候,又碰到了长安坊的那个报童。
隨手买了一份报纸。
坐在僱佣的一辆驴车上,安昕快速看了一遍。
“余家军瀘州大胜。”
看完这一篇文章,安昕嘴角不由一撇。
瀘州不是圣火教这一阶段的主要战略目標,也与圣火教的统治核心距离较远。
且铁瀘州天下雄城,圣火教教匪围困良久亦未能攻下。
而兵临城下的,其实是圣火教信民所组成的农民军而已,没有什么战斗力,別说三万人,就算是十万人,被余家军三千具甲骑兵一衝也被衝散了!
等余家军再往前推进,打到太平府,估计就要碰壁。
虽然余家军精锐之师,但毕竟人数不过八千,其余四万余部队打个顺风仗还行,真到打硬仗的时候,立即就会掉链子。
如果遇到圣火教的护教圣军守城,估计就要陷入到江南的泥潭中去了。
而圣火教真正的精锐,如今一大半正带著十五万信民军围困南京城呢。
不过,周长三十多公里的南京城墙,没有个二三十万士兵,想要完全围起来想也不要想。
再加上城外宽阔的护城河,短时间內南京与外界的联繫都不会中断。
但如果干等著圣火教的精锐和大量核心信徒朝著南京继续围拢,南京城早晚都要被真正围困起来。
又看了那些所谓“先生”们所写的文章,先不说水平如何,信息来源都堪忧,没有什么实际参考价值,但他们所提出的官兵速胜论,对於稳定东阳目前的人心和米粮价格有些效果,从这一点看,也不失为“好文章”。
“这两期的报纸,销量大幅增加。”
见安昕放下报纸后,张良说道。
“这些过江的南人,大部分家庭优渥,识字率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