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最新地址:www.2shuqu.com
书趣阁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 第518章 ,徐绍的学院生活

第518章 ,徐绍的学院生活

宋师,听我一句劝,您那本《天工开物》不是快要完稿了吗?

还是赶紧拿去出版吧,赚些版税,好歹能继续支撑您的研究。指望靠这车吸引投资,怕是难了。”

原本围着车头查找故障的宋应星,听到“出版”二字,眼睛猛地一亮道:“对啊!出版!版税!你小子这话倒是提醒我了!有了版税收入,就能买更好的材料,请更熟练的工匠。”他立刻重燃斗志,也顾不上修车了,开始喃喃自语地盘算着如何加快书稿的修订速度。

徐绍几人告别了宋应星,总算在培训课正式开始前,走进了各自负责的教室。

徐绍所在的这间教室,气氛有些特殊。下面坐着的并非年轻的学子,而是几十个三十岁、面色黝黑的中年汉子。他们穿着统一的,整洁的光报制服,所有人的脸上都带着一股傲气。

随着民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大家对信息量的需求越来越多,对时间的要求也越来越短,许多商社管理着几十家作坊,而且这作坊还遍布各个城市,对通信的需求极其大。

光报产业有力的满足了这些人的需求,发一个光报在能在一个时辰内把消息传递到上千里之外,京城的信息也可在半日内传递到南方的广州。

所以这套系统受到民朝商贾的热烈欢迎,一字5角钱,也挡不住他们的需求,光报成为了整个大同社最赚钱的产业之一。

而各个节点的十几万光报员,成为了整个民朝最高薪的蓝领工人之一,这份高收入,高地位给了他们自信。

不过来到这里的员工,眼神里带着几分对未来的焦虑。社里正在全力建设第一条连接京城与天津卫的“有线电报”实验线路。

这小道消息早已经传遍了光报圈子,据说这电报就是用来取代他们光报的,电报系统需求的人更少,传递信息更快,他们当中有很多人要被分流到其他岗位去了。

这些光报员工肯定不想离开,这福利待遇好的光报系统,幸运的是,电报系统与光报在“编码”和“快速识别信号”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因此,大同社决定对他们进行集中培训,使之转型为新一代的电报发报员,所有人都知道这次培训可能会决定他们未来的命运,这些老学员都听的极其认真。

徐绍走到讲台前,深吸一口气,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两个简单的符号:“·”和“—”。他转身面向台下那些专注的目光,努力让自己的声音显得沉稳:“诸位师傅,今日我们开始学习‘电码’最基础的原理。大家不必将其想得过于玄奥,其根本,与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阴阳’之理,颇有相通之处。”

他用粉笔敲了敲黑板上的点划:“在我们这电报系统里,电流通过,线路联通,代表的便是‘阳’;电流中断,线路断开,代表的便是‘阴’。诸位想想,是不是与我们光报的‘亮’与‘灭’,‘旗扬’与‘旗落’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个类比让台下不少老发报员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紧绷的气氛缓和了些。

徐绍继续讲解:“正是这‘阴’与‘阳’——也就是‘通电’与‘断电’的不断变化、组合,按照特定的规则,就能演变出千变万化的形态,对应不同的字、数字乃至标点!这便是电码的根本。我们今天,就先从最基础的八个笔画对应的电码。”

与此同时,在相邻的几间教室里,李旭、夏完淳和小约翰也面对着类似的人群,这些曾经的“光报员”们听得极其认真,手中的笔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记录着。

对着几十号精力旺盛的成年学员讲解了一个上午,饶是徐绍几人年轻力壮,也感到有些口干舌燥,精神疲惫。

午休时在食堂匆匆用过午饭,四人径直来到了学院边缘区域的一排低矮平房前。

这里是由旧仓库改造的“学生自主课题实验室”。墨子学院鼓励学生学以致用,进行探索性研究。

任何学生只要有明确的想法和初步方案,都可以向学院提交课题申请,一旦审核通过,学院便会为其分配一间小型实验室,并提供基础的器材和材料支持。

徐绍他们小组在一个月前提交的关于“声波记录与重现装置”的课题申请获得了批准,成功申请到了这间编号“丙七号”的实验室。

一走进实验室,关上门,四人之前或懒散、或严肃、或平和的神情瞬间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专注甚至带着些许狂热的科研状态。徐绍更是像换了个人,眼神锐利,动作麻利,再无半分早晨赖床时的纨绔模样。

“好了,闲话少说。”徐绍拍了拍手,走到实验台前,上面摆放着各种奇形怪状的零件:线圈、磁铁、刻针、振动膜、手柄、齿轮,还有几张薄薄的、暗褐色的圆形片材。

“上次我们用虫胶混合松香做的底盘,虽然能刻录,但质地太脆,播放几次就容易磨损,音质下降得厉害。这次,我们试试云南弄来的那种树胶!”

四人立刻分工合作,展现出良好的默契,夏完淳负责将软化后的树胶在模具中压制成光滑平整的圆形唱片底盘,并对边缘进行精细修整。

小约翰负责打下手,按照指令递送工具、调配辅助材料,并记录实验步骤。

李旭则站到了一个连接着刻针和振动膜的喇叭状收声器前,清了清嗓子。

徐绍负责核心部分——操控那台他们自行设计组装的、带有精密丝杠和飞轮的刻录机。

“准备好了吗?”徐绍看向李旭。

李旭点点头,深吸一口气,对着收声器,用他所能达到的最清晰、最稳定的声音唱道:“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香两岸——。”

与此同时,徐绍匀速摇动手柄,通过齿轮组带动刻录机上的树胶唱片缓缓旋转。声音通过收声器引起振动膜片震动,带动与之连接的刻针,在旋转的唱片表面上刻下了一道深浅不一、连续不断的螺旋形纹路。整个实验室里,只有李旭的歌声、刻针划过胶片的细微“沙沙”声,以及齿轮转动的轻响。

一段简短的旋律录制完毕。徐绍小心地停下机器,取下那张已经刻满纹路的唱片。

“现在,试试成果!”徐绍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他将这张原版胶片放到另一台播放机器上。这台机器有一个可以落下的轻巧唱针,唱针另一端连接着一个巨大的黄铜喇叭。小约翰上前,用力拧紧了机器内部的发条蓄能装置。

徐绍将唱针轻轻放在唱片边缘的纹路起始处,然后松开了制动。

发条开始释放能量,带动唱片以与录制时相同的速度缓缓旋转。唱针沿着纹路轨迹振动,这些振动通过机械结构放大,传递到黄铜喇叭。

片刻的寂静后,一阵虽然略带沙哑、但清晰可辨的歌声从喇叭中传了出来:“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香两岸——。”

正是李旭刚才的声音!

成功了!

短暂的呆滞之后,巨大的狂喜瞬间淹没了四个年轻人!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徐绍第一个跳了起来,激动地挥舞着拳头。

“我的声音果然不差。”李旭激动的指着自己的嘴巴道。

夏完淳一向严肃的脸上也绽开了灿烂的笑容,用力拍着身旁小约翰的肩膀。

小约翰更是激动得用母语夹杂着汉语喊道:“上帝保佑!它真的记住了声音!”

实验室里充满了年轻人兴奋的欢呼声。徐绍好不容易平静下来,双眼放光地看着那台简陋的留声机,畅想道:“以后,用这个可以刻录乐曲,可以刻录名角的戏曲唱段,甚至可以刻录说书先生讲的《三国》、《水浒》!想什么时候听,就什么时候听,再也不用巴巴地赶到戏园子,担心去晚了没位置。”

李旭思考片刻道:“不算我们的研发成本,一台这样的留声机,成本大概10元,一个这样的黑胶唱片大概3角钱,这样一个留声机我们可以卖他30元,黑胶唱片卖他1元一张,只要卖出几十台,我们就可以回本,要是有几百台我们就发财了。”

夏完淳没好气道:“你们两人是不是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了,还发财,你们刚卖出去,庶务部就要找上门,依我看上交学院,让学院去制造。”

徐绍没好气道:“老爷子的好处没享受多少,限制倒是一大把,我们兄弟研发出来的机器凭什么上交,你父亲是外交官,没那么多限制,要不你做东家,我们做大匠。”

李旭马上道:“这样也太麻烦了,等一下夏叔叔回来,说不定会升到巡抚,到时候我们不白费功夫,还是让小约翰做东家。”

小约翰一脸无辜道:“做东家倒是无所谓,但我要回英格兰的,你们也跟我去英格兰?”

(本章完)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shuquge.com』
相邻小说: 红楼:朕贵为天子,开后宫怎么了 激情年代:开局成为七级工程师 超品炼丹师:从照顾师姐开始炼丹 模拟:身化烈焰后,青梅后悔终生 我成为权臣死遁后,皇上黑化了 斩神:开局执掌命运,加入假面 女尊:没有龙王命,偏有龙王病 庆余年之范家嫡长子 重生42血染逃荒路 大学生创业,这不是有手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