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於演员生態。
“演员们最好的戏在戏外,在摄影机拍不到的地方。”
俞妃鸿拍《石头的夏天》时是如此,高媛媛拍《坠落的审判》还是如此。
估计以后要是给她们什么別的戏演,也差不多。
-----------------
吃完杀青宴后,顾晨回家美美睡了一觉,准备一气睡到十二点呢。
结果第二天早上醒来,拍拍脑袋,去卫生间放完水,一看表才八点多。
觉得精神头很好的他也没再睡,洗漱完去楼下吃了早餐,就直奔北影厂。
到那的时候,曾建已经到了,在盯著设备,把这些天拍的胶片转磁。
见顾晨来,连忙站了起来跟他打招呼。
顾晨摆摆手:“你看你的设备就行,小心点氙灯。”
俩人就这么一个盯设备转磁,一个开始了对前半部电影的精剪。
“咚咚咚。”
“进。”
俩人都忙著,曾建是怕出现差错,不敢正眼去瞧,顾晨则不在乎谁来敲门。
他刚吃完饭就坐这剪片子,没怎么动不饿,谁来送午饭都无所谓,反正也不是她们自己做的,只要不是一起来还吵吵起来就行。
“顾导儿,忙著呢?”
来敲门的是北影厂的於东。
《石头的夏天》虽然是青影厂出品,但厂子里人少,负责全国发行多少有些力有不逮,所以在实操上向北影厂借调了几个人,韩三坪就把他和团队拨了过来。
前两天听说,於东受到韩三坪赏识,已经提了科长了。
满打满算,得到今年六月他才从北电管理系毕业两年,升职速度不可谓不快。
顾晨瞅了一眼,隨口说道:“剪片子呢,有事吗?”
“没啥事,就是想问一下曾哥,咱这边转磁设备还得用多久?”
“陈导儿拍的《风月》,做后期的时候发现出了点状况,补拍了几个镜头,想协调一下设备。”
他话音刚落,陈凯格那边就过来了,细看还能发现脑门周边有汗珠。
“呵呵,好久没见这屋子这么热闹了。”
顾晨跟他不熟,但《石头的夏天》首映礼人家也是来捧过场的,当下也很客气跟他打招呼。
“陈导儿,顾导儿,曾哥,厂长那边还找我有事,我就先回去了。”
“行,你忙去吧,”陈凯格看了看顾晨身后的crt大屏,惊讶道,“这就开始剪片子了?你手倒挺快啊。”
“昂,拍了一个多月,昨天刚杀青。”
“欲速则不达,还是精益求精些好。”
陈凯格这会儿倒是不急了,客套几句,表示了一下自己大导演的地位,又东拉拉,西扯扯,才说到正题。
《风月》转磁时,因氙灯老化,导致出来的成片偏品红。
陈凯格对色彩要求极高,觉得没法用,又恰好出现灵感,拉著张国容等演员补拍了一段,准备转磁后去香江进行调色。
顾晨盘算了一下电影节的时间:“现在才四月初,看来陈导这部又要奔坎城啊?”
陈凯格自信一笑,点点头:“確实是有这个打算。”
“但能不能得奖还不好说,得看评委会主席和评委们的意见。”
顾晨灵感爆棚的时候,最烦有人在他面前晃悠,更別提陈凯格还不像老田那样和善,总是以长辈的身份自居,聊他在坎城等电影节的往事。
还表示顾晨剪完片子如果质量尚可,可以给他介绍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艺术总监,看能否入围什么单元。
那股子高傲劲儿,差点让顾晨把“不用等评委意见了,你这片一个奖也没得,后面捧老婆拍的《和你在一起》,甚至连入围都没入围”懟他脸上。
他这性子,算是从小就有。
等到《霸王別姬》一拿金棕櫚,更是別提了。
拍电影之前,陈凯格和芦苇在什剎海时,经常请他喝老北京豆汁儿,而后畅谈天下,两人像一个战壕里的战友。
得金棕櫚奖第二年,芦苇到京城,陈凯格对他也很好,但亲近已不再。
派戴著白手套的女司机,开著加长版的凯迪拉克来接他。
这之后,两人也再没合作过。
因为芦苇认为陈凯格变了,对方说话的那个口气、语境,以大师自居的姿態,一下就把和他人的距离拉开了。
上次首映礼只是打个照面还好,这一聊十分钟,可算是让顾晨体会了一下,什么叫“以大师自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