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有些导演为了去海外电影节参展、得奖,在送审前会剪出来两个版本,一个送审,一个送展。
送展得不了奖就无吊所谓了,但要是得奖了,就会把这个版本卖掉。
送审的那个?国內你爱上不上!反正我版权都卖掉了,小几十万到近百万美刀已入帐,管你这的那的,有本事你就封禁我。
顾晨这片子,主要人物上,是一个京城老炮儿和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剧情上,没有体现多少社会阴暗面,价值观上,用江文的语气,得是“相当踏马正確”,不像《鬼子来了》《红高粱》《小武》等电影那么“灰暗”,送审后估计连修改意见都不会有,直接就给过了。
这天,顾晨跟老田、江文等剧组主创约好,老郑又喊了学院里的几位老师和主要领导,在学院放映厅一起观看了这部电影。
一般情况下,大家都是很忙的,別说导演系大二学生拍的“学生作业”,就是导演系研究生的毕业作品,也请不来这样的阵容。
但谁让顾晨不是一般的学生呢?
在校期间就拿坎城最佳短片奖的,在他们学校还是头一个!
而且,《石头的夏天》还是壮壮“监製”+摄影、江文主演,不少人都对这片子抱有了“很大”的期待——是个70左右作品,能冲一下蒙特娄国际电影节等不太知名的电影节,入围一些比较小的奖项就行。
但看片五分钟的时候,谢斐就眉头一皱,“这几乎没有摄影技巧啊……这是壮壮拍的吗?別就只是掛名吧?”
十五分钟后,躺在椅子上的谢飞稍稍定了神。
半小时后,他坐直了身子,仔细欣赏。
一小时四十分钟后,伴隨著《summer》的欢快曲调,电影正式结束。
同为第四代导演,谢飞和老郑是关係最好的,俩人在学校的时候是学长学弟,改开之后电影学院重新招生,俩人又一起被调了回去,还合作拍摄了《火娃》《嚮导》等电影。
但不像第五代导演里张一谋和陈凯格的“相爱相杀”,二十年来这俩人好的跟穿同一条裤子似的。
那边,老郑也长长鬆了口气。
他在青年电影製片厂和北电两个单位都有职务,这部《石头的夏天》两个单位还都有参与,顾晨还是他相当看好的学生,折腾这俩月,单位里没少有人明里暗里提意见,这要是砸了他老脸真没处搁去。
“幸好!不,这已经不是幸好还可以了,这是佳作!”
老郑放下茶杯,笑呵呵地看著他的同事们和学生们,越看心情越愉悦,就连前些天开会吃的苦都淡了一些。
“大家觉得怎么样?”
“来之前,我没抱多少期待,只觉得有70分就挺好的了,但现在看来,我是低估了我们顾大导演了。”老江湖谢飞率先开口,捧了顾晨一下,算是给这场內部观影会定个调子。
“哎呀,谢老师,你要这么说就折煞我了。”顾晨客套了一下。
“我並非说场面话,”谢飞沉吟了一下,说道,“这部电影剧情虽然简单,也不像老田过去的电影热衷於民族性和人生缺憾,但在技术上,比他,比我们这些人初出茅庐时都要好。”
“它最大的优点,在於艺术视角很独特,选择了一个小男孩和江文一起出发进行寻母之旅,过程虽意外的轻鬆愉悦,但深刻的社会思考、社会阶层一览、贫富差距等都跃然纸上,不落俗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