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泰山封禪!【求订阅】
“朕封禪不是为彰显过程的宏大,万民同祭献畜牧的步骤,没必要。”
曹操一边听华歆讲解,一边下令,调整一些流程。
古来封禪便是国之大事。
一般只有两种帝王,有资格封禪。
其一是异姓称帝,改朝换代,从前朝手里夺过大位的开国皇帝。
他將通过封禪,来证明自己的正统性。
相当於告知天下,改朝换代是老天爷准许的,宣扬自己统治的正统性。
这是政治目的,君权天授。
第二种是治理天下,开疆拓土,有大功於世,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皇帝。
秦皇汉武,都在此列。
曹操两样都占,所以封禪是奉天承运,理所应当。
但封禪过程,消耗巨大。
如果按规制来安排,从出发前,就有一系列举措,包括出行的队伍之浩大,多少车驾,文武陪祭,祭品多寡,都有严格规定。
整个过程,堪称举国之力,来进行封禪,以表达对天运的承接和恭敬。
曹操有后世记忆,实则不太在乎这些。
他封禪有隱藏目的,所以步骤简化了不少。
比如祭品数量,因为消耗太大,曹操就下令取消了一部分。
一次性宰杀数万五畜,还不如宰杀对手省钱。
华歆执礼道:“陛下宽厚,但礼同三皇,承袭五帝,上接秦汉。陛下大典前,需清心寡欲,沐浴更衣…”
意思就是大典前,要戒色,不能与妃嬪同寢,乱了礼数。
曹操答应的很痛快,私下里坚决不落实。
华歆奏报后,执礼告退。
曹操则来到隔壁宫殿。
貂蝉和寅,都在这等他。
曹操来之前,貂蝉在给寅试衣服。
大典祭祀,寅是吉祥物,有自己的新衣服和小红。
曹操进来,貂蝉便取出一件皇袍,就是登基时穿的那件龙袍,还有配合祭祀的一些器物,给他逐一试了试。
皇帝有多件龙袍,不同的场合穿。
其中最正式那件,就是大祭或每年特殊日子里,穿的九龙十二文章华服。
貂蝉也穿著皇妃的正服,头戴珠玉冠,一板一眼的给曹操整理衣饰。
两人离得近,呼吸与闻。
曹操挑起她洁白的下巴:“好点没有,晚上还在偷偷的哭?”
貂蝉別开脸去,小声道:“才没有偷偷哭……只是想到义父因吴氏而死,有些难受…”
“晚上朕去开导开导你。”
“不要,华奉常之前就让內侍给各宫说过,要遵古礼,陛下封禪前,不可与妃嬪同寢。”
貂蝉明眸闪闔:“妾已好多了,陛下要遵礼才行。”
曹操:“朕真是去开导你,你想哪去了。”
貂蝉半信半疑,“那陛下晚上偷偷来,別让人看见。”
封禪前皇帝去妃嬪的寢殿留宿,没人敢指责曹操,但要是被言官知道,说不定会针对妃嬪,留下红顏祸水,魅惑君王不朝的名声。
貂蝉向来很在意这方面的事情。
“朕不走正门。”
曹操出入妃嬪寢殿,一般都从窗户走,来无影去无踪,一贯隱秘。
试完皇袍,曹操来到泰山行宫的书房。
这里的书房是临时的。
但依然装点的威严华贵,內有盘龙案。
殿內中间燃著青铜炉,烟气裊裊。
曹操坐在案后,便有內侍引著令晋,厉五方,左慈,南华,子清老道等几人进来。
子清老道为首的道家人,目前带领著不少天下各方的奇人异士,为曹魏处理一些特殊事件。
他们主要和令晋,厉五方对接。
早在封禪准备开始前,曹操就派人,对泰山展开了探查。
往昔数年积累的许多线索,都指向黄河墓,崑崙,秦岭,乃至泰山。
四者之间,必有某种不为人知的联繫。
武帝,甚至佛家进入神州的人,也在探寻相关。
令晋,厉五方就是奉命来提前探查的。
“陛下,臣等连日奔走,在泰山各处主峰,並未发现有特別之处。”
令晋道:“臣又以秘甲兽挖凿山体,始终没有发现。”
关於泰山,只知道这里有秘密,並无具体线索。
此前词条给出神话指向时,也表明过泰山之下,有传说中的五色土,能增地之厚。
但当时的三条神话指向,曹操最终选择了崑崙墟的地源之气。
泰山的神话指向,並未真正呈现出来。
眼下没探查到有价值的线索,倒也不出意料。
或许要以封禪来沟通天地,推动某些气象变化。
大典开始前五天。
天下各地,逾千士族,包括草原上的一些归降部族,扶余,高句丽,南疆,都有人万里迢迢赶来,准备观礼。
山下提前数日,便供奉五畜,举火燃烟,以此来告知天地,大典將至。
转眼间,五天已过。
大典的正日子到了。
所谓封禪,是“封”和“禪”两个部分。
《史记·封禪书》上有很清楚的记载:
“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曰封。泰山下小山之上,报地之功,曰禪”。
意思就是天在上,地在下,先封后禪。
一般的封禪,多在冬至日举行。
古人认为天地之交,是一年中最特殊的日子,適合与天沟通。
但曹操不想等那么久,起卦问天,得六月为吉日。
这天大早,天还没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