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不知奇策行將出,但言雄心志可酬
“你想过?”顏闕疑眼睛一瞪,“什么时候想的?”
他很想说,明明上次自己与先天真人探討此事时,你还是一副知之不深的样子,这才几日?真就因为我让人送去的几本边疆之书?
“自然是最近几日想的,以前没有这个条件。”李易如实回答。
顏闕疑心头一颤,悔不当初,差点捶胸顿足。
李易自是不知这些,而是回忆著书上的所见所知。
前世他不在其位,自然不用多想,在此世甦醒后诸事繁多、应接不暇,
也没时间想,但现在生存环境稍微缓解,有了閒暇与书册来源,自然就会在这方面投入部分精力。
原因很简单一安禄山守边起家,而后得河北之助,乱了天下,其子突然提出了边疆之策,李易自然在意,会试图从中寻得脉络,看能否减缓安禄山壮大的步伐。
他翻开记载看过去歷史的书卷,已是赫然发现,几乎每一次动乱的背后,都藏看超凡痕跡,但大体脉络还能作为参考。
安禄山既是起自边疆,李易自然就要去思考边疆的情况,未来有条件了,甚至有可能去亲自走上一遭。
他借儒释道三家典籍、总结古人智慧,借今时书册、了解当前局势;参考前世记忆、遍数千年变更,又有书圣之道维持思绪清明,增加理解能力。
立足於此,再去看边疆局势,无论是纵向歷史,还是横向当代,无疑都更为全面、完整,所得的思路,亦足够清晰、完备。
“你也有思考,那再好不过了!
王忠嗣闻之,点头称讚道:、“就应该多看、多想、多说,你既有想法,
那便一起听听。”
“几位,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还是回屋中吧。”那个在眾人之后,其貌不扬、衣著简朴,却始终笑眯眯的男子出言了,“我再让人准备一些糕点、瓜果和茶水。”
王少伯对他道:“有劳园主了。”
这人就是园主?
李易再次打量此人,见他略显富態,身上也没有什么超凡气息,一如常人。
但只看这骤雨园中的大阵,就知道普通常人是无法维持这么一个府邸的“园主本名李准,据说是宗室出身,但具体是哪一支却不好说,毕竟先前一番杀戮,很多宗室都隱匿出身,不敢言明。”顏闕疑走在边上,先是介绍,紧接著就道:!“你真对那边疆之事有策?此次终究是关係著你入学宫之事,今日来这的,也都非寻常人,尤其是王都督,乃我大唐兵家魁首,见多识广,寻常的边疆策於他而言,並无太多价值。”
说著说著,他压低声音:“你若只有个大概想法,不如等今日过后慢慢思量,进一步完善再说。反正,今日之后,你就入了学宫,有此背景,老夫等也好给你安排,可汲取百家养料,以养文心!文心若成,就算是面对方外之人,也无需顾忌——
“顏老,你也无需太过担忧,今日当畅所欲言,王某会是那么小气的人?”
不等顏闕疑將话说完,王忠嗣便笑著打断,並且说道:“任谁都是从稚嫩走过来的,越是有天赋,越要去尝试,哪怕最初的策文还很寻常,可说出来,得人指点,日后再亲自去边疆走一走、看一看,甚至有机会的话,亲自冲战杀敌,眼界与看法都会截然不同。
17
说到后来,他看看李易,话中都是鼓励之意。
说著说著,几人便入了后院深处的屋舍之中,张志远等人则依旧侯在外面,至於那道转僧,似是受创不轻,被那位园主李准安排人扶下去修养了。
等分主次落座,几人倒是不寒暄,便问起李易与那马燧,对边疆之事的看法。
“马燧,你先来吧。”王忠嗣直接做出决定,“你乃兵家出身,也在军营歷练过了,先说说自己的想法,也算给李君做个参考。”说完,他又对身旁几人道,“马燧名义上是某家亲兵,其实是友人之子,他乃扶风马氏出身,不光会马上衝杀,也读过不少兵法。”
“扶风马氏?那是將门虎子!”王少伯面露追忆之色。
马燧倒也不推脱,也知道眼前是个机会,是王忠嗣在提点,於是冲眾人行礼后,就道:“安宗庆的话,是有可取之处的,他说塞外之人嚮往大唐,
这是对的,但不光是嚮往大唐之富庶,更是因我大唐兵多將广,战无不胜,
扫荡了四夷,令他们畏惧,然后才有敬服—
这马燧不愧是將门兵家出身,李易在旁听了一会,就明白了此人言语的核心。
和安宗庆所说的那套大唐富庶、繁华,且有璀璨文思,所以能让人慕而归化,沐浴皇恩,以身在大唐为荣不同,马燧的观点是,那群胡人之所以臣服,是因为被兵家的刀剑打服了,认命了,不敢了,所以才收敛了狼子野心,开始仰视大唐。
因大唐强盛,因此诸夷敬畏,因此大唐的繁华锦绣才为他们所羡慕,为此而来。
““..—-正因如此,要镇服边疆,当强化军镇屯成,无论是军、守捉、
镇、城还是成堡,皆应重视,钱粮不可短缺,除此之外,因边疆局面多变,
胡人多有狡诈之徒,应与前线守卫更多灵活机变之权,才能更好的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