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却道:“谦虚了,通博诸家,岂能不知兵家?”
“王都督,你战功赫赫,哪还需要旁人来为你测字?”顏闕疑急忙开口,“况且,李郎君虽是精通三教之事,但確实不曾涉猎兵家,你就莫要动念头了,也不要多提了。”
他怕啊,怕李易真对兵家也感兴趣,就看当下这个观之则会的架势,还不知道会发展到什么地步!
所以,不等那戎装男子开口,他就先给李易介绍道:“这位是灵州都督王忠嗣、王都督,他镇守北边,杀敌纵横,名震边疆!是咱们大唐的常胜名將!”
王忠嗣!?
这个名字,李易前世也听说过,確实是一代名將,还培养出了许多后世耳熟能详的名將。
顏闕疑跟看又指看那儒雅男子,道:“这位便是有名的王江寧、王少伯了,人称诗家夫子!亦是学宫支柱之一。
“皆是虚名。”那男子摇摇头,並不承名,反而对李易道:“李郎君方才几字,字合心念,写儒释道三家,皆入情入理,宛如沉浸几十年,实在是令人佩服,待閒暇时,你我不妨切。”
“不敢!不敢!”李易真心实意的说著,这位可是大名鼎鼎的王昌龄,
自己这点本事,哪能在这位面前显摆?
顏闕疑抚须而笑:(“机会难得,趁著人未走,去疾可多向少伯请教,以你之才,必是丰收!”说罢,听得身旁轻咳声,才反应过来,就指著李阳冰,继续介绍。
“这位李阳冰,李学士,先前与你说过,如今在集贤书院,但有传闻,
不就將领国子丞。”
“这些传闻就不必说了。”李阳冰摇摇头,冲李易行礼,道:“李君,
先前顏公说你文思璀璨,有书圣才,李某还不信,如今一见才知,他还说低了,以你之才,正该入我学宫,日后为学也好,科举也罢,经世济民,天下之善也!”
李易回礼点头:“多谢教诲。”接著看向最后一人。
这一位其貌不扬,衣著朴素,在王昌龄、王忠嗣、李阳冰后面,不言不语,只是微笑。
顏闕疑正待再说。
却被李曇柔打断了,她似是忍了许久,问著:“王世叔不在北边坐镇,
怎的来了此处?”
这是你该问的吗?”李阳冰眉头一皱,又要训斥。
“无妨,不是什么隱秘,只要莫到处声张就好。”王忠嗣摆摆手,主动说道:“前几日突厥的拔悉密等九家姓叶护攻打突厥可汗,斩其人,將首级传至京师,圣人因担忧草原又生乱局,召我过来问策,只是半途又有他事,
要往他出处,正好听得旧友在洛,难得归来,便抽空转道,来此一敘。”
“当是有人在提防你,不愿让你回京!”李阳冰皱眉说看,“你自来得圣人信任,早有传言说以你之功,当为宰相,此番被召回京,怕是让某些人生出担忧,才借著安禄山修建雄武城的名头,让你回去筹备,协助他筑城!
我看啊,他们分明是勾结一起.“”
安禄山?
再次听到这个名字,李易不由自主的留心起来。
王忠嗣有意转变话题,就道:“安禄山还是有些將才的,你等先前提及的那篇文章,就是他那儿子所写的,我其实看了,虽多虚言,但也有可取之处。”
李阳冰冷哼一声,“諂媚之徒罢了,所谓进策,不过揣摩上意!”说著,他看向池边那马姓男子,“王君,你方才说,你这亲兵不也有边疆策么?何不让他说说,若可行,便奉於圣人,彰於龙庭,总好过让妄臣得利。”
“也好,”王忠嗣看了过去,“马燧,你与他们说说,这都是大学问家,见识广博,能为你查漏补缺。”
“好!”那马姓青年顿时来了精神,看了李易一眼,平息了心中震惊。
但他还未开口,王忠嗣又想到了什么,竟问李易:,“李郎君也知此事吧?可曾写策?”
“不曾!”顏闕疑经过方才三教书法之事,已后悔这几日给李易送边疆书了,赶忙拦住。
没想到·.
“我还真想过。”
李易迎著几道目光,如实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