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陈皇后言行,不像正经人,似乎很轻佻!
昭阳殿和椒房殿恰好位於未央宫的对角上,直线距离起码有七八里。【一里~416米】
宫中又不许骑马,所以樊千秋在一什剑载士指引下,走了半个时辰,才来到椒房殿正门。
椒房殿和昭阳殿的格局自然也是大差不差,但门前却多了两座双闕一一自然不及北闕高,但在宫中,亦鹤立鸡群。
而且,单从面积和规模来看,椒房殿的大小足是昭阳殿的四倍有余。
横向起码五十步,纵向也不少於百步。【一步≈1.5米】
椒房殿之所以叫椒房殿,一是因为殿墙中掺入了磨碎的椒果实,二是因为墙面用椒的粉刷过。
之所以要如此大费周章,是有三个目的。
一是椒树的粉奇香,可以防止虫蛀,保护宫殿的完整。
二是椒生性耐寒火热,可以御寒生热,对女子身体极佳。
三是椒多子,以其作为宫殿的名称,有多子多福的寓意。
大汉肇建至今,已歷经了四代五帝,皇后几乎都住在此处。
樊千秋来到椒房殿之后,立刻便在殿门报上了自己的官职姓名和来意,自然有內官通传,他便在门下站著等待。
因为此刻身边没有熟人,他便自顾自地张望,很快便將目光落在殿门上那块阴刻著“椒房殿”三个字的牌匾上。
椒本有“多子”含义。
可惜,这陈阿娇直到被废后都没有留下子嗣。
若是留下子嗣,也许结局不至於如此地淒凉。
“多子?多子?不多也,不多也!”樊千秋本来只是自言自语地打趣,但念著念著,他忽然发现了一个古怪的细节。
似乎,並不是陈皇后无子,而是刘彻无子啊!
刘彻如今快到而立之年了,与陈阿娇成婚已十几年,宠幸卫夫人亦十年有余,更別说宫中女子都是刘彻“侍妾”。
可是,这十几年来,不算卫子夫腹中的长子,刘彻仅仅只有一个女儿一一刘!
这十几年明明是生育能力的巔峰期,为何刘彻只有一个女儿?而且,宫內宫外,从未听说这陈皇后和卫子夫流產过?
若是刘彻的生育能力不够强,倒也说得过去。
可是日后,也就是十年之后,待刘据渐渐长大成人后,刘彻又让后宫诸妃生了好几个儿子。
甚至巫蛊之乱前夕,已年近甲的刘彻,仍然让鉤弋夫人受孕,生下日后的汉昭帝刘弗陵。
明明非常能“生”,年轻时却不“生”,不像是巧合,更像精明的计算当下,樊千秋便在心中將刘彻几个儿子的年龄排了排,又与天下的大势做了横向比较,终於隱约发现了可怕的蹊蹺。
这千古一帝,竟在让后妃怀上龙嗣此事上,都风行著冷酷而严密的谋划:每一个儿子的降生,
都与刘彻的谋划有关!
刘彻今年二十九岁,將迎来他的长子刘据,这自然是储君,是绑住卫氏的纽带。
三十四岁时,將迎来他的次子刘阔,这是储君的备份,只可惜刘阔年幼而早天。
三十五岁到四十岁,陆续迎来刘旦和刘胥,既是备份,也是肘一一肘卫氏。
刘彻年近六旬之时,对成年太子和卫氏日生忌惮,而刘旦和刘胥似乎又不成器,便有了第五子刘和第六子刘弗陵。
前者也正是刘彻拉拢新外戚李广利的工具。
谁知李广利不爭气,不仅几次外战都大败,巫蛊之乱爆发后,更迫不及待地想要扶持刘成为储君。
这引来刘彻的猜忌,李广利最终身死族灭,刘也彻底失去了继承帝位的可能性。
最终,看清外戚弊端的刘彻,挑选了年龄最小,外戚势力最弱的刘弗陵承续宗庙。
大行之前,刘彻挑选了四个自己最信任的大臣,任命他们为辅政大臣,辅佐“儿皇帝”刘弗陵治国。
名义上是辅佐新君,实际上却是架空新君,刘彻让自己的“忠犬”“爪牙”来执行“休养生息”的“轮台詔书”。
哪怕已经成为枯骨,刘彻仍不肯放弃权力,仍要当大汉帝国的掌舵人!
死前,四处征伐,建功立业,要当霸主;死后,发轮台詔,与民休息,要当仁君。
功业,他刘彻要;仁名,他刘彻也要!
哪怕是血肉至亲,亦可以被拋弃割捨,亦可成为建功工具。
这便是千古一帝!
1t1
樊千秋想到此处,不禁在日头下打了一个寒颤。
匾额上那朱红的阴刻篆字,仿佛字字都在滴血。
刘彻如此地绝情,与他共谋,当真是如履薄冰,得多留后手,也许才能活命啊。
没等樊千秋想透,一个內官从门內匆匆跑出来,对著他行了一个揖礼,恭敬地说道:“使君,
皇后让您现在进殿。”
“诺。”樊千秋亦向这內官回了一个礼,然后便跟著对方走进了椒房殿的正门。
他刚刚抬脚迈过门下的门槛,便发现此间与昭阳殿非常不同。
不仅殿中的亭台楼榭似乎才重新翻修过,而且植於其间的卉树木也名贵別致。
就连內官宫婢身上所穿袍服的材质亦要更细软,
除此之外,椒房殿前院里人来人往,非常热闹,不仅能看到脚步匆匆的內官和宫婢,还有不同品秩的官员杂然其间。
皇后与別的夫人侧妃自然非常不同,从地位看,她其实与前殿的皇帝是不相上下的。
而且,在今日的大汉,后宫干政这顶帽子,还未织成,太后和皇后,参与朝堂大事,仍然是名正言顺。
哪怕数百年之后,汉祚衰微,太后和皇后在国家政治生態当中,仍然有无上的地位。
像卫夫人这侧妃,哪怕再得皇帝宠爱,也只能管辖昭阳殿一殿之事,不可登堂入室。
但陈皇后却不同,哪怕再受皇帝冷落,仍可管辖未央宫的整个后宫,其权力甚至还能延伸到前殿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