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约见长安三路地头蛇:我樊千秋只想以理服人!
“下、下官受教,这几日定多抓些人,只是”李卓忽然想到一个救星,话锋转道,“只是县官下了詔书,命人专查此案。”
“你说那樊大?”灌夫脸色骤然不悦,他前几日去丞相府走动,便从后者口中知晓了此事,他今日故意发怒,亦与此事有关联。
捞不著领兵出征匈奴的机会也就罢了,巫蛊之案也不让他查办,而且交给了一个无名鼠辈,这口恶气又怎能让灌夫咽得下去呢?
“正、正是此人。”李卓意识到自己又可能说错了话,不敢直视灌夫,连忙低下头嘿道。
“一个无名鼠辈!低贱卑鄙的市籍公士!买棺的刁民!查巫蛊大案,他也配!”灌夫咒骂的置语源源不断地扔出,堂中更热了。
骂得口乾舌燥了,灌夫便拿起案上的壶,往杯中倒酒,牛饮了几杯,待长长地打了一个隔后,他才畅快地將酒杯扔回到了案上。
“他只是廷尉正,莫说只是个千石而已,哪怕廷尉张汤来了,本官不给顏面,他仍然要忍看!”灌夫豪气地说道,才坐回榻上。
此时,自然有阿奉承之徒来溜须拍马,堂中的氛围竟然稍稍鬆动,不似先前那么压抑逼人了。
“只是这樊千秋,做起事来,孟浪狂悖,陈须便-死在了他手中。”李卓倒是尽心地提醒,其余属官亦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堂中的十几颗人头不停攒动,如同在海浪中来回地飘,只有其中的一颗稳稳地钉著,
不为所动,一眼望去,在眾人中自是显眼。
“左丞,听说你与之交手过,觉得此人如何?”灌夫语气平和了些,他叫的这左丞不是別人,正是从由处跳回竇婴处的籍福。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三年前,田莫名其妙地死於雷诛之下,籍福便带著大量文书秘辛投向了丞相竇婴並用自己的所知所晓,助其剷除田氏余孽。
籍福非常地卖力,確也立下了许多功劳,竇婴不计前嫌,让他出仕。短短三年里,便一路拔擢为中尉左丞,升迁速度堪比樊大。
因为是丞相举荐,且为灌夫除了不少力,所以后者对其还算是客气,不会像对李卓那般,动不动便恐嚇威逼,不留丝毫的顏面。
当然灌夫仍不知,籍福还有另两个身份:万永社的子弟、樊千秋安插在竇婴身边的坐探!
“將军,这樊大,不值一提,只是鼠辈也。”籍福摇头晃脑地说道。
“鼠辈?那田盼和田恬怎吃了他的亏?若本將没有记错的话,你当时是田盼幕僚?莫不是,你不如他?”灌夫忍不住嘲笑一句。
“非也!非也!”籍福笑著摆了摆手,说道,“我说句大话,能不能成事並不在谋土,而在主公,当真不是下官不如樊千秋。”
籍福说完之后,便將之前与樊千秋交锋的事情说了出来,只是添油加醋而已,著重將那田塑造成了优柔寡断、色厉內茬之徒。
看起来他丝毫不將樊千秋放在心上,实际上却不寒而慄:他哪怕想一想田氏魔下那些私社社令五八门的死法,便两股战战了。
別的私社社令只是爭强斗狠而已,这樊千秋是真搏命啊。如今还多了身官皮,又在外县歷练许多,手段恐怕会更加地毒辣阴险。
其实,在三日前,樊千秋便已与籍福见过面了。
说是“敘旧”,其实是“威胁”。
樊千秋要他盯死中尉府和丞相府,上报灌夫和竇婴的一举一动:对方的手中握著他入私社的券书,所以他哪里敢说半个不字呢?
“听你此番说辞,倒是全怪那老贼田了?”灌夫眯起了眼睛,盯著籍福道。
“正是,將军才智眼光远超田,钳制樊千秋不在话下。”籍福奉承的本事极佳,討好上官不动声色。
“.——”灌夫未再说话,却自得地点点头,重新看向了李卓,“三天,尔等要捉够四百人,本將才好向县官上书,奏报案情!”
何止为了上书奏报案情?分明是为了邀功,而且还是以量邀功,根本不管有没有找到真凶:长安如此动盪,便是他这样的人多。
“四、四百人?这、这———如何捉得了?”李卓的脸皱得更紧,看起来像极了一颗老核桃。
“呵呵,捉不得?那你便別捉了————”灌夫冷笑道,“到日子,本將便去捉你的三族顶数。”
“捉、捉得!下官想法子,定能捉得!”李卓怕了,咬咬牙道,自己的三族万万不能被捉,那便只能再苦一苦这城中的黔首了。
正当此事议得有了亦些眉目的时候,一个门亭卒匆匆地跑到了正堂门前上报导:“將、將军,廷尉派人送来了一封信。”
“信?”灌夫冷哼了一声,接著才道,“这些酷吏,倒是不经念叻,將信呈上来,本官倒要看看,张汤有什么话要说。”
灌夫说完后,自然有想要討好諂媚的人快步跑过去,將门亭卒手中的信筒接过来,拆开之后,將信呈送到了灌夫的案上。
灌夫展开看了一眼,怨意立刻爬上了脸,信上只说了请他到廷尉寺商议巫蛊大案,其余的未提及:定是想逼他莫要插手!
想藉此案重新简在帝心的灌夫当然不肯,但这张汤毕竟是廷尉,灌夫心底深处纵使再看不上此人,却不能明晃晃地不去。
“告诉那送信的人,让他回报廷尉张汤,便说本官明日会准时赴约的。”灌夫冷冷说道。
“诺!”那门亭卒答下后,立刻又匆匆地离开了。
“尔等看看,不下手快些,立功的机会便被这些酷吏、外戚、儒生、市籍抢了去,那一辈子都出不了头!”灌夫挥信道。
““——”堂中寂寥无声,属官不敢答话。
“今日先散衙,尔等要多抓些人,最好杀几个,莫要怕出事,多抓多杀,县官自然会满意!”灌夫吩咐时没有任何顾忌。
“诺!”坐中的属官自然不敢再置喙了,纷纷应答道。
正月初六,樊千秋和前一日一样,仍是在卯正时分便到了廷尉寺的后堂。
他进门后,一眾属官便迎了上来,昨日调任的简封、杜周和卫氏兄弟这几干吏此刻也已经到了。
樊千秋与他们见礼之后,只留下了简封他们四人,其余的属官仍被打发到耳室处置日常事务了。
简封和卫氏兄弟跟在樊千秋身边已经许久了,相互之间自然是很熟悉。
但是,樊千秋对二十出头、黑瘦精明的杜周亦不算陌生,不仅因为他在史书上留下了极多记载,更因为他早已是社中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