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城外传授为官之道:县令含权量高,全县最猖狂,最囂张!
滎阳官场谋定时,樊千秋还有整整一日的路程,若是普通的寻常官员,定不会知道滎阳县有一张大网已经缓缓铺开了。
但他不只是普通的六百石县令,还是天下第一私社万永社的社令!
世人皆知万永社在长安城势大,但是他们却不知道,在许多郡国,其实都有了万永社的势力,滎阳县自然也不会例外。
散落在各郡各县的万永社子弟自然不会多,难以彻底改变一地的大势,但事先打探一些消息,还是能办得非常轻鬆的。
元光四年九月初十的午正时分,樊千秋和王温舒抵达了滎阳城西的孤柳驛,但並未直接进城,而是在此先停下了脚步。
孤柳驛得名於驛旁一棵老柳树,据说是始皇帝东巡时种下的,已有百年歷史,生得枝繁叶茂,在树前蔽出一大片树荫。
今日天气依旧非常清爽和舒適,日光、清风、柳声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这风景比关中长安的秋意文多出了几分的柔美,
樊千秋和王温舒並肩站在树下,二人都右手拿看一个胡饼,左手拿看水囊,一口饼接一口水,动作的频率也非常相近。
昨日过了酉时之后,他们就进入了滎阳县境內,之后一共路过了四个亭驛,只要樊千秋露面,一定可得到最好的招待。
但他始终没有亮出自己的除书,而是假借行商的身份自己钱买水买粮,一边算是微服私访,一边则是为了不被打扰。
他们现在所处的孤柳驛是从西进入滎阳城的最后一个驛站了,快马疾行只要一个时辰就能到,停在此处,是为了等人。
“温舒啊,你可知同为六百石,本官为何不去郎中令当中郎,而来当滎阳令?”樊千秋看看向东延伸的漫漫官道问道。
“使君是觉得当郎中无所事事,当这滎阳令才能立下大功?”与樊千秋並肩而立的王温舒同样看看官道尽头,反问道。
“你只说对了一半,”樊千秋笑了笑道,“以后你还会得到拔擢,趁著这片刻的空档,本官可以教你如何选晋升之路。”
“下官敬听使君教导。”王温舒答道。
“这天下所有的官职都有对应的品秩,但两个官职哪怕品秩相同,但权力却是不同的,为官不能看品秩,得看含权量。”
“含权量?”王温舒有些不解地反问道。
“嗯,郎中令魔下的郎官,能牧几个黔首,能管几个属官,能掌多少钱粮?”樊千秋笑著开导著若有所悟的王温舒。
“但郎官能留在县官身边,他日若得志,便可能得到重用,不是拔擢更快?”王温舒心中立刻就浮现了好几个名字。
“哪怕从郎官获得了拔擢,要么还是当县令,要么当中大夫,后者含权量小,不如直接当县令来得快。”樊千秋道。
“使君说得是,下官已有几分了解了,若来日能得到拔擢,也当选县令当。”王温舒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当县令还有一个好处,那便可以在一县之中当一副刀姐,而不是当鱼肉。”樊千秋视线向更远处看过去。
“这倒是如此,至少在方圆数百里內,无人能管到这县令。”王温舒点点头,他更明白樊千秋说的意思了。
“对啦,马上就要进滎阳城了,你得记住,在这滎阳县里,本官的权力最大,你谁的脸色都不用看。”樊千秋笑道。
“下官明白了,进了滎阳县城,得猖狂些,得杀气足一些,得敢让別人见血,谁都不用忌惮。”土温舒两眼便放光。
“孺子可教也,只要违背汉律,本官让你杀谁,你就杀谁,不用怕,有县官在我等身后撑腰。”樊千秋此刻很欣慰。
“诺!”王温舒叉手答道,似乎等不及进城了。
就在此刻,官道的远处起了一阵尘土,一人一马从尘土中冲了过来。樊千秋笑了笑他在此处等待的人终於是来了。
不多时,这骑手便来到了老柳树附近,他机敏地四处张望,很快看到了树下的两人,
而后连忙下马,向树下跑过来。
此人五短身材,与和联堂堂主吴储德竟有九分相似,只是身形稍瘦一些,皮肤黑些。
“小人吴储才,敬问社令安。”吴储才连忙下拜道。
“我是滎阳令,以后称官职,莫称间巷中的浑號了,你起来说话。”樊千秋平静道。
“诺,小人明白了,定然不敢忘。”吴储才回答道。
“想不到你与你的兄长吴储德竟然长得这么相似,难怪本官离京时他拍著胸脯向我保证定能认出你来。”樊千秋笑道。
“使君,我与兄长是一胎双生子,自然长得很相似。”吴储才倒不似其兄那么市偿,
面相多了几分正气。
“你们兄弟二人的名字也起得好,一个储德一个储才,相得益彰。”樊千秋再赞道。
没想到樊千秋话音刚刚落下,吴储才就笑了笑,有些尷尬和侷促。
“嗯?本官说错了?”樊千秋有些不解地问道。
“这——”吴储才又侷促地笑了笑,然后才接著道,“我与兄长的名字都曾改过,先前用过的名字,上不得台面的。”
“嗯?原名是什么?”樊千秋倒是更加好奇了。
“兄长是得到的得,小人是钱財的財,二者加起来,便是得財,家中父母是市籍,希望我等有財用。”吴储才解释道。
“哈哈,原名也妙,得財好啊,是个吉利之名,如今有才有德,更是好名字啊。”樊千秋朗声笑道,吴储才亦陪笑道,
“你亦是本社子弟,社中这几月的事,定然也知道,那几个堂主死於非命,便是他们无德·—”
“你兄长能活下来,则是因为有德,不只名中有德,更是言行有德,至少未与那些堂主一气。”樊千秋入了正题。
“家兄说了,使君让和联堂眾子弟的营生作大,就算他有二心,堂中其余子弟亦不会服气。”吴储才有些惊慌地剖白。
世人都说商人逐利,但是逐利却並非什么坏事,就像吴储德他们兄弟二人,哪怕是因利跟在樊千秋的身后,亦是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