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没想到是中央电视台。
比起原著作的福建电视台,平台又要好一些,毕竟现在电视还没有上星,只有中央台覆盖面最广,影响最大,造星也更容易。看来还是沾了邓公南巡的光,现在所有政策都还在向特区倾斜,让自己这个社会边角料也能跟著受惠。
郑午连忙问:“他们打算出多少?”
“开出的价格是五万。”
“是不是有点少?”
“现在的市场价。”老陈抿著嘴思考半晌,说了一番推心置腹的话,“作为你的责任编辑,我建议你可以先拖著,毕竟这本小说有持续爆卖的势头,再等等,等销量更大,影响力也会更大,出版社就有更多的筹码跟他们谈版权。”
老师说得很有道理。
一般人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都是这样乾的。
但郑午是一般人吗!
很明显,他不是!
他有把利益更最大化的计划!
为此,郑午恳切的道,“老师,我建议你们现在就跟他们谈,因为等到电视剧筹备到成功播出,肯定要等个一年半载,那时候书的热度也下去了,对出版社、对我都没什么损失。”
“现在谈不起价钱的。”
郑午狡黠的笑,“没事,我们可以在別处找补回来。”
“……胆子不小啊,算盘都敢打到央视去了。”
陈编辑立刻来了兴趣,“快说说,你手上有什么底牌。”
“我可以免费提供主题曲和插曲,都是写好歌词並编好曲的,保质保量,非常契合小说主题,同时也符合上面对精神层面的要求。”
“……你別告诉我这歌和曲谱也都是你写的。”
郑午就坐著朝老陈微微欠身,得意的道,“不好意思了,正是学生。”
老陈是真惊讶了,“呵~,我真看不出你这么多才多艺,父母亲都是从事文艺事业吧。”
“不,他们从事的建筑事业,天天忙著修长城。”
“修长城……”
陈编辑很快回过味来,不由笑道,“你说的是打麻將啊,真调皮。”
“是的,这是他们的爱好。”
老陈坐正身子,看著郑午,严肃的说,“我活这一把年纪了,也知道免费才是最贵的,说吧,你想央视做出什么样的让步?”
“我想推荐两位男艺人出演本剧,当然,他们也不拿一分工资,还全程跟组,任劳任怨,给个盒饭就可以打发了,纯属为精神文明建设无私奉献。”
老陈嘴巴都忍不住抽抽了:“你居然还做起了艺人经纪?”
“对,我开了一家经纪公司。”
“你这是打算跟新世代影音公司学习,想捧出第二个火遍大江南北的杨玉盈和毛寧?”
看不出嘛!
这老陈都鬍子一大把了,思维还不算陈旧,居然知道这些新鲜玩意,果然,处在开改前沿的人,就是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
稳重的老陈也不由重新定位眼前这个年轻人。
这小子就是个斜槓青年啊。
不管哪个界,他都想伸手捞上一捞。
也不怕被人把手打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