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也不会普通话。
两人鸡同鸭讲了几句,不约而同採用手语辅助,还是聊得磕磕巴巴的。
屋主是先富起来的那一批,妻儿老小全送进城里,留下老母亲看顾老宅。
她准备等房租出去了,就进城带第四个孙子。
传统思想在广东根深蒂固,信奉多子多福,在那个年代,在大力推行独生子女政策的大背景下,他们普遍都是三胎四胎。
不愧是连冠几十年的生育大省。
有条件要生,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生,勇气可嘉。
聊了半天,郑午朝阿婆討了两次茶喝,才羞涩的暗示,自己租不起。
阿婆也没当场表演变脸。
她留守老宅,难得有人能说说话,何况还是个嘴甜人帅的靚仔,跟自己大孙子似的,多乖巧多养眼。
无奈告別阿婆,走了几步,回头望向小院,郑午暗下决心,等他有钱了,一定要买两处比这还大的院子,一处空著,另一处还是空著!
问就是有钱任性。
眼红死那些想买小院养老却求而不得的老傢伙。
正满腹的心有不甘,阿婆追出来,慈祥的叫住了他。
郑午一时福至心灵,连呼吸都急促起来。
这这这……
这像不像你老妈每次砍价后作势离开,又被老板叫回去的场景……
果然,老阿婆伸两根手指:“一百蚊,租唔租?”
满心期待的郑午傻了。
老人家你不厚道啊,喊住我不减租就算了,你还每间房加了20,你这是想要我小命吗?
连忙摆手,租不起租不起。
老阿婆急了,反覆比划两根手指,“一百蚊,一百蚊。”
拉扯几回,郑午才反应过来,她说的是整租每月200块,广东话的二,和普通话的一相似……
这搞得……
可见推行普通话果然任道而重远啊!
但是一年2400,他也负担不起。
管他,先吊著房东再说。
他笑眯眯同阿婆说,明天还要带朋友来看看才行,毕竟这么大的院子,不可能是他一个人住,阿婆应了,他步伐轻快的从村里出来。
心里却在发愁。
到底找哪个冤大头合租呢?
同学是不可能的,他们都老老实实的在厂里上著班呢,包吃包住还不要钱,住厂里多方便……
除非出来做生意……
他灵机一动,立刻找人问路。
穿过几条街,就回到先前出发的十字路口,看著另一条交叉的老旧街道,笑了。
这就是附近有名的夜市街!
本地人叫它老街。
老街陈旧又繁华。
道路两边的房屋低矮老旧,和它所处的年代相得益彰,底层都是商铺,还有几间装修大胆曖昧的髮廊,美女画报接二连三几贴得到处都是,恨不得贴到男人的眼睛上。
这块风水宝地是附近人流量聚集地,特別是到了晚上,它就是日进斗金的聚宝盆,商贩云聚,人潮汹涌,生意好得一塌糊涂。
完全可以把同事李得宝两夫妻忽悠出来摆地摊嘛,这不就能分担房租了?
谁叫他们对自己那么好呢。
拉他们一把也是应该的。
郑午喜滋滋的回了永盛宿舍,时间还早,也没什么娱乐活动。
心静不下来,也不想继续码他的《寻秦记》,乾脆躺床上翻出本英语教材自学。
催眠效果不错,五分钟就见了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