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永明城
此外自然还有很多错漏之处,
余有丁等人也一一指出,甚至还说了很多以前版本的水滸。
朱翊钧这才知道原来以前的水滸传是没有神魔故事线的。
比如什么九天玄女,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之类的设定。
有的只有现实的水滸梁山和大宋朝廷。
这些神神鬼鬼的都是都来加上去的。
一共不到一百年。
“这书为何如此写?”
朱翊钧好奇问道。
“陛下应该看完了这水滸吧?”
沈鲤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问了朱翊钧看书的进度。
剧透不管是什么时代都是招人厌恶的。
“自然。”
朱翊钧頜首。
“书中结局便是原因,此书乃怒书,看了之后不仅使人愤怒,同时又有一种悲凉之感,可这悲凉又不是悲伤,人虽悲凉,却也一时难以痛快的哭出来。”
沈鲤抚摸著鬍鬚,款款而谈,隨后肃然。
“故而,便有人开始改之,大宋朝廷不能覆灭,水泊梁山又必须灭亡,故而只好让他们在天上做个神仙,享受人间烟火,也算是好人好报,因果循环。”
朱翊钧恍然点头。
“原来是因为太苦了。”
“也是,前世的电视剧有多少人打电话专门骂人家李雪健老师,就因为他扮演的宋江太让人生气。”
朱翊钧忽然回过神来,自嘲一笑。
电视剧版本的水滸传就把神魔线刪了好多,看到最后,就连观眾都受不了这刀子。
何况古人呢。
“那先生对书中梁山如何看待?”
朱翊钧好奇的问道,他想知道沈鲤这类文官的看法。
至少沈鲤不会说什么水滸传好就好在投降之类的话,也不会说什么宋江小人,著梁山为什么不掀翻大宋朝廷之类的话。
“臣以为,要理解梁山,则要看宋江,看方腊。”
沈鲤也没有推辞什么,直接说出了自己见解。
“愿闻其详。”
朱翊钧很感兴趣。
“宋江乃梁山首领,其人虽身在梁山,却无野心自立为王,而是打出忠义的旗號,以招安搏得出身。”
沈鲤对宋江简要评价一番,而后道:“民间小民看此书多言宋江为何要招安、亦或是说宋江软弱,让梁山毁於一旦。”
“却不知,梁山能存续,全因其身在水滸,方腊一伙和梁山何其相像?书中方腊不就是没有身在水滸的梁山吗?”
朱翊钧连连点头,的確,水滸传这本书其实最妙的地方不是什么招安。
而是安排了一个方腊阵营。
这个方腊阵营中很多人其实和梁山好汉差不多。
一样武力高强,一样重情重义。
很多人的能力都差不多,无非是外號不一样。
方腊其实就是梁山的一面镜子。
如果梁山好汉真要爭夺天下,那么方腊是怎么祸害江南百姓的。
梁山好汉起事之后也不会比方腊好多少。
最后一样会失败。
至於宋江,至少在原著中,宋江的招安想法才是梁山的主流意见。
宋江只是顺应兄弟们的心思,並不是为了一己之利。
最后毒杀李逵,也只是为了不让李逵造反,坏了一眾兄弟的性命。
虽然很多人死了,但还是有不少兄弟是活著的。
哪能让李逵一个人拖看所有人下水。
梁山很惨,那是要看和谁比。
和方腊阵营相比,梁山的结局可太好了。
忠义,忠义。
宋江並不是真的对大宋有多忠诚,而是宋江很清楚梁山对抗不了大宋。
忠义是他一直强调的旗號,这面旗號也是保护兄弟们的一面旗帜。
梁山没有丝毫贏朝廷的机会,梁山前期能一直贏,只是因为梁山是水滸,是希望之地。
但是如果他们决定另立朝廷,爭霸天下,那么势必要离开水滸,到时候方腊的下场就是他们的下场。
同时,梁山好汉是经过水滸之地的洗礼的。
这些好汉已经升华了。
身处理想之地的人是不会想著推翻朝廷的,因为这样的人心中必然有忠义二字。
从设定上来讲,梁山好汉干什么都可以,唯独不可以推翻朝廷。
因为忠义。
“忠义啊。”
朱翊钧感慨了一句。
沈鲤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没有继续说自己的一些理解。
这本书被他们这些文官爱看自然是有原因的。
而且续写的作者们也不乏封疆大吏。
为何大家都如此爱水滸?
因为当官之后很多的无奈都能在水滸之中找到隱射。
作为士大夫,他们不是不知道百姓的苦,但自身也有太多的无奈。
水滸传中的好汉可不都是什么平民山贼。
里面当官的比比皆是。
水滸传中的梁山之所以被他们写得那么让人嚮往,是因为他们身在朝廷,
身上有著名为礼乐的锁。
而身在梁山的好汉们身在水滸,身上再无锁。
朱翊钧开始听课,但是几位上课的人却开始心不在焉了。
虽然沈鲤没有说出文官的一些心声,但朱翊钧对此有些揣测。
自世宗后来修道以来,蒙古、倭寇、天灾、民乱、政治斗爭等等。
水滸传中所体现的很多东西,未必没有对大明朝的隱射。
梁山自然不能推翻朝廷。
不仅是怕文字狱,而是他们这些作者也是朝廷的一员。
甚至梁山好汉中很多人也来自於朝廷。
就算没有当过官的好汉,其本身也认同朝廷。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推翻旧秩序,建立新秩序呢?
“一边当著父母官,一边是各地流民,一边又要镇压各处的民乱。”
朱翊钧能理解这些文官的心態。
从嘉靖后期到万历初期,之所以能有大量的改革,那不是没有原因的。
要知道改革早在嘉靖年间就开始了。
这段时间的文人心中充斥一种迷茫。
大家都知道国家在逐渐变糟,但是没有人能解决这个现象的发生。
所有人尝试了各种办法。
但是没有什么用处。
不是所有人都对民乱可以熟视无睹,轻鬆镇压的。
总有人心中烦闷,焦虑不安。
在这样的情况下,水滸传的情节不免越来越悲凉,越来越现实。
甚至越来越绝望。
但好在一切都往好的地方转变。
“征辽这样的番外爽篇就是在万历年间诞生的。”
朱翊钧重新抖数起精神,以前的水滸是没有什么征辽篇的。
隨著倭寇的清扫一空,俺答封贡之后,大明也重新进发出了活力。
征辽篇就是这个时间出现的。
大宋当然不能把大辽打得落流水,收復燕云十六州。
但是大明的確在这一段时间南征北战,重新迎来了復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