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最新地址:www.2shuqu.com
书趣阁 > 万历革新 > 第81章 水滸传的作者没文化?

第81章 水滸传的作者没文化?

但实际情况是,很多农民是没有什么条件精耕细作的。

只有部分地主和地很少的农民才有这个条件。

前者是因为富有,后者是因为地太少。

很多家庭则是有著一定数量的土地,但是根本没有足够的人力耕种完。

耕牛太宝贵了,就算有,也不能玩命的使用。

“我只是看书而已,何至於沦落到宋徽宗的地步。”

朱翊钧无奈,沈鲤这话越来越夸张。

“况且,这书,我以为读了有益於治国,书中描写地方贪污腐败,勾结豪强,陷害忠良可谓详实,我也好针对此类事件颁布政策。”

朱翊钧一口咬定水滸传有益於治国,得好好看,另外,他还忍不住道。

“民间描写也颇为有趣,若不认真研读,真確没想过这些好汉不仅武艺高超,人情世故也不比武艺差。”

“陛下此言谬矣,书中好汉懂得人情世故哪里有趣?如此好汉,如此武艺高强却又如此懂人情,可见其碰壁多少次。”

余有丁忽然拱手道,他对此深有感触,他也算是年少成名,年近一岁就能记事发问,

父母为之惊嘆。

而后没几年,他就可以每日诵读数千言,为诸生第一。

但是家中贫寒,即使如此聪明又能如何?

科举、生活屡屡碰壁,

也渐渐的懂了很多人情世故。

这些所谓的人情世故,哪里是自己愿意主动去学的。

“先生此言醍醐灌顶,我还是太年轻,只看到了一些表皮,这书还是得反覆看啊。”

朱翊钧闻言肃然,他还真的没想过这么多。

因为看了水滸传之后,他发现像鲁智深这样豪迈的人也懂得人情世故,还特別会说话。

却没想过这些都是碰壁所悟。

“陛下不必如此,此书虽为民间杂书,但是民间杂书也有好书。如西游记乃收放心之喻,而这水滸之妙,已无需多言。”

沈鲤没有因为水滸传是杂书而贬低,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水滸传是一部好到不需要多说的书。

其他的几个侍读虽然没有说话,但都点头认同。

余有丁虽然看不惯皇帝看水滸传,但是此刻也没有反驳这话。

“想不到,诸位先生对此书如此高看。”

朱翊钧感慨了一句,他知道水滸传在明朝的地位不一般,但是没想到眼前的这些人也对水滸传如此推崇。

要知道,读书也是有鄙视链的。

鄙视链这种东西不仅仅是在后世。

哪怕在古代也是有鄙视链的如三国演义,在万历年间,三国演义已经有热度了,但是士大夫一样看不上。

他们只看西游记、金瓶梅、水滸传。

其中水滸传公认第一。

至於三国演义,明代的三国演义虽然立意不错,但奈何市面上的三国演义版本太多,

內容质量各不相同。

刊印质量也堪忧。

因此读过书的人很少看这个,大多数读者都是民间的老百姓。

一直到清代被毛宗岗父子重新修订以后,其书中文字,诗句也才变得好起来。

当然,价值观也不一样了。

但值得一提的是,西游记,水滸传,金瓶梅中,这三本书中只有水滸传的读者聚集了最多的官员粉丝。

当官的喜欢看水滸。

比民间老百姓还喜欢。

並且影响力直达中央,到了天启年间,魏忠贤搞东林党人的时候,就按照水滸传好汉的顺序给人家排了一个东林点將录。

水滸传影响力之大可见一斑。

“陛下说笑了,我等哪里有资格看不起此书。”

一位翰林摇头笑道。

“是啊,陛下,此书自国初便有,连载二百年,代代有人修订,直至今日方才大成,

其中不知道有多少封疆大吏,多少文坛盟主参与其中。”

沈鲤感慨,说出了一件让朱翊钧惊讶的事情。

“哦?我还以为这书在国初和今日相差不是很大呢。”

朱翊钧惊奇道,他这自然是装的,但是惊讶不是,他没想到沈鲤他们对作者的事情也很清楚,而且好像清楚是谁写的水滸传一样。

朱翊钧还真的好奇作者是谁。

说个文学圈里热点的冷知识。

后世四大名著找不到一个实锤的作者。

什么施耐庵、罗贯中、吴承恩、曹雪芹都没有实锤证据。

这些作者都是仓促之下官方定下来的,目的是为了推广中华文学,因为如果没有作者的话,向外宣传都不好宣传。

於是就仓促定下,成为教科书中的定论。

但其实並没有什么实锤证据。

“陛下,这水滸自国初便有,如此二百年,自然相差极大,以臣看来,国初的水滸不过一街头杂书,不值一提,其作者也不过一落魄小生,学识怕是连当今的一秀才都不如。”

余有丁毫不客气说出了自己对水滸传的最初作者的认识。

他这话说出其他的人也没有反对,沈鲤反而笑了笑。

“先生是从何处得知的?”

朱翊钧好奇,要知道,在后世,施耐庵,罗贯中这两个人,在一些歷史论坛里面被人一些网友吹捧为隱士高人。

余有丁这种言语一旦说出来,那是要被围攻的。

“书中谬处太多,拋开早些年存世的一些古书中的情节不谈,就谈这万历年间的水滸,这里面的好汉竟有一个使得飞石的没羽箭张清。”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此等典故都不知道,这不是貽笑大方吗?”

余有丁摇头,非常不屑。

朱翊钧恍然,他也知道这个典故,每次看到水滸传的没羽箭张清,总是先想到了李广,但是又不是很肯定。

现在有余有丁这个古人佐证,他现在才知道自已前世的猜测没问题。

没羽箭这个外號的出处的確是李广,但是书中的张清却不射箭。

可见作者的確没什么文化。

要知道这种知识,前世初中生都知道。

作者一个古代书生连如此歷史典故都不了解,看来其文化水平的確不高。

至少读的书不算多。

在大明朝考个秀才都困难。

书生也是要学习歷史的,后世一些营销號说什么书生不学歷史,不懂歷史知识,那是胡扯。

如明代科举,不仅要写文章,考四书五经,还要考歷代典章礼仪制度。

不读史,根本考不了。

后世营销號举出的例子也不是假的,很多確有其事。

但那些书生都什么功名?

童生、秀才。

举人,进士又有几个案例?

就是因为他们是学渣,所以才屡次科举不中。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shuquge.com』
相邻小说: 斗菇大陆 星海高武:开局单页户口本 重生东京,我只想安静下棋 打造恐怖游戏,嚇哭全球玩家 人在2024,系统1979? 半熟 负债3万亿,债主们跪求我別死 影视之还钱系统 七零美人到西北,硬汉红温了 诸界末日,召唤千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