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吗?”
朱翊钧见到了这个熟悉的名字,可以毫不夸张的讲,朱翊钧自穿越以来,每天都要想想这个人。
“其父为国捐躯,请求恩准努尔哈赤为建州卫指挥使?”
朱翊钧嘴角微微扬起,时空保持著强大的惯性,
同样是围剿阿台,努尔哈赤的爷爷和父亲还是死了。
和原时空一样,面对努尔哈赤的指责,李成梁理亏,只好安抚努尔哈赤,让努尔哈赤统领建州。
甚至后来,明廷还因此坐视努尔哈赤吞併海西女真。
“但今时不同往日,我已经开始在辽东改土归流了。”
朱翊钧想到,有些卫所已经开始建立了,现在的建州和歷史上全然不同,就算努尔哈赤勉强当了建州首领,其控制力和影响力也不可和歷史上同日而语。
朱翊钧將这份奏疏扔到了一边去。
“留中不发,告诉李成梁,建州划为辽东管辖,不要让他多事。”
孙德秀领命称是。
朱翊钧心道:“道理虽是如此,我能看著你当这指挥使吗?”
他脑子抽了才会看著努尔哈赤继续当什么建州女真首领,给自己埋雷。
努尔哈赤这个人绝不能小看,他前世看了太多明末史料了。
和很多人对他『屠夫”的认知不同,朱翊钧认为努尔哈赤是一个很懂治理的人。
屠杀辽东的確是最好的治理办法。
杀无谷汉人是为了扫清不稳定因素。
杀有谷汉人是为了没收所占之地汉人的財產,建立庄园经济。
这並非丧心病狂的杀戮,而是一种有组织,很冷静的杀戮。
也是因此,满清才能以区区辽东之地养活二十方野战军队。
黄台吉也並不是很多人口中的仁慈君主,他和自己父亲努尔哈赤的政策是一脉相承的其人入关教导属下既要盈城也要盈野。
意思是既要屠城,又要屠村。
他之所以没在辽东搞屠杀,那是因为努尔哈赤已经杀完了,庄园经济已经建立,
对於这对父子,朱翊钧根本不会给他们任何能翻盘的机会。
“招抚吧,努尔哈赤,给我好好招抚建州女真,等你招抚好他们,我就送你们去贵州,和杨应龙当邻居。”
此时的朱翊钧已经打定了主意。
努尔哈赤別想看在建州待看了。
他要把努尔哈赤这些人当作一支隨便消耗的僱佣军。
“再让戚继光跟著去,监督这两个,別到时候努尔哈赤和杨应龙联合起来了。”
缅甸的一代雄主莽应龙马上就要死了。
只要此人一死,缅甸內部的大叛乱就会接钟而至。
那时是攻打缅甸的好机会。
朱翊钧也早就物色好了主帅人选。
西南那地形还得是步兵来。
戚继光非常合適。
不过在和缅甸打之前还是要注意一下后方的安全。
比如杨应龙。
这人狼子野心,虽然在歷史上,他没有在缅甸战爭的时候被刺大明,但是谁知道如今是不是改变了想法。
朱翊钧不想赌,此次建州战役结束之后,他就让戚继光去四川或者广西驻守,监察杨应龙,等到莽应龙身死的时候,他就下詔徵兆播州杨应龙参战。
从则徵调数万土兵,不从则让戚继光带著努尔哈赤將其就地剿灭。
就算杨应龙能忍,一直配合,朱翊钧还是有办法,他打算给杨应龙封地,就封在西南一代,將缅甸和暹罗隔开,到时候大明占据缅甸之地,中间有个杨应龙替大明当著。
正好玩一手制衡。
杨应龙如果像歷史上一样造反,那战略態势可就太恶劣了。
且其远离播州,控制力自然大大不如从前。
大明反而可以在播州改土归流。
杨应龙就算闹起来,也不会在西南弄出太大的动静。
有云南作为屏障,想打到大明,那是真的不好打。
至於努尔哈赤,就算杨应龙不谋反,其部族去了西南,过不了几年,大部分人也就死的差不多了。
西南的瘴气那是真的会要人命的。
可不是闹著玩的,前世朱翊钧学歷史的时候看过一个军户的家谱。
其家主的儿子要被派去云南当兵,去了一个月,人就没了。
嚇得第二个儿子立马跑路逃兵役。
要不是家主儿子多,又找了一个儿子顶著,这位老家主就要服兵役了。
“不过,我还是觉得西南地区多疾病的原因是因为喝生水。
1
朱翊钧觉得瘴气这种说法有点过於模糊。
他更相信是喝了不乾净的水,当地人因为经常喝,身体有了免疫力,外地人从来没喝过,於是抵抗力差,很容易死。
“不过没事,再过些时日,欧洲人就要来了。”
朱翊钧心情格外的好,他已经收到了派去的宦官的传来的信件。
很成功。
比他想像的还要成功。
他原本还想要给点钱什么的,没想到根本没有出去,只是僱佣欧洲工匠了一些钱但这些都是值得的。
最让朱翊钧惊喜的是澳门等地就有印刷匠以及製造玻璃的工匠。
“玻璃,玻璃,只要製造出显微镜,那么科学的概念就很难阻挡了。”
朱翊钧格外兴奋,真要说起来,玻璃的製作,大明工匠其实也会。
甚至很久以前的朝代也会製造。
但是没人想过製造透明玻璃。
不是歷朝歷代的工匠脑子不好,想不出製造透明玻璃的办法,而是这片土地的审美迥异欧洲。
看看春秋战国,乃至汉唐以来流行的古玉就知道古人就爱这种带著顏色的东西,尤其是深浅交加,看起来非常有质感。
玻璃也是一样,这玩意儿被古人看作是人造的古玉,因此工匠刻意研究怎么製造有顏色的玻璃,如何把玻璃的顏色製造得更有质感。
所以从来没有考虑过什么透明色。
这透明色的玻璃是没什么用处的,毕竟大明有琉璃作为平替。
至於镜子什么的,铜镜经过打磨之后,其清晰度不比玻璃差。
后世那种黄铜镜子是影视剧为了节约成本瞎搞的。
“有了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大明在生物学和天文学的研究必然有很大的进展。”
朱翊钧非常开心,天文学的研究又关係到了数学,进而促进数学的进步。
生物学的研究又可以影响到医学的进步。
这一切都是小小的玻璃带来的。
“启蒙思想,要迈出第一步了!”
朱翊钧嘴角扬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