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启蒙第一步
在大明,军纪最差,且最出名的土司兵在两广地区。
尤其是广西,广西的土司兵非常出名,甚至有个专有名词:狼兵。
但军纪也是真的差劲,比土匪,流贼还要疯狂。
因此大明很少调这些士兵作战。
哪怕他们动员起来很便宜。
这就是另一个有趣的事情了,异族政权对於异族的统治成本反而低。
大明可以肆无忌惮的徵调十几万土兵,只需要保障粮食就行。
那些战死的土兵,大明压根不管其家庭如何,也不会怎么抚恤。
满清亦是如此,满清可以隨意的在江南徵收高额的税赋。
税额之高,以至於乾隆屡次派人催缴,也催不上来。
因为徵收的税额太高了,已经违背经济规律了。
最终乾隆开始免钱粮,免没收上来的钱粮。
但是免了好几次,每隔一段时间还是需要免。
满清能这样压榨江南,但是对於八旗兵丁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明朝能肆意压榨土兵,但是对於江南的土豪也是没什么好办法。
可见,对於朝廷而言,异族反而是最好压榨的对象。
这一点朱翊钧前世就发现了。
因此朱翊钧根据这种原理,开始给东北定製一些政策。
哥萨克对於俄罗斯人而言也算是异族,哥萨克的待遇一样不好,但是哥萨克为俄罗斯征服了大半国土。
一路殖民到了外东北地区。
朱翊钧打算好好利用野人女真。
让他们成为大明的哥萨克。
朝著西边一路扩张。
这並不难,甚至野人女真对此应该很有积极性。
因为黑龙江不见得就比西伯利亚更好。
朱翊钧作为文科生知道一个地理学的气候知识,那就是中西伯利亚,西伯利亚等南部地区地区降水量可比东北地区充沛多了。
真要论起农业环境,东北除了光照和土地,其实劣势是很大的。
甚至自然环境也比东北地区好,这些地区南部都是森林地形。
比东北的盐硷地好太多了。
至少在这个没有工业的时代,比农业环境东北真不见得有什么优势。
而现在,朱翊钧的一些努力已经发芽了。
新占领的建州女真的王城古勒寨已经被总理夷务衙门安排了新居民。
都是各地来的矿工。
再加上一部分被分地政策吸引来的军户。
最终组建成了一个新卫所。
同时,朱翊钧开始重视起大明设立的努尔干都司。
和后世很多人想像的不一样,大明真正的努尔干都司其实並不是什么行政统治机构。
努尔干都司只是一个管理各地女真卫所朝贡的机构,並不是什么如汉唐都护府的存在。
每次女真各部落要去大明朝贡的时候,都是奴儿干都司组织安排的。
奴儿千都司並不是什么军事管理机构。
这並不是说大明没有能力让女真臣服,事实上女真在明初已经臣服了,每次朝贡不绝。
那可是各地首领亲自带著人,把贡品送到京师的朝贡。
只能说,大明对东北不感兴趣,只想著让女真各部落臣服,让国防安全。
现实的统治不是填色游戏,要实控的话不是不行,但那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大明没有那么多钱挥霍。
大明在国初的资源是很紧张的。
要知道,很多人对比歷代王朝的时候忽略了一个事情。
那就是汉唐都是休养生息过的,李世民好列也是经过贞观之治之后才开始北伐突厥的汉朝更不用多说,和亲三代方有武帝数次北伐。
但是明朝是歷朝歷代最疯狂的存在。
明朝从未有过休养生息,而是自洪武成帝之后就开始疯狂北伐蒙元。
曾经有人做过统计,自洪武永乐以来,大明对外战爭万人以上的次数,平均两年一次这个频率哪怕是西进运动的美国人都无法与之相提並论的。
而大明如此强悍的主要原因其实多赖於明太祖朱元璋的內政能力。
很多人都夸朱元璋的军事能力,却对朱元璋的內政能力多有贬斥,这实在不应该。
在朱翊钧看来,自己这位老祖宗的政治能力更强,甚至比军事能力还要出彩。
这人为了治国进行了大量的微操,如暂停科举制度,明初其实是没有科举制度的,因为民间读书人少。
儒生论地位还不如青楼女子。
朱元璋为了治国,专门停了科举,採用更早为古典一点的举荐制度。
不为別的,就为了找到能力的人。
这里面胡惟庸也值得提一下,后世的人提到胡惟庸总是想到他被朱元璋如何杀掉,或者是什么最后一任丞相之类的。
很少有人关注其治理能力。
明初治国,胡惟庸也贡献了相当大的力量。
在这样的烈度之下,大明对於管理的成本都是能省就省。
不仅是管理成本,就连税收也是儘量的在剥削和用度之间平衡。
大明財税少的原因就是如此而来的,因为国初的时候明太祖已经將所有的土地分封给了各地卫所,卫所基本上也可以自给自足。
故而对於国初的大明而言,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力。
因此明初的大明实行的是重薄赋的政策。
即轻税赋,重役。
现在大明的治国理念也开始改变,不热衷於扩张,役也不再频繁徵发。
但是税收制度却没有改变。
这就是大明財政问题一直不断的缘故所在。
盖因大明从建国开始的时候就没有想著狠狠收税,
不是有利可图就要收税。
如果按照这种思维,西汉后来为何废除盐铁专卖?
如果非要说是士族影响导致,那为何后来的大一统王朝也不实行盐铁专卖?
钱虽然重要,但是有时候稳定,国民生活,乃至经济活力更加重要。
盐铁专卖看似暴利,实则杀鸡取卵。
又是几天过去了,朱翊钧已经收到了李成梁的奏报。
“没想到让戚继光配征虏大將军印居然还有这等奇效。”
李成梁算是给了朱翊钧一个大惊喜,他是真的没想到李成梁居然如此的猛。
带著骑兵对著阿台进行了几次衝击,阿台大半主力已经被李成梁乾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