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並非悟空学自菩提,实乃悟空之心灵逐步开悟、潜能得以显现的过程。”
“原来是这样!”王皇后恍然,先前读书时心中生得许多的困惑一扫而空,“若说祖师象徵『觉悟』,赐名象徵『自我意识』之诞生……那臣妾斗胆猜想,这须菩提祖师,於那石猴而言,是否也暗指了其人生最初的引路人,便如那亲生父母一般?”
王皇后越想越觉得有理,“父母长辈,正是孩童最初的师长,为其启蒙,为其命名,助其心智成长,辨识自我,此节,倒是与书中情节若合符节。”
她看书时还真的没有往这方面仔细思考过,这么一想,反而释然。
父母的確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只有父母才有资格给孩子起名,帮助孩子完成心灵的成长。
朱翊钧刚要点头表示赞同,却见王皇后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她猛得捂住自己的嘴巴,抬头看向皇帝。
她带著几分惊疑道:“陛下不生气吗?”
朱翊钧闻言先是一怔,隨即明白过来她想到了什么,不由失笑。
他微微摇头,示意她宽心:“不过是民间文人寄寓之作,些许戏说罢了,何必小题大做,对號入座?”
他眼中闪过一丝促狭,“况且,这人胆子虽大,却终究不敢太过放肆。”
“你看,他这不是还写了一个须菩提祖师作为遮掩吗?”
说完,朱翊钧还忍不住笑了起来。
“我真的好笨,这开头我看了三遍,居然没有想到隱喻了陛下。”
王皇后见皇帝不是很在意,便没有说什么,她开始懊恼自己反应慢。
竟然没有想到这作者居然在拿自己的枕边人隱喻。
既然须菩提的存在隱喻一个人的父母,那么孙悟空的父母是何许人也?
书中写得格外明確,此石猴乃『天生石猴』。
天生石猴,父母自然是天。
天之子。
天子。
难怪孙悟空惹出了多大的乱子,漫天诸神都拿孙悟空没有一点办法。
太上老君也好,佛祖也好,他们可以镇压孙悟空,但唯独不能杀了孙悟空。
这须菩提祖师虽被写了出来,但是又刻意起名为须菩提,暗示没有此人。
“陛下对这《西游记》的见解,当真是鞭辟入里,洞见非凡。”王皇后真心实意地讚嘆道。
她没有想到皇帝对西游记的认识如此深刻。
她看得出来,皇帝虽然对西游记很多故事都记得,但是明显没有多看。
很可能只看了一遍书就有了这些认识,这就很厉害了。
“不想这须菩提祖师竟是上帝所化。”
王皇后被书中的设定惊艷到了,忍不住再感慨一声。
“作者想法的確天马行空。”
朱翊钧点头,古代小说里面还真的很少將『天』人格化,古人口中的天是一种规则,一种至高无上的法则,或者说天命。
把这玩意儿人格化,塑造出须菩提这么一个人的確少见。
“难怪这孙悟空法力无边,能大闹天宫,却躲不过太上老君的八卦炉和佛祖的五行山。”
王皇后一脸揶揄的看著朱翊钧。
让朱翊钧很是无奈。
“就算是天子,也需要读书学习,尊师重道,这八卦炉、五行山,自然逃脱不了,朕现在见到张先生心里面都发虚呢。”
朱翊钧说到最后,还专门凑到皇后身边低声说话,惹得皇后脸微微发红。
西游记的作者意思很明显,人的心需要成长,不能一直保持所谓的赤子之心,不然也就变成了巨婴。
因此才有了佛道两位大拿的出现,一个是佛祖,一个是太上老君,他们代表著『道』。
为此,作者还专门说老上老君化胡为佛,便是直言佛道一家,都是正道。
“嗯,”王皇后听著皇帝的话,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所谓『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经此一遭,炼就火眼金睛,能辨真偽;山下五百年,磨平稜角,方得正果。”
“不错,所谓八卦炉、五行山就是暗喻学校,火眼金睛则是本事、学识,五行山则是让孙悟空定心,不再浮躁。”
“之后便是讲迷信,那车迟国国王养妖,百姓供奉灵感大王,前者是为了好处,后者则是处於恐惧。然后便是讲和解,孙悟空不再怨恨天庭,彻底放下了过去的事情。”
朱翊钧说著有些感慨,西游记其实讲得很简单,就是人心成长过程。
可道理虽然简单,做到却很难,至少朱翊钧很难做到放下过去,去尝试和解。
不然他也不会下令对建州女真犁庭扫穴。
这命令多少带著一些恩怨。
“取经之路,本就是一场磨链心性、勘破虚妄的考验,隱喻的正是这漫漫人生路途。”王皇后不甘示弱,亦將自己的理解娓娓道来,“再如那『真假美猴王』一节,臣妾以为,讲的便是『內外归一、凝神定意』的道理。唯有勘破心魔,內外澄澈,方能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见朱翊钧带著笑,点头表示赞同。
王皇后更受鼓舞,强作镇定地继续道:“至於火焰山,臣妾阅览元代西游话本,其中有提及,孙悟空取经功成后,其封號便是『大力王菩萨』,这书中的牛魔王號称有七十二变,武器也是棍子,號称大力王,和这孙悟空几近相同。且书中还有『牛王本是心猿变』的说法。”
说到这里,她忽然笑道:“这作者生怕大家看不明白,几乎明示这牛魔王便是孙悟空自己,他最终將其降服,便隱喻著悟空彻底勘破自我,掌控本心,与那懵懂顽劣的『童心』彻底作別,达至圆融通透之境。”
说完,王皇后带著几分小小的得意与期待,等著朱翊钧的夸自己。
“皇后此见,精妙绝伦!皇后真是冰雪聪明,慧心独具!”
朱翊钧配合的夸讚,他此次夸讚倒是真心实意,並非敷衍。
他是自家人知自家事。
他能懂这些,是因为自己听过课,有歷代文人墨客还有现代专家的研究解读。
王皇后真要论起岁数可比自己小多了,她可不是什么穿越者。
但她居然懂得如此之多,朱翊钧是真的佩服,放到前世,这阅读理解能力,高考写个满分作文,或许都不是什么稀奇事情。
朱翊钧接著道:“后来孙悟空再遇当年擒他的二郎神杨戩之时,非但毫无怨懟,反而能坦然拱手道谢。盖因他已明白,若非当年杨戩將其降服,便无后续取经之磨礪,更无今日心性蜕变之成长。经歷种种,皆是修行,过往种种,亦无需再耿耿於怀。”
“此次道谢,意味著孙悟空彻底放下,看开了过往的种种是非。”
朱翊钧忽然想起了前世看到过权力的游戏中的一句台词:杀死心中的男孩,凛冬迫近;杀死心中的男孩,承担起男人的责任。
人啊,不能总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自此,书中孙悟空的言行举止,便渐渐脱胎换骨,已颇有几分得道高僧、通达智者的风范,说话也常蕴含禪机,不再如以前那般跳脱。
.......
注1:本章节对西游记的解读非我本人胡编乱造,是古今学者的解读。当然,还有其他的解读角度,但窃以为过於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