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朱翊钧已经发现了明朝皇帝为什么总是短命了。
拋开易溶於水、和文官有矛盾之类的阴谋论不谈,饮食问题显然非常大。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太祖,皇帝的饮食主要还是自己决定的,想吃什么就点什么。
但是菜单琳琅满目,大部分主食都是肉食,也有配菜,但是人看到的话目光肯定都是看向主食的。
如世宗,老道士忙著修道,每天多吃素菜,宦官们很怕道长营养不良,故而饭菜里面都会混点肉油、猪血什么的。
“还是需要制定一个类似皇明祖训的规章制度,让皇帝按时吃饭,健康饮食。”
朱翊钧眸光微沉,心头已將此事列为要务。
这个事情看著没什么,貌似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引发的蝴蝶效应非常恐怖。
不说別的,让原主万历再多活三年,局势未必败坏到如后来那般地步,萨尔滸之战之后大明虽损失巨大,但仍可以在瀋阳和努尔哈赤僵持。
给原主万历三年时间,不说三年平辽的话,也不说反击杀退努尔哈赤的话。
保住瀋阳不失,稳固防线总不是什么痴人说、异想天开的话。
歷史上的万历可是领导了大明三大战役的存在,对战事还是很有见解的,至少懂得派谁去是靠谱的,什么策略是有效的。
这对万历而言不难。
可谁能料到,短短一年之內,大明竟连换两位天子!泰昌帝一月而亡,天启帝匆匆继位。
国无长君,朝政动盪,党爭倾轧,最终熊廷弼下狱论罪,瀋阳隨之陷落。
.........
午门。
这是紫禁城的正门,中间为御道,平时不开启,左右两闕则供当值將军和宿卫执杖旗校等人的出入。
此时午门外灯火照映出百官的袍服。
和以往井然有序的样貌不同,此时的百官都是成群抱团,除过年轻的官员在一边老实的排队之外,各部门长官都是三三两两聚集一起开始议论纷纷的討论事情。
於是官员之中除过少数特立独行、从不和人结党的清流人士之外,大多数人都去凑热闹,旁听內容。
在得知皇帝昨日所说禁绝宦官的决定,眾人立刻炸开了锅。
一群人刚得知消息的人狂喜。
“什么?天子欲召回各地镇守太监?”
“哈哈哈,不是欲召回,是已经决定召回,老夫万万没想到,入土之前还能看到此辈有如此下场。”
“镇守太监在各地横徵暴敛,百姓苦不堪言。此番召回,地方可免受其害,民生有望恢復。”
“我等此刻必要抓紧时机,催促皇上儘快下詔,避免事情再起波折。”
“圣上英明!圣上英明啊!此辈镇守太监,早该革除!其等横行乡里,鱼肉百姓,实乃国之蠹虫!”
“甚好!无此辈阉人从中作梗,刑部办案亦可秉公而断,黎民百姓亦可免受冤屈!天下將大治。”
“阉狗今后如丧家之犬矣,我听说就连司礼监也不要阉人,吾皇圣明。”
“多年来,吾等皆盼能遏制阉权扩张,今终得偿所愿,如释重负也!”
尚书、御史、言官们兴高采烈,甚至不顾仪態高呼。
脸上再无凌晨起床的疲惫感
忽然有人哈哈大笑道:
“今日朝会必然格外热闹,没有来的同僚怕是要捶胸顿足,懊悔不已嘍。”
此言一出,其他人笑作一团。
灯火摇曳之下,午门前这群身著锦绣袍服的官员们,一个个的竟真像是提前过了新年一般,喜气洋洋,欢声雷动!
就在这片欢腾景象的边缘,午门门洞阴影下侍立的宦官们,却是一片死寂的冰冷。
他们面无表情,如同失了魂的木偶,但若仔细观察,便会发现他们紧抿的嘴角因极力抑制而微微发白,牙关死死咬住,眼神深处更是燃烧著毫不掩饰的怨毒与刻骨的恨意,如同毒蛇般死死地盯著那些欢庆的官员。
百官这发自肺腑的、毫不掩饰的欣喜若狂,对於这些刚刚经歷了灭顶之灾、前途一片黯淡的宦官而言,无异於在他们新坟之上奏乐狂欢!
这不仅仅是幸灾乐祸,这简直是將他们的尊严狠狠踩在脚下,是赤裸裸地往他们滴血的伤口上撒盐!
是明目张胆的挑衅!
就在午门外喧譁鼎沸、几乎要失控之时,不远处的端门值房內,气氛却截然不同,凝重如铁。
內阁首辅张居正脸色异常严肃:“大冢宰,昨日我劝諫皇上和太后和睦,皇上面露不悦,今日决不可让御史再上奏。”
一旁的吏部尚书王国光还没有表態,礼部尚书潘晟便已经面露难色。
天家失和而不劝諫,这像什么话?
“若知而不劝,恐失人臣之职……”潘晟犹豫著,低声辩解。
“糊涂!”张居正目光一厉,低喝一声打断了他,隨即飞快地朝门外那片喧囂的方向使了个眼色,“陛下此刻心情本就因昨日之事不佳,若再因规劝母子关係而龙顏震怒……万一陛下迁怒於撤废內官之事……那这天大的好事,这百官翘首以盼的德政,岂不功亏一簣?”
他加重了语气,眼神锐利如刀,扫过几位尚书。王国光、潘晟等人顺著他的目光,看到外面百官那近乎癲狂的兴奋模样,再联想到张居正的警告,瞬间明白了事情的极端严重性!
皇帝到时候真要因为这些諫言而发火不认帐,那么他们势必要面临百官的舆论衝击。
这世间最可怕的事情莫过於人刚看到了希望,希望又马上被扑灭。
“太岳放心,我昨日已经传信。”王国光知道这件事情不是什么小事,若是让士林百官知道,原本各地要走人的镇守太监,因为他们的一次劝諫惹恼了皇帝,导致皇帝反悔,那可就大事不妙了。
舆论明著骂皇帝的胆子没有,但是骂他们这些阁臣尚书的胆子却有。
而且很多。
张居正注意到了潘晟之前的难色,还打算劝几句,却被几声响鞭声打断。
“肃静。”
“尔等还有没有规矩?”
一身红衣的太监尖著嗓子厉声道。
“排队,不然就把你们逐出去,皇爷是来上朝的,不是来看你们赶集。”
太监的申斥声传出,惹得百官一阵忿忿。
有性格刚强的人想要出去硬懟却被拉住。
“干嘛,岂能容此辈阉狗如此猖獗?你若怕別拦著我。”
“被逐出去就看不到今天的好戏了。”一旁的友人淡淡道。
闻言御史立刻停下挣扎,周围的人听了也不打算出头。
谁愿意错过这样的好戏?
他们还想著一起联名上奏,在史书上留下美名呢。
喧闹过后,百官排队安静下来,但还是少不了交头接耳。
並不是所有官员都需要排队等,皇帝对於近臣是有优待的。
如阁老们、大学士、翰林院学士等专门设立直房,可供其休息。
眼下直房內灯火闪烁。
烛火跳跃之下映照著七张凝重的面孔。
翰林院侍读张位、左春坊左赞善沈鲤、翰林院侍读罗万化、修撰王家屏、陈於陛、沈懋学、编修沈一贯。
他们皆是翰苑清流,平日里与阁老、尚书等重臣往来密切,关係匪浅。
昨日,他们已通过各自的渠道,收到了相关的消息。
屋內气氛紧绷,沉默被率先打破。